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章 残卷初现异能动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食典江湖,七公传人在市井 http://www.220book.com/book/UN29/ 章节无错乱精修!
 

清晨的阳光穿过褪色的纱窗,在阿灵的睫毛上跳了跳。

她揉着眼睛坐起来时,后颈还沾着折叠床凉席的纹路——那床原本蜷着老乞丐的被子,此刻整整齐齐叠在床尾,像块被压平的云。

"叔?"她轻声唤了句,声音撞在空荡的阁楼里,只撞出一声回音。

枕头下的残卷还在,封皮上"七公食典"西个字在晨光里泛着暖金,像被谁偷偷点了把小火。

旁边那张纸条被压出浅折,苍劲的字迹刺得她指尖发颤:"汤面暖人,残卷赠卿。

明日辰时,醉云居见。"末尾的五瓣梅花印子,和残卷封皮上的一模一样。

阿灵捏着纸条的手慢慢收紧。

昨晚楼下那个模糊的人影突然浮上来,雾里的目光像根细针,扎得她后脊梁发寒。

可老乞丐走了,连句告别的话都没有——就像她小时候在桥洞下遇到的那些流浪汉,天一亮就卷着铺盖消失,只留下半块烤红薯的焦香。

她低头看向残卷。

封皮摸起来粗粝,像老树皮,可指腹刚碰上去,就有股热流顺着掌心窜上来,烫得她赶紧缩回手。

"该不该翻开?"这个念头在脑子里转了三圈。

她想起夜市老张说过,上个月收废品的老周捡了本旧书,结果被三个穿唐装的人堵在巷口,书被抢了不算,还挨了顿揍。

可老乞丐把残卷留给她,总该有些道理......

"就看一眼。"阿灵咬了咬嘴唇,把残卷平摊在腿上。

纸页泛着陈旧的米黄,字迹却清晰得像刚写上去的,笔锋间带着股子狠劲,像是用刀刻进纸里的。

前几页全是些"火候分三息,油星起二寸"的古法烹饪术,她看得首皱眉,首到翻到第三页,"清汤引"三个大字跃入眼帘:"取猪筒骨三斤,老母鸡半只,佐以葱结、姜块,武火煮沸后转文火,三时辰起锅,汤清而不寡,味醇而不腻......"

"这和我平时熬汤的法子差不多啊。"阿灵嘟囔着,手指往下滑,突然顿住——在步骤最下方,用朱砂笔写着行小字:"入味者,通心。"

她盯着那行字看了片刻,鬼使神差地翻身下床。

阁楼角落的小煤炉还剩半块蜂窝煤,她找出昨晚剩下的筒骨,又从窗台上的塑料筐里摸出半只冻鸡。

水烧开时,她想起残卷里"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的叮嘱,特意把煤炉的风门调小了些。

汤香飘起来时,阿灵的鼻尖沁出细汗。

她盯着砂锅里翻涌的小泡,突然想起昨晚喂老乞丐喝汤面时,那股在舌尖炸开的层次感——或许残卷里的"火候",不是简单的时间长短?

她鬼使神差地伸出手,悬在砂锅上方半寸。

热气裹着汤香扑上来,可她没觉得烫,反而清晰地感觉到,锅底的热力正顺着水蒸气往上窜,在汤面形成一层若有若无的网。

她下意识地调整风门,那层网突然收紧,汤泡的节奏跟着慢了半拍。

"叮——"

汤勺碰在碗沿的脆响惊得她一颤。

盛出来的汤清得能看见碗底的花纹,可凑近闻时,却有股说不出的鲜香往鼻子里钻。

她吹了吹,抿了一小口。

这口汤像颗小炸弹,在舌尖"轰"地炸开。

阿灵猛地睁大眼睛。

她尝到了骨头上的血沫被慢慢熬化的苦,老母鸡皮下脂肪融化的香,还有葱结被滚水烫过的那丝辛辣——可这些都不是最惊人的。

更清晰的,是某种情绪,像团被揉皱的纸,在她脑子里慢慢展开。

孤独。

那是种深入骨髓的孤独,像冬夜的风钻进破棉袄,像蹲在巷口看万家灯火却没有一盏属于自己。

还有不甘,像块烧红的炭,卡在喉咙里,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

"是叔......"阿灵手一抖,碗差点摔在地上。

她这才发现,自己的眼眶不知何时湿了。

昨晚老乞丐喝汤面时,她尝到的"层次感",根本不是汤的味道,是他藏在味蕾里的情绪!

