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5章 阁楼的誓言

小说: 浦江之畔   作者:废墟造梦师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浦江之畔 http://www.220book.com/book/UN55/ 章节无错乱精修!
 

阁楼的灯泡用根红绳子吊在房梁上,晃来晃去,把程家阳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个摇摇摆摆的巨人。空气里飘着煤炉的味道,窗缝里钻进来的风带着雪粒,把塑料布糊的窗户吹得哗哗响。程家阳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个鼓鼓囊囊的纸袋,羊绒大衣的下摆沾着雪,在地板上蹭出淡淡的水印。

“进来吧,别站着了。”林小满从床底下拖出个小马扎,上面还贴着周小雨画的笑脸贴纸,“地方小,将就坐。”她转身往煤炉里添了块煤,火苗“腾”地窜起来,映得她脸颊发红。

程家阳这才敢迈步,目光扫过整个阁楼:靠墙摆着张折叠床,铺着洗得发白的格子床单;床底下塞着几个纸箱,上面堆着学生们的作业本,最上面那本露出个角,是周小雨的,封面上用彩笔写着“我的理想”;唯一的家具是张折叠桌,桌腿长短不一,用块红砖头垫着短的那头,桌角还缺了块,露出里面的木屑。

“比我想象的……暖和。”程家阳把纸袋放在桌上,里面的保温桶发出轻微的碰撞声。他脱下大衣,搭在床沿,才发现床头上挂着张照片——二十个孩子挤在浦明中学门口,每个人都笑得露出牙齿,林小满站在中间,举着本语文课本,课本扉页上的“林小满赠”隐约可见。

“刚生了煤炉,等会儿更暖和。”林小满从纸箱里翻出个搪瓷碗,碗边磕掉了块瓷,露出里面的黑铁,“给你下碗泡面?加个蛋。”她的动作很快,撕开包装袋时,调料粉溅了点在桌上,赶紧用手指抹起来,放进嘴里舔了舔。

程家阳突然想起自己那套江景房的开放式厨房,德国进口的灶台,意大利的大理石台面,却从来没正经做过一顿饭。他喉结动了动:“我带了吃的,阿姨炖的排骨汤,还有刚出炉的包子。”他打开保温桶,香气瞬间弥漫开来,排骨炖得酥烂,汤面上浮着层薄薄的油花。

林小满的动作顿住了,捏着泡面袋的手指紧了紧:“这么贵的东西,留着你自己吃吧。”她把泡面袋折起来,塞进桌肚,“我吃这个就行。”

“不贵,就是家常便饭。”程家阳把排骨汤倒进搪瓷碗,又从纸袋里拿出个肉包,递到她面前,“刚出锅的,还热乎。”包子的热气模糊了他的眼镜片,“你今天跑了一天,肯定饿坏了。”

林小满没接,转身往煤炉里添煤,背对着他说:“被停职了?”煤块砸在炉底,发出沉闷的响声。

“嗯,还被我妈冻结了所有卡。”程家阳没再坚持,把包子放在她手边,自己拿起个啃起来,“她说我‘自毁前程’,让我要么回去道歉,要么永远别认她这个妈。”他咬了口包子,肉馅的汤汁溅在白衬衫上,像朵小小的花,“我选了后者。”

林小满这才转过身,眼睛在昏暗的灯光下亮得惊人:“值得吗?为了一群不相干的孩子,跟家里闹翻。”她想起下午在巷口,张世杰的怒吼像冰锥一样扎人——“程家阳你会后悔的!”

“怎么会不相干?”程家阳从公文包里掏出个红色的本子,推到她面前,封面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所有权证”烫得人眼睛疼,“这是静安寺那套婚房的房产证,我刚挂出去,中介说能卖一千二百万。”他翻开第一页,地址栏写着“静安区南京西路1266号”,面积200平,“够咱们撑一阵子了。”

林小满的手指在房产证上悬着,不敢碰,仿佛那纸能烫死人。“你疯了?”她的声音发颤,“那是你妈给你准备的婚房,地段最好的,楼下就是奢侈品店……”

“我妈想要的是程家继承人,不是个有良心的儿子。”程家阳打断她,从房产证里抽出张泛黄的照片,边角都卷了,用透明胶带粘过好几次,“这是我高中班主任,李老师。当年我爸欠了赌债跑了,讨债的人堵在学校门口抓我,是她把我藏在宿舍床底下,把自己的工资卡塞给我,说‘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照片上的年轻女人穿着白衬衫,梳着马尾辫,牵着个瘦得像豆芽菜的小男孩,背景是县城中学的土操场,跑道上还有没铲干净的雪。林小满拿起照片,突然发现那老师的眉眼,跟自己有点像。尤其是笑起来的时候,眼角都有颗小小的痣,像颗星星。

“她总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程家阳的声音很轻,带着点怀念,“可惜她前年去世了,胃癌,没钱治,就那么耗着……”他的声音低下去,“我去看她的时候,她还说‘家阳,别学那些有钱人,忘了本’。”

浦江之畔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浦江之畔最新章节随便看!

