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九章 半山园里的锄头

小说: 宋朝二三事   作者:乖乖不吃葱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宋朝二三事 http://www.220book.com/book/UKC9/ 章节无错乱精修!
 乖乖不吃葱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江宁的夏日,蝉鸣聒噪得像是要把天都叫破。半山园这名字听着雅致,实则就是一片倚着缓坡、圈了几畦薄田的僻静院子。几间白墙黛瓦的屋子,简朴得近乎寒酸,檐角的风铃在热风里懒洋洋地哼着,声音被蝉鸣压得几乎听不见。比起汴京府邸的雕梁画栋,这里更像是个大些的农舍。

吴氏带着王福和几个粗使的仆人,里外洒扫,安顿箱笼。那些从汴京带来的、装满经史子集和变法卷宗的樟木箱子,被沉默地抬进了西厢的书房,落了锁。沉重的锁舌“咔哒”一声合拢,像是关上了一扇再也打不开的门。

我独自踱到后园。园子不大,疏于打理,杂草几乎盖过了原本就不甚规整的几垄菜畦。墙角那株移栽来的梧桐,倒是长得比汴京那株精神些,只是树干尚细,枝叶也稀疏,在灼人的日头下蔫蔫地垂着。我走过去,指尖拂过它尚显稚嫩的树皮。那场汴京夏夜摧枯拉朽的暴雨,那轰然倒地的巨响,仿佛隔世,又清晰得如同昨日。

“根浅了……”

指尖传来树皮粗糙的触感。这三个字,无声地滚过心头。这一次,没有了汴京时的惊雷炸响,没有了江宁巷子里的撕心裂肺,只剩下一种沉甸甸的、被泥土反复捶打后留下的钝痛和明悟。

“老爷,” 王福不知何时跟了过来,手里捧着一叠素色信笺,脸上带着点为难,“京里…又来信了。有司马大人的,有苏大人的,还有…官家遣内侍送来的邸报…”

我摆了摆手,没接。目光依旧停留在那株努力扎根的梧桐上。“都收起来吧。以后…京里的信,不必再拿给我看。” 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情绪。

王福嘴唇动了动,终究没说什么,默默退下了。

司马君实那方正的字迹,苏子瞻那飞扬跳脱的文风,还有官家邸报上关于新法“修订完善”、“成效卓著”的煌煌词句……那些东西,此刻都像是隔着一层厚厚的、沾满泥浆的毛玻璃,模糊而遥远。那些云端之上的争论、庙堂之中的博弈,再也落不进这半山园沾满草屑的泥土里。

日子便在这蝉鸣与寂静中流淌。读书是读不下去了。那些曾视若圭臬的圣贤书、那些曾引以为傲的变法宏论,翻开书页,字里行间却总映出江宁巷子里那滩暗红的血泊,映出紫宸殿上撕裂官袍时那满殿惊骇的目光。索性合上,束之高阁。

更多的时候,是搬一把竹椅,坐在廊檐下,看着吴氏带着仆妇在园子里忙碌。看她们拔除疯长的杂草,看她们用锄头小心地翻动板结的泥土,看她们将一粒粒的菜籽,郑重地埋进松软的土窝里。

那泥土被翻动时散发出的、混合着草根腐败与新生气息的独特味道,竟奇异地令人心安。比汴京的沉水香更沉,比江宁的血腥气更生。

这日午后,暑气蒸腾。蝉鸣声嘶力竭。吴氏戴着斗笠,正蹲在菜畦边,用小锄头仔细地剔除一垄黄瓜苗周围的杂草。汗珠顺着她的鬓角滑落,滴进脚下的泥土里,瞬间消失不见。她的动作专注而轻柔,仿佛不是在除草,而是在梳理婴儿的胎发。

“这土…还得再松松。” 她头也不抬,像是在自语,又像是在对我说,“板结了,根扎不深,苗就不壮实,结的瓜也小。”

根扎不深…

我的心像是被那小小的锄头尖轻轻戳了一下。

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墙角那把闲置的锄头上。木柄光滑,应是常用的。铁制的锄刃沾着干涸的泥点,在阳光下泛着乌沉沉的光。

一股莫名的冲动,毫无预兆地攫住了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我站起身,脚步有些虚浮地走到墙角,弯下腰,握住了那把锄头的木柄。

入手是沉甸甸的、带着阳光温度的踏实感。

“官人?” 吴氏察觉动静,抬起头,斗笠下露出惊讶的脸,“您…您这是?”

