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8章 焚稿之夜

小说: 浦江之畔   作者:废墟造梦师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浦江之畔 http://www.220book.com/book/UN55/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印刷厂的油墨味呛得人头晕,林小满蹲在传送带上,指尖划过刚印出来的报纸,头版标题《精英企业家程家阳专访》的烫金大字硌得手疼。旁边堆着明天即将发行的《浦江晚报》,主编是张世杰的小舅子,今晚的加急版特意留出整版篇幅,吹捧程家阳“推动教育产业化”的“功绩”,字里行间都在暗示“学位与房产绑定是市场规律”。

“小满,都准备好了。”印刷工老赵拍了拍她的肩膀,手里拿着个U盘,“替换文件己经导进系统了,只要按这个红色按钮,后面的报纸就都会变成你给的版本。”老赵的儿子去年因为没有本地户籍,被重点中学拒之门外,现在在老家当留守儿童,每次视频都问“爸爸,我是不是永远不能去上海上学了”。

林小满点点头,从帆布包里掏出那份《学位黑市调查:被明码标价的孩子未来》。稿件是她和家长们熬了三个通宵整理的,里面附着张世杰的价目表照片、行贿录音的文字版、还有1992年临沂县中的受害学生名单——其中一个名字是“王磊”,也就是今天帮她送外卖的朵朵爸爸。

传送带上的报纸还在源源不断地输出,沙沙的声响像无数个孩子在低声哭泣。林小满想起周小雨的作文:“我爸爸的手有很多伤疤,他说那是上海给的勋章。但我不想要勋章,我只想在上海考试。”这段文字被她特意放在了调查稿的结尾,旁边配了张桥洞教室的照片,孩子们在雨里举着“我们要上学”的纸牌,背景是陆家嘴璀璨的夜景。

“开始吧。”林小满深吸一口气,油墨味里突然混进股熟悉的烟草味。她猛地回头,看见程家阳站在车间门口,手里提着个黑色公文包,西装上还沾着演播厅的彩带,眼底的红血丝比早上更重了。

“你怎么来了?”林小满的心跳漏了一拍,传送带上的报纸正印到程家阳的照片,他的笑容在灯光下显得格外讽刺。

程家阳没说话,打开公文包,里面露出几本泛黄的账簿——是英才教育的财务原件,1992年到2011年的都有,每一页都记录着用学位指标换取的“捐赠”,收款人里既有教育局的官员,也有像他父亲这样的学校管理者。

“这些不能留。”程家阳的声音很哑,从口袋里掏出个打火机,火苗在昏暗的车间里跳动,像朵脆弱的花,“我父亲的名字在上面,与其让张世杰用来威胁,不如亲手烧了。”

林小满看着他把账簿扔进旁边的废纸箱,火苗“腾”地窜起来,舔舐着泛黄的纸页,1993年的那一页上,“临沂县中”西个字在火里蜷成焦黑的蝴蝶。她突然注意到程家阳胸前别着支钢笔,笔帽上刻着“临沂县中1993”——是父亲当年送给程父的,后来程父又转赠给了他,笔身的划痕里还沾着临沂的泥土。

“你知道吗?”林小满的声音被机器的轰鸣吞没,她凑近了些,能闻到程家阳身上的烟味里混着淡淡的消毒水味,“我爸爸的教案本里夹着张照片,是你父亲偷偷塞给他的,背面写着‘等孩子们长大了,一定要告诉他们真相’。”

程家阳的手抖了一下,打火机掉在地上,火苗在积水里挣扎了几下就灭了。他蹲下身,在灰烬里翻找,指尖捏起片没烧透的残页,上面还能看清“临沂县中1993”的字样,旁边有个小小的批注:“今日收到助学款500元,来自匿名家长”。

“这是我妈捐的。”程家阳的声音突然哽住,指腹在那行小字上反复,仿佛要透过焦黑的纸页,触到二十年前那个在供销社排队汇款的女人。“我爸收了张世杰的钱后,整夜整夜睡不着,我妈就偷偷以匿名家长的名义给县中捐款,每个月五十块,那是她半个月的工资。”

火苗渐渐小了下去,露出账簿里夹着的张黑白照片——年轻的程父站在临沂县中的旗杆下,手里举着本《义务教育法》,风把他的衬衫吹得鼓鼓的,像只想要起飞的鸟。林小满突然想起父亲说过,程父当年是县中的语文老师,最擅长讲《岳阳楼记》,每次讲到“先天下之忧而忧”,都会红着眼圈。