阁楼里安静下来,只有煤炉偶尔“噼啪”响一声。林小满把照片放回他手里,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背,烫得像煤炉里的火。

“帮我个忙。”程家阳突然抓住她的手腕,掌心的温度透过毛衣传过来,烫得她想缩手,却又没动,“我们成立家真正的教育机构,不看ARPU值,不看估值,只看孩子想不想读书。”他从包里掏出份策划案,封面上写着“蒲公英教育计划”,字迹是他一贯的有力,却比平时多了点温度,“场地我己经看好了,就在浦明中学旁边那个倒闭的仓库,租金便宜,一百五十平,能隔出三个教室。”

他翻开策划案,里面夹着张仓库的照片,墙面斑驳,窗户上积着灰,却透着股敞亮。“我打算简单装修下,装暖气,换窗户,再买三十套桌椅,黑板要磁性的,方便贴孩子们的画。”他指着预算表,每一笔都算得很细:“桌椅500/套,黑板300/块,连粉笔都写着‘2.5元/盒’,我问过文具店老板,这个价能拿到批发价。”

最下面一行写着“启动资金:1200万(变卖婚房所得)”,字迹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笑脸,像周小雨画的。

林小满看着那行字,突然想起下午在签约现场,程家阳举着周小雨的作业本说“他们的未来比任何并购案都值钱”。她的嘴角忍不住往上扬,却故意板着脸:“用你剩下的黑卡?”

“黑卡被冻了,但我还有这个。”程家阳从口袋里掏出个旧钱包,磨得发亮的牛皮上印着个小小的logo,打开是张皱巴巴的储蓄卡,“这是我自己攒的私房钱,五万八,够咱们买第一批课本和文具了。”他突然想起什么,从钱包夹层里抽出张照片,是他和李老师的合照,两人站在县中门口,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李老师的手搭在他肩上,“我想把李老师的话写在墙上——‘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林小满看着照片上那个穿白衬衫的年轻老师,突然明白为什么第一次见程家阳时,总觉得他眼里有种熟悉的温柔。那是被善意灌溉过的眼神,像被阳光晒过的棉花,暖得能焐化冰雪。

她把排骨汤往他面前推了推:“快吃吧,汤要凉了。”自己拿起那个肉包,咬了一大口,肉馅的汤汁烫得她首呼气,眼里却闪着光。

程家阳拿起筷子,夹起块排骨,刚要放进嘴里,突然发现碗底压着张纸条,是林小满的字迹,娟秀又有力:“我加入。但有三个条件——第一,必须给孩子们装热水龙头,冬天洗手不能冻着;第二,每周要给孩子们加一次肉,不能总吃青菜;第三,必须给孩子们煮真正的肥牛火锅,不能再用鸭肉卷充数。”

程家阳看着纸条,突然笑出声,笑声在狭小的阁楼里回荡,惊得灯泡晃了晃。“都答应你。”他把纸条折起来,放进钱包最里层,“明天就去看仓库,后天找装修队,争取下周就让孩子们搬进去。”

林小满点点头,咬着包子说:“我明天去学校收拾东西,把我的教案和孩子们的作业本都搬过来。对了,得买个书架,我有好多旧书,能给孩子们看。”

“买!”程家阳大手一挥,“买最大的那种,能装下所有书!”他突然想起什么,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个小盒子,打开是枚胸针,比之前那枚朴素些,银质的雏菊,没有水晶,却闪着温润的光,“这个……重新给你的。”

林小满接过来,别在毛衣上,正好在那颗水痘留下的小红痣旁边,像朵花守着颗草莓。“挺好看的。”她低头喝粥,掩饰着嘴角的笑意。

窗外的雪还在下,塑料布糊的窗户被吹得哗哗响,像首不成调的歌。但阁楼里的空气却暖烘烘的,排骨汤的香气混着两人的笑声,在灯泡周围绕成个圈,像个温柔的拥抱。墙角的纸箱上,周小雨的作业本露出个角,上面的“我的理想”旁边,多了行小字:“今天穿西装的叔叔说,我的理想很值钱。林老师说,我们要去新教室了。”

程家阳看着林小满低头喝粥的样子,突然觉得,卖掉那套江景房,或许是他这辈子做过最正确的决定。这里没有水晶灯,没有落地窗,却有煤炉的温度,有肉包的香气,有个人愿意跟他一起,把那些被资本抛弃的孩子,一个个捡起来,像捡拾起散落在雪地里的星星。

他拿起保温桶,又给林小满盛了碗汤:“多喝点,补补。”

林小满抬头瞪他:“再喝就胖了!”眼里的笑意却藏不住,像煤炉里跳动的火苗,暖得能照亮整个冬天。



    (http://www.220book.com/book/UN5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浦江之畔 http://www.220book.com/book/UN55/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