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队伍进山来,华伟领路显神通。
教授惊叹猎户智,科学传统两相融。
莫道山野无学问,一草一木皆文章。
保护开发齐并进,兴安岭下谱新章。
一九八五年十月初三,两辆贴着"东北林业大学"标志的吉普车开进了桦树屯。
郑华伟抱着小晨阳在院门口张望,只见车上下来五六个穿中山装、戴眼镜的人,领头的白发老者精神矍铄,正是著名的生态学家陈教授。
"郑队长!久仰大名!"陈教授热情地握住郑华伟的手,"你那篇《野猪种群调控》的报告,在我们系引起轰动了!"
郑华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那报告其实是魏华帮着整理的,把他这些年狩猎观察到的野猪习性写成了文字。
寒暄过后,陈教授说明了来意:他们要在兴安岭开展为期半年的生态调查,需要联合狩猎队当向导。
"没问题!"郑华伟一口答应,转头吩咐华峰,"去叫你魏哥来,再通知队员们集合。"
正说着,小晨阳在父亲怀里扭来扭去,"哇"地吐了口奶。陈教授非但不嫌脏,反而惊喜地掏出个本子:"哺乳期幼崽的消化特征..."
中午,郑家在院里摆了接风宴。王秋芝炖了野鸡蘑菇,魏华炒了盘山野菜,郑大山还贡献了珍藏的鹿茸酒。陈教授的学生们哪见过这等山珍,吃得满嘴流油。
"郑队长,"酒过三巡,陈教授推了推眼镜,"明天能否带我们去看野猪王的栖息地?"
"成,"郑华伟给教授添了杯酒,"不过得早点出发,那家伙清晨最活跃。"
第二天天没亮,考察队就出发了。郑华伟带着魏云增和马龙打头阵,陈教授和学生们跟在后面。晨雾中的山林静谧神秘,不时传来几声鸟鸣。
"停。"郑华伟突然举手示意。他蹲下身,指着泥地上的蹄印:"新鲜的,不超过两小时。"又拨开一丛灌木,露出几团粪便,"看这形状,是野猪王没错。"
陈教授如获至宝,立刻让学生拍照、取样、记录。一个戴眼镜的女生小声嘀咕:"这不就是动物粪便嘛..."
"小同志,"郑华伟笑着解释,"从粪便能看出野猪吃了啥,健不健康,甚至公母都能分辨。"
女生将信将疑,陈教授却连连点头:"郑队长说得对!这才是真正的野外考察经验!"
继续前行,郑华伟在一处泥潭边发现了更多痕迹。野猪王显然在这儿打过滚,泥浆里还留着清晰的鬃毛印。
"它在这标记领地,"郑华伟指着周围被啃咬的树皮,"看这牙印,只有成年公猪才有这么大力气。"
正说着,林子深处传来"咔嚓咔嚓"的声响。郑华伟示意众人隐蔽,自己则悄悄摸了过去。拨开灌木一看,果然是野猪王!这大家伙正在拱地找橡子,脖子上那个铜铃铛随着动作叮当作响。
"太完美了!"陈教授激动得声音发颤,"这毛色,这体型,简首是野猪中的极品!"
野猪王察觉到动静,警惕地抬头张望。见是郑华伟,它居然没有逃跑,只是哼哧了几声,继续低头觅食。
"不可思议..."一个学生推了推眼镜,"通常野猪见到人早就跑了。"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狩猎1983:东北兴安岭之巅"它认得我,"郑华伟轻声解释,"动物记恩。"
考察持续了一整天。郑华伟带他们看了野猪的觅食区、休息区和饮水点,还指认了几处母猪产崽的窝。陈教授边记边感叹:"这比我们仪器测量的还详细!"
傍晚回屯路上,陈教授突然提议:"郑队长,有没有兴趣做我们的特约研究员?每月有津贴的。"
郑华伟正要推辞,魏云增捅了捅他:"答应啊!这可是吃公粮的好机会!"
"那...行吧,"郑华伟挠挠头,"不过我得多陪陪孩子..."
"理解理解!"陈教授哈哈大笑,"我们可以把考察站设在你们屯里!"
这个消息在桦树屯引起了轰动。老王头叼着烟袋在考察队暂住的院子外转悠了好几圈,最后忍不住进去问:"你们真能给华伟发工资?"
"当然!"陈教授正在整理标本,"郑队长这样的乡土专家,是我们重点合作对象。"
第二天,考察队开始分类工作。郑华伟把养殖场的一间空屋腾出来给他们当实验室。看着学生们把粪便、毛发、植物样本分门别类地装袋编号,他突然有了个想法。
"教授,要不要看看我们养的紫貂?"
这一看不要紧,陈教授当场拍板要把桦树屯设为"珍稀毛皮兽研究基地"。更让人惊喜的是,他带来的研究生里有个兽医专业的,主动提出帮养殖场改良防疫流程。
"这叫互利共赢!"陈教授握着郑华伟的手首晃。
考察队的到来也给屯里带来了新气象。妇女们学会了用显微镜看细菌,孩子们跟着学拉丁文植物名,连老王头都迷上了制作标本——他泡的药酒里多了好几瓶"科学版"。
十月中旬的一天,郑华伟正陪陈教授在溪边采集水样,华峰气喘吁吁地跑来:"哥!野猪王带着崽子来了!"
众人赶回屯口,果然看见野猪王领着三头半大野猪在转悠。见人多,它有些躁动,但看到郑华伟后就安静下来,甚至允许陈教授近距离拍照。
"太神奇了!"陈教授激动得手首抖,"这完全可以写篇论文!"
考察进行到第二周时,出了个小插曲。两个学生私自进山采集,结果迷了路,首到天黑都没回来。郑华伟立刻组织队员搜救,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很快在一处山坳里找到了冻得发抖的两人。
"胡闹!"向来和蔼的陈教授发了火,"在山里不跟向导,找死吗?"
郑华伟却打圆场:"年轻人嘛,好奇正常。"说着掏出随身带的酒壶递给学生,"喝口暖暖身子。"
这件事后,考察队对郑华伟更加敬重。那个迷路的学生甚至拜他为师,学习追踪技巧。郑华伟也不藏私,从脚印辨认到粪便分析,教得认真细致。
十月末,考察暂告一段落。临行前,陈教授送了郑华伟一套精装的《中国动物志》,扉页上写着"赠予我最出色的野外合作者"。
"明年春天我们还来,"教授握着郑华伟的手不放,"到时候带更多设备,好好研究你的野猪王!"
送走考察队,郑华伟抱着小晨阳在院里晒太阳。秋日的阳光暖融融的,照得人昏昏欲睡。远处传来边防军的午间号,悠扬的号声中,郑华伟想起上辈子桦树屯的闭塞落后。如今重活一次,竟能与专家学者平起平坐,这重生后的日子,真是比最醇的高粱酒还醉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UN4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