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棚户区的塑料棚顶被夜雨打得噼啪响,像有人在用竹竿抽打无数个空易拉罐。林小满蹲在课桌间,手里捏着三版历史教材,纸页边缘被潮气泡得发卷,像三只脱水的蝴蝶。2010版的“鸦片战争-侵略”被红笔圈着,旁边是2012版的“贸易冲突”,墨迹还带着新印的油味,呛得她忍不住咳嗽。
课桌抽屉里的保温杯摔在地上,枸杞和红枣滚出来,沾着地上的灰尘。这是去年区教育局发的“优秀教师”奖品,杯身的金字掉了一撇,“优秀”变成“优绣”,像个拙劣的玩笑。她弯腰去捡时,指尖触到张磊刻在桌底的字:“历史不能改”,笔画深得快把木板戳穿,旁边画着个小小的墓碑,写着“我爷爷的爷爷死在鸦片战争”。
张磊的爷爷是安徽巢湖人,当年在虎门销烟时当差,被英军的炮弹炸断了腿。这孩子总说要当历史学家,把爷爷的故事写进课本,可现在,课本把他爷爷的苦难改成了“贸易冲突”,像在伤口上贴了块华丽的膏药。
手机在教案本上震动,屏幕亮得刺眼。是周小雨发来的彩信,照片里是英才补习班的新教材扉页,程家阳的致辞印在最上面:“让每个孩子都能触摸真实的历史”。致辞下面印着他的签名,笔锋张扬,和林小满手里那支“临沂县中1993”钢笔的笔迹像极了,却少了点什么——少了父亲说的“筋骨”。
林小满摸出那支钢笔,笔帽上的校徽在手机光下泛着微光。她翻开2012版教材的第47页,“南京条约”的条款被改成“平等贸易协定”,注释里写着“促进了中英经济交流”。钢笔尖划过这行字,墨水洇出个小小的黑团,像滴落在历史上的泪。
教室后排突然传来响动,是周国强提着蛇皮袋站在门口,雨珠顺着他的安全帽往下淌,在地上积成小小的水洼。“林老师,我刚从英才补习班门口捡的。”他从袋子里掏出捆宣传单,印着“新版教材特惠价980元”,右下角印着“临沂县中印刷厂联合印制”,“张磊他爸说,这教材是程氏集团投资的,里面的历史全改了。”
林小满的手指捏紧了宣传单,纸页在指间发皱。临沂县中印刷厂在2008年就倒闭了,她爸的老同事王厂长去年还来上海找过她,说厂房被张世杰强占,改成了堆放盗版教材的仓库。“他们用倒闭的印刷厂开发票,虚报研发费。”她突然想起程家阳昨晚的短信,“家阳说英才的财务有问题,原来问题在这儿。”
废墟造梦师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周国强蹲在地上,用袖口擦着宣传单上的泥渍:“小雨说,补习班的老师不让学生看旧教材,说那是‘过时的错误’。她偷偷把咱们桥洞教室的课本藏在书包里,被老师发现扔了,孩子哭了半宿。”他从蛇皮袋里掏出本皱巴巴的旧课本,封面画着林则徐的画像,被雨水泡得发涨,“这是我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
林小满摸着课本上的折痕,突然想起程家阳小时候的照片。他坐在临沂县中的教室里,手里举着本历史课本,父亲站在旁边,指着“鸦片战争”西个字,嘴唇动得很用力。照片背面写着“1993年9月,教家阳认历史”,字迹是父亲的,带着股不容置疑的认真。
保温杯里的枸杞水凉透了,林小满倒在地上的水洼里,暗红色的液体在“贸易冲突”西个字上漫延,像在给被篡改的历史止血。她掏出手机,开始写举报信,屏幕光映着她的脸,睫毛上沾着的雨珠像未干的泪。
“举报信递出去,程先生会不会受影响?”周国强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英才上市对他很重要。”
林小满抬头时,看见窗外的“英才教育”霓虹灯在雨里闪着红光,像只吸血的眼睛。“真正重要的不是上市。”她把钢笔别在胸前,笔尖对着心脏的位置,“是不能让孩子们活在谎言里。程家阳他爸说过,历史是骨头,改了就站不首了。”
手机突然弹出程家阳的消息:“3600万缺口在临沂印刷厂的假发票里,张世杰和苏雯在操作。”附带的照片里,张世杰的签名和教材修订案放在一起,红笔圈出的“敏感内容删除”几个字,像把沾满血的刀。
林小满的指尖在发送键上悬了很久。远处传来收废品的铃铛声,在雨里摇摇晃晃,像在提醒她时间不早了。她最后看了眼桌底张磊刻的字,“历史不能改”五个字在手机光下闪着倔强的光,突然按下了发送键。
雨还在下,塑料棚顶的积水顺着缝隙滴在教材上,“贸易冲突”西个字被泡得发涨,像个即将被戳破的气球。林小满把三版教材摞在一起,旧版的“侵略”压在新版的“冲突”上面,像要用真相压住谎言。周国强帮她把散落的枸杞捡回保温杯,说:“林老师,我爸说过,枸杞泡水喝,能明目。”
她笑了笑,把保温杯揣进帆布包。包上的蒲公英刺绣被雨水打湿,贴在背上像块发烫的烙铁。凌晨三点十八分的棚户区,总有盏灯不肯灭,照着那些被篡改的历史,也照着那些不肯低头的倔强。
(http://www.220book.com/book/UN5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