我没说话。只是握紧了锄柄,走到那垄刚被吴氏清理过的黄瓜苗旁边。学着吴氏的样子,将锄头高高举起。

手臂很沉。久疏劳作的筋骨发出细微的抗议。锄头落下的轨迹也有些笨拙,带着读书人挥毫泼墨的僵硬。

“噗——”

锄刃切入泥土,发出一声沉闷的轻响。板结的土块被撬开,翻转,露出下面颜色更深、更的土壤。一股浓郁的、带着生命气息的土腥味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夏日的燥热。

一下。两下。三下。

动作由最初的生涩笨重,渐渐变得顺畅起来。手臂的酸胀感还在,汗水也很快浸湿了后背的粗布衣衫,黏腻地贴在皮肤上。额角那块在紫宸殿叩首留下的旧伤,在汗水的浸润下,隐隐传来微弱的刺痒感。然而,心头却一片奇异的澄澈与宁静。

所有的喧嚣——汴京紫宸殿的争吵、江宁巷子的哭嚎、奏疏上的宏论、邸报里的颂词——都在这单调重复的锄地声中,渐渐远去,消弭无踪。耳中只剩下锄头破土的噗噗声,锄刃刮过草根的沙沙声,还有自己越来越粗重的喘息。

汗水顺着眉骨流下,有些模糊了视线。我抬起手臂,用沾满泥污的袖口胡乱抹了一把。目光落在刚被翻松的泥土上,看着那些被翻出来的、蜷曲的白色草根,在阳光下迅速萎蔫。而深埋土中的、属于菜苗的根须,则在松软的泥土里,贪婪地舒展、延伸。

“根…得让它往下扎…” 吴氏的声音在一旁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根扎稳了,上面的苗,才能扛得住风雨日头。”

我停下动作,拄着锄头,微微喘息。汗水滴落在刚翻开的、的泥土上,砸出一个小小的深色圆点,瞬间又被土壤吸收。胸口因劳作而起伏,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泥土的腥气和草木的清气,冲荡着肺腑。那股沉甸甸的、源自大地深处的力量感,再次顺着锄柄、沿着手臂的筋骨,清晰地传递上来,贯通西肢百骸。

这力量,不同于紫宸殿上挥斥方遒的意气风发,也不同于江宁巷子里血谏辞阙的悲壮决绝。它更沉实,更缓慢,带着一种近乎永恒的、无声无息的滋养与支撑。它不急着开花结果,只专注于向下,再向下,深深地扎进这沉默而厚重的土地里。

“嗯。” 我低低地应了一声。声音混在粗重的喘息里,有些模糊。弯腰,再次举起锄头。

这一次,落锄的动作,少了几分读书人的僵硬,多了几分沉实。锄刃更深地切入泥土,翻起更大块的、的土坷垃。汗水流得更急,背上的衣衫湿透,紧贴着皮肤。额角那块旧伤似乎也不那么刺痒了。

一下。又一下。

泥土在锄下翻滚、破碎、变得松软。那些纠缠的草根被斩断、被翻出,曝晒在烈日下。属于菜苗的根须,在松软的庇护下,悄然向下探索着黑暗中的生机。

蝉鸣依旧聒噪,阳光依旧毒辣。半山园里,只有锄头破土的噗噗声,和着粗重的喘息,单调而执着地响着。一个曾经在紫宸殿上撕裂官袍、血谏天下的身影,此刻佝偻着腰,沾满泥污的袖口抹过额头的汗,专注地、一锄一锄地,翻动着脚下这方小小的、沉默的土地。

松土。

除草。

让根…往下扎。



    (http://www.220book.com/book/UKC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宋朝二三事 http://www.220book.com/book/UKC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