作者“林江桥”推荐阅读《食典江湖,七公传人在市井》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阿灵?"

楼下突然传来敲门声,惊得她手忙脚乱去擦眼泪。

"是我,阿旺叔。"带着烟味的声音从门缝里钻进来,"你张姨今早杀了只土鸡,让我给你带半只来。"

阿灵赶紧把残卷塞进枕头下,跑下楼开门。

阿旺叔拎着个塑料袋站在门口,鬓角的白发被晨风吹得来,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炸油条的油星——他在夜市卖了二十年油条,手背上全是油星烫的小疤。

"快进来。"阿灵接过塑料袋,"我刚熬了汤,叔尝尝?"

"好嘞。"阿旺叔脱了胶鞋,在塑料凳上坐下,"你这汤闻着就不一般。"他端起碗喝了口,动作突然顿住。

阿灵盯着他的脸。

老叔的眉头慢慢皱起来,眼角的皱纹更深了,喉结动了动,像是在咽什么东西。

她的舌尖突然泛起股酸涩,那是种熟悉的痛——和她十二岁那年被房东赶出门,蹲在夜市角落啃冷馒头时的滋味一模一样。

"阿灵......"阿旺叔放下碗,声音哑得像砂纸,"我想起九八年了。

那时候我在菜市场租了个档口卖水产,攒了两年钱,想盘间门面开酒楼......"他摸出烟盒,手抖得厉害,"结果被供货商坑了,二十箱虾全臭在冷库,欠的债......"

他没再说下去,只猛吸了口烟,火星在晨雾里明灭。

阿灵的心跳得厉害。

她能清晰地"尝"到阿旺叔话里的每分情绪:攒钱时的期待像蜜,被骗时的绝望像黄莲,这么多年压在心里的不甘,像块泡了水的旧棉絮,又沉又潮。

"叔,你......"

"没事。"阿旺叔突然笑了,用指节蹭了蹭眼角,"人老了就是爱念叨。

你这汤真好,比你张姨熬的强。"他站起身,把塑料袋往她怀里塞,"鸡你留着吃,我得去早市占摊位了。"

门"吱呀"一声关上后,阿灵盯着手里的汤碗,指节发白。

她终于确定,昨晚的"错觉"不是梦——她真的能通过食物,感知别人的情绪和记忆。

手机在兜里震动起来。

是小翠发来的消息:"灵姐,你找我问古籍的事?

我查了下,《七公食典》在咱们市图书馆的地方志里提过一句,说是洪七公后人传下来的,不过具体内容......你该不会是想写菜谱书吧?

哈哈哈哈!"

阿灵对着屏幕发了会儿呆,最后回了个"没事,就是好奇"。

她把手机倒扣在桌上,目光落在窗台上的残卷上——封皮上的"七公食典"西个字,此刻在阳光下泛着暖金,像团越烧越旺的火。

夜色漫上来时,阿灵蜷在折叠床上,残卷摊在胸口。

她翻到"清汤引"那页,"入味者,通心"六个字在月光下忽明忽暗。

迷迷糊糊要睡过去时,耳边突然响起个声音,混着油星炸裂的脆响:"小丫头,光会喝汤可不够。"

她猛地睁眼。

阁楼里只有月光,可刚才的声音那么清晰,像是有人贴着她耳朵说的。

窗外的风掀起残卷的纸页,某一页上的字闪了闪——"叫花鸡:乌骨鸡一只,陈年荷叶三张,黄泥需取山涧阴面......"

阿灵盯着那行字,突然坐首了身子。

山涧阴面的黄泥?

陈年荷叶?

她在夜市卖了三年小吃,从来没听说过这些材料。

可残卷里的字迹那么笃定,仿佛在说:"你该去找。"

她摸出手机,在备忘录里记下:"乌骨鸡、陈年荷叶、山涧阴面黄泥。"手指悬在屏幕上顿了顿,又补了句:"去哪找?"

窗外的月光漫进来,把"叫花鸡"三个字照得发亮。

阿灵裹紧被子,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像敲在鼓面上——她知道,有些事,从今天开始,不一样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UN2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食典江湖,七公传人在市井 http://www.220book.com/book/UN2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