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6日的玄武监狱,沙漠的夜空低得像要压下来,绞刑架的阴影在月光下拖得老长,像一柄悬在人心口的钝刀。张诚缩在种植区的窝棚里,听着远处传来的铁链声——那是死刑犯赵三被押往刑场的动静,这人上个月在西北犯下“割喉案”,光天化日之下杀害两名女子,手段残忍到连狱警提起都皱眉头。
“听说了吗?这小子到死都嘴硬,说‘杀两个女人算什么’。”老顾往火堆里添了把沙棘枝,火星子溅到张诚的囚服上,“这种人渣,就该千刀万剐。”
窝棚外的广播突然响起,播放着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执行令,声音透过风沙的过滤,显得格外冰冷:“被告人赵三,犯故意杀人罪,情节极其恶劣,社会影响极坏,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张诚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见过赵三,那是个满脸横肉的西北汉子,入狱时还试图袭警,被电棍击晕了三次才老实。前几天放风时,赵三还对着女狱警吹口哨,说“等老子出去,再找几个娘们玩玩”。
“别听了,晦气。”老顾拉了拉他的胳膊,“这种人,活着就是祸害。”
但张诚挪不开脚步。他走到窝棚门口,远远望见绞刑架下站着穿黑色制服的法警,赵三的头被黑布罩着,像个待宰的牲口。当绳结收紧的闷响传来时,他忽然想起香港街头那些举着标语的年轻人,想起自己曾经煽动他们“为自由抗争”——那时的他,大概从未想过,“自由”一旦越过法律的边界,会变成怎样的魔鬼。
死刑执行完己是深夜。狱警们抬着盖着白布的尸体往火化房走,沙地上拖出两道深色的痕迹。张诚看见林晓和几个实习医生站在不远处,女孩的脸在月光下白得像纸,双手紧紧攥着白大褂的下摆。
“林医生,你们怎么来了?”他忍不住问。
林晓没回头,声音带着颤抖:“老师说,让我们看看‘极端恶’是什么样子。他说,医生救死扶伤,首先得知道,有些生命,早就不配被拯救了。”
第二天一早,赵三的骨灰被装在一个简陋的木盒里,和上个月那个拒服劳役的犯人骨灰混在一起,倒进了搅拌水泥的大罐子里。卡车拉着这些特殊的水泥,往京新高速公路的施工段开去,车身上写着“路基填充材料”。
“这叫‘挫骨扬灰’,”老顾啐了口唾沫,“让他永世被车轮碾,赎罪。”
但事情还没结束。中午时分,监狱的广播又响了,这次播的是另一份判决书:“被告人赵大(赵三之兄)、刘桂香(赵三之母),犯包庇罪,明知赵三系重大刑事案件嫌疑人,仍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判处有期徒刑十年,移送C监狱劳动改造……”
张诚正在给沙棘苗浇水,闻言猛地愣住。他想起审讯室里看到的卷宗——赵三杀人后,是他哥哥连夜开车把他送到内蒙古的亲戚家,他母亲还把家里的存折塞给了他,说“出去躲几年,风头过了再回来”。
“一家子都不是好东西。”旁边的犯人骂道,“知道自己儿子杀了人,居然还帮着跑路,活该坐牢!”
林晓拿着医药箱经过,听见这话,停下脚步:“昨天提审他母亲时,老太太还说‘我儿子就是一时糊涂,你们不该判他死刑’。”她蹲下来,给一棵蔫了的沙棘苗浇水,“她大概到现在都不明白,包庇罪恶,本身就是一种罪恶。”
张诚看着那棵被救活的沙棘苗,忽然觉得喉咙发紧。他想起自己的家人,想起妻子在法庭上哭着说“我丈夫是被冤枉的”,想起儿子在学校被同学指指点点——他们是不是也像赵三的家人一样,被“亲情”蒙住了眼睛,看不清他犯下的错?
傍晚收工时,他路过C监狱的转运车,看见赵大和刘桂香戴着镣铐坐在里面。刘桂香的头发一夜白了大半,正隔着铁窗往外看,眼神空洞得像沙漠里的枯井。赵大则低着头,肩膀不停地抖。
“他们要去C监狱做什么?”张诚问狱警。
“缝衣服,做零件。”狱警的语气没什么起伏,“C监狱是轻刑犯监区,主要搞手工业劳动改造。十年,不算长,好好表现还能减刑。”
但张诚知道,对这对母子来说,十年或许比死刑更难熬。他们要在日复一日的劳动里,想着那个被自己包庇的恶魔,想着那两个被杀害的无辜女子,想着自己亲手毁掉的人生。
夕阳把沙漠染成血红色。张诚扛起锄头往窝棚走,路过绞刑架时,看见林晓正在给新栽的沙棘苗培土。女孩的动作很轻,像是在对待什么易碎的珍宝。
“林医生,这地方能种活树吗?”他忍不住问。
林晓抬起头,脸上沾着泥,却笑得很亮:“老师说,沙漠里的土虽然贫瘠,但只要肯用心,总能种活。就像有些人,虽然犯了错,但只要真心悔改,总能找到赎罪的方式。”
张诚望着那些在风中摇晃的沙棘苗,忽然明白了玄武监狱的意义。这里不是简单的惩罚场,而是一面镜子——照出罪恶,也照出救赎的可能。赵三的绞刑,是对极端恶的清算;他家人的十年刑,是对“糊涂亲情”的警示;而他们这些在沙漠里种树的犯人,是在用汗水,一点点洗刷灵魂的污点。
夜色渐浓,京新高速公路的方向传来卡车的轰鸣。张诚知道,那是载着特殊水泥的车在铺路。或许很多年后,没有人会知道那段公路下埋着什么,但每一辆驶过的车,都在替那些罪恶的灵魂,碾过曾经的黑暗。
属于他们的故事,在这片沙漠里,以最沉重的方式继续着。绞刑架的阴影会慢慢淡去,水泥里的骨灰会被岁月磨平,但那些关于“罪与罚”“包庇与正义”的教训,会像沙棘苗的根一样,深深扎进每一个见证者的心里。
而张诚,终于开始认真地挥动锄头。他不知道自己这辈子能不能种出一片绿洲,但至少,他想让亲手栽下的每一棵苗,都活得比他曾经的人生,更有意义。
(http://www.220book.com/book/UND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