许辰站在七地联合搭建的 “环保天幕” 前,指尖在播放键上悬停。屏幕上的《地球脉动》片段正展示
着现代的环境污染:被油污覆盖的海鸟、堆满垃圾的海滩、光秃秃的山岭,旁边的字幕用七地文字标
注:“污染无国界,毁灭不分时空。” 他深吸一口气,按下播放,此刻七地的天空同时亮起,无数双
眼睛注视着天幕上的画面,从秦朝的农夫到唐朝的官员,从宋朝的商人到现代的学者,表情从好奇转
为凝重。
秦朝的环保行动从骊山开始。当天幕播放 “山体滑坡” 的预警动画 —
— 过度采矿导致的灾难与咸阳的滑坡如出一辙,嬴政终于下定决心,颁布《禁采令》:“骊山铁矿
封闭十年,恢复植被,违者斩。” 同时推广许辰提供的 “太阳能炼钢技术”,在铁矿原址架设太阳能
板,虽然初期效率较低,但半年后,山坡上竟冒出了新的绿芽,附近的村民发现,泉水又变清了。
唐朝的渭水治理充满智慧。李世民采纳苏婉的建议,将 “废水处理” 纳入《唐律》,规定 “凡
向江河排污者,按污染程度罚款,所得用于治水”。更妙的是 “以鱼治水”—— 在渭水投放能净化
水质的鲤鱼,同时设立 “禁渔期”,让鱼儿繁衍生息。当一年后的渭水重新出现鱼虾,渔民们自发组
成 “护水队”,监督工厂排污,有老渔民说:“活了一辈子,从没见过这么清的水,连水底的石子都
能看见。”
宋朝的 “减煤计划” 最为系统。包拯在 “议事堂” 上提出的《清洁能源替代方案》被七地采纳:用风
能驱动纺织机,用水能带动冶铁炉,在屋顶安装太阳能板为家庭供电。汴京的工匠们改良的 “风力纺
织机” 效率虽略低于蒸汽机,却零污染,很快普及;临安的 “水力发电站” 则借鉴了现代的水轮机原
理,既发电又不影响航运,被称为 “一举两得”。
环保政策的创新层出不穷。秦朝设立 “生态官”,专门监督植被保护,考核指标与官员升迁挂钩
;唐朝推行 “环保税”,污染企业按排放量缴税,税款用于环保项目,形成良性循环;宋朝实
行 “垃圾分类”,汴京的街道上摆放着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收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
,由专人清运处理,甚至有 “垃圾分类状元” 的评比,百姓参与热情高涨。
观念的转变比政策更重要。在咸阳的 “环保学堂”,孩子们通过 VR 设备 “亲历
” 污染的危害:戴上眼镜,原本清澈的河流变得浑浊,绿树变成枯木,健康的动物生病死亡,许多孩
子看完后哭着说:“再也不乱扔垃圾了。” 长安的 “环保市集” 上,“无包装商品”“二手交易” 成
为时尚,百姓提着布袋子购物,用旧物交换所需,商家则以 “环保” 为卖点,生意比以前更好。
许辰的手机里,“环保成效报告” 每月都有新进展:七地的煤炭消耗量下降 40%,河流达标率从 35%
升至 78%,森林覆盖率停止下降并开始回升,甚至出现了 “环境移民”—— 原本因污染搬走的百姓,
看到家乡变美,又纷纷回来定居。最动人的是一组对比照:治理前的咸阳钢铁厂周边寸草不生,治理
后长满了野花;污染时的渭水黑如墨,如今绿如蓝;曾经灰蒙蒙的汴京天空,重新出现了蓝天白云。
当七地的环保官员在 “跨时空环保峰会” 上共同签署《可持续发展公约》,承诺 “不以牺牲环境为代
价求发展” 时,许辰站在骊山的山坡上,看着秦朝的百姓在补种的树林里栽下新苗,唐朝的渔民在清
澈的渭水里撒网,宋朝的孩童在蓝天白云下放风筝 —— 他突然明白,环境保护的真谛不是停止发展,
而是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节奏,让每个朝代的人都能喝到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看到绿水
青山,让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同样的美好,这才是真正的长远发展。
截然不同的吴桂芳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UIH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