“我爸临终前把这照片给我,说‘家阳,人这一辈子,总得为自己的错误承担点什么’。”程家阳把照片小心翼翼地放进内袋,指尖触到钢笔的金属笔帽,冰凉的触感让他打了个寒颤,“他让我把英才教育的股份全部捐出去,可我知道,这不够。”

传送带上的报纸己经换成了调查稿,“被明码标价的孩子未来”几个字在灯光下泛着冷光。林小满看着报纸上的价目表照片,突然想起仓库里那些家长的脸——王秀兰攥着汇款单的手在抖,周国强把半截暂住证贴在胸口,刘师傅的女儿用蜡笔在“20万”上面画了个大大的叉。

“够了。”林小满按住他的肩膀,掌心触到他后背的伤疤,那道十年前为了护着临沂县中的校牌留下的疤,此刻在衬衫下微微发烫,“你把真相说出来,把学位名额让出来,就己经在承担了。”她指着报纸上孩子们举着的纸牌,“你看,他们要的不是道歉,是机会。”

程家阳抬头时,正看见印刷厂的老陈抱着摞报纸进来,他的孙子因为没有上海户籍,今年又没考上重点中学。老陈把报纸放在传送带上,动作轻得像在放什么易碎的宝贝:“林老师,程先生,这报纸一出来,张世杰那帮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我己经让我儿子联系了外地媒体,就算本地封了消息,也要让全国都知道。”

车间外突然传来警笛声,红蓝交替的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墙上投下晃动的光斑。程家阳走到窗边,看见张世杰的黑色宾利停在印刷厂门口,几个穿警服的人正往里面冲,领头的是公安局副局长——去年张世杰给他女儿办了出国留学,这事在圈子里不是秘密。

“他们来了。”程家阳把那支刻着“临沂县中1993”的钢笔塞进林小满手里,“这支笔你拿着,我爸说它能写出最公正的字。”他转身走向车间深处,那里有个通往后门的消防通道,“我去引开他们,你带着报纸从后面走,交给《南方周末》的记者,他在码头等你。”

林小满抓住他的手腕,指尖触到他脉搏的跳动,像在数着倒计时:“那你怎么办?”

程家阳笑了笑,眼角的细纹里还沾着油墨,像个刚学写字的孩子:“我爸说过,有些黑暗,总得有人进去照亮。”他推开消防通道的门,铁锈的味道混着潮湿的风涌进来,“对了,仓库里那些家长,我己经安排他们去临沂暂避,等风头过了再回来。”

警笛声越来越近,老陈突然把程家阳往传送带上推:“程先生快走!我来应付他们!”他举起摞刚印好的报纸挡在门口,报纸上的价目表在灯光下闪着刺眼的光,“我孙子说了,他长大想当记者,专揭这些见不得人的事!今天我就替他先练练!”

程家阳最后看了眼林小满,她手里攥着那支钢笔,帆布包上的蒲公英在风里轻轻晃动。他转身冲进消防通道,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像在敲着某种古老的钟。林小满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黑暗里,突然想起父亲教案本里的话:“勇敢不是不害怕,是明明害怕,还敢往前走。”

老陈和警察的争执声在车间里炸开,报纸散落一地,“被明码标价的孩子未来”几个字铺满了地面,像条通往真相的路。林小满抱起最上面的一摞报纸,跟着老赵往印刷厂的后门跑,油墨在她的白衬衫上蹭出片深蓝,像片夜空,而那支钢笔在口袋里,沉甸甸的,像颗不会熄灭的星。

后门的码头停着艘货轮,《南方周末》的记者正举着相机等在甲板上,镜头对着印刷厂的方向,快门声在夜风中清脆地响。林小满把报纸递过去时,看见货轮的栏杆上贴着张泛黄的照片——1992年的临沂码头,父亲和程父站在船舷边,两人手里都拿着本《义务教育法》,背景里的炊烟像条白色的丝带,系着两个年轻人的理想。

“这些报纸,能让更多人看见。”记者的声音带着激动,他的父亲就是当年临沂县中的受害学生之一,“林老师,程先生那边……”

林小满望着印刷厂的方向,警笛声突然停了,只剩下货轮的汽笛声在江面上回荡。她摸出那支钢笔,笔帽上的“临沂县中1993”在月光下闪闪发亮:“他会没事的。因为他知道,我们在等他。”

货轮缓缓驶离码头,载着成捆的报纸,也载着那些被明码标价的童年,驶向更广阔的江面。林小满站在甲板上,看着上海的灯火越来越远,突然觉得,这场焚稿之夜烧掉的不是过去,而是通往未来的障碍——就像父亲说的,灰烬里总能长出新的东西,比如希望,比如那些不肯被标价的梦想。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浦江之畔》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UN5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浦江之畔 http://www.220book.com/book/UN55/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