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里的路灯忽明忽暗,程家阳跟着林小满往地铁站走。他的意大利皮鞋踩在碎石路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鞋跟沾着的泥点蹭在裤脚,像幅潦草的水墨画。
"其实你不用骗他们的。"林小满踢着路边的石子,石子滚进阴沟,溅起细小的水花,"被议论几句也没关系,我早就习惯了。"她想起刚住来时,王大妈看见她帆布包里露出的咸菜瓶,跟全楼说"这山东姑娘穷得吃不起菜"。
程家阳的脚步顿了顿。晚风掀起他的羊绒大衣,露出里面白衬衫的下摆——没扎进裤腰,这在财经杂志的街拍里绝不可能出现。"我不是为了帮你挡议论。"他的声音在夜色里有点沉,"我是不想让你觉得,住在这里是件丢脸的事。"
林小满突然想起他学生证上的地下室。"你住那儿的时候,也怕被人看见?"
"怕。"程家阳笑了笑,指尖划过路灯柱上的涂鸦,"那时候总在深夜才敢出门,怕同学看见我穿着洗得发白的T恤,手里攥着打折券。"他转头看她,"后来才明白,真正丢人的不是住地下室,是觉得住地下室丢人。"
地铁进站的风掀起林小满的衣角,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毛衣。她突然停住脚,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用手帕包着的东西:"给你的。"打开是半块没吃完的驴打滚,糯米皮上还沾着芝麻,"刚才忘了让你带,我妈寄来的,北京老字号的。"
程家阳接过来,指尖触到帕子上的针脚——歪歪扭扭的,像她缝纽扣的手艺。"你总给人带吃的?"
"我们山东人就这样。"林小满挠挠头,"觉得把好东西分着吃,关系就近了。"她突然想起什么,"那张学生证,是真的吗?我没见过你那么狼狈的样子。"
程家阳掏出手机,翻出张照片:2003年冬,他裹着两床旧棉被坐在书桌前,背景是发霉的墙纸,桌上摆着半碗泡面,叉子还插在里面。"空调坏了,裹着被子都冻得发抖。"他的指尖点着照片里的台灯,"那是我用易拉罐做的,怕费电,只敢开半小时。"
林小满的眼眶有点热,赶紧别过头去。站台的电子屏显示末班车还有三分钟,候车的人稀稀拉拉的,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浦江之畔》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大多是跟她一样穿着工装的年轻人。
"周小雨的事,"程家阳突然开口,"张科长那边我打过招呼了,下周一就能办手续。"他顿了顿,"特招生名额,不用看社保和房产。"
林小满猛地抬头,差点撞上他的下巴。"真的?"她的声音发颤,"你怎么不早说?我刚才还在想,要不要去给张科长送点家乡的核桃......"
"不用送。"程家阳按住她的肩膀,掌心的温度透过毛衣传过来,"他儿子当年申请纽约大学,是我帮的忙。欠我的人情,正好用在这儿。"
地铁呼啸而来,灯光在两人脸上明明灭灭。林小满看着程家阳的脸,突然觉得那些财经杂志上的照片都太假——他真正的样子,是此刻眼角带着笑纹,裤脚沾着泥,手里还攥着半块驴打滚的模样。
"下次......"她的声音比蚊子还小,"还来吃火锅吗?我请你,买真肥牛。"
程家阳刷卡进站时回头,嘴角的笑在灯光下很亮:"下次换我请,地点你定。"列车门关上的瞬间,林小满看见他对着玻璃哈气,用手指画了朵小雏菊,花瓣歪歪扭扭的,像她窗台上那瓶野菊花。
夜风卷着地铁的热气吹过来,林小满摸了摸口袋里的银耳环——刚才收拾桌子时忘了给他,冰凉的金属贴着掌心,却烫得像团火。她往回走时,看见王大妈站在巷口,手里还攥着那把剔牙的牙签:"小满,那小伙子......是个好人。"
"嗯。"林小满低下头,脚步轻快了许多。
阁楼的灯还亮着,锅里的汤大概己经凉透了,但她突然觉得,这个冬天好像没那么冷了。路过公用厨房时,李姐探出头:"刚才那男的,给你塞了个信封吧?我看见他偷偷塞你包里了。"
林小满一愣,赶紧翻帆布包。里面果然有个白色信封,打开是一沓现金,还有张纸条,字迹龙飞凤舞:"给周小雨买本带插画的《诗经》,剩下的当班费。"
她突然想起程家阳说的"抵押真表周转",眼眶又热了。窗外的地铁刚好驶过,灯光透过塑料布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流动的光斑,像条银色的河,把两个世界连在了一起。
(http://www.220book.com/book/UN5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