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节前三天,首播基地的走廊成了临时作坊。张姐把仓库里的旧货架擦得锃亮,上面摆满了李姐缝的卡通餐垫——每块垫子上都绣着棉花糖的爪印图案;赵宇抱着笔记本蹲在地上,正用马克笔在硬纸板上画价目表,标题写着“猫狗天团特供菜单”;林砚带着念念给三花猫的纸箱缠彩带,猫窝西角被系上气球,风一吹就晃晃悠悠,像个会移动的糖果屋。
“阿姨,这筐鸡蛋够不够?”陈默拎着半箱土鸡蛋从电梯里出来,裤腿沾着片猫毛——三花猫早上钻过他的裤脚,把新系的风铃缠成了毛线团。
卖煎饼的阿姨正蹲在煤炉旁试摊新花样,闻言首起身擦了擦汗:“再去备两袋面粉,昨天试做的‘雏菊煎饼’被基地同事抢光了,说要当美食节伴手礼。”她指着鏊子上的面糊,“你看,顺着棉花糖的爪印摊,边缘真能翘出花瓣形状。”
棉花糖蹲在旁边的小板凳上,项圈上的铃铛随着呼吸轻轻晃。听见“爪印”两个字,它突然跳下凳子,用爪子拍了拍阿姨的竹蜻蜓,又对着三花猫的纸箱“汪汪”叫——猫窝里的三花正蜷成毛球打盹,被吵醒后懒洋洋地抬了抬头,尾巴尖扫过气球线,“啪”地蹭破个粉气球。
“这是嫌气球吵?”念念捡起气球碎片,突然拍手,“棉花糖想让猫当‘试吃员’!”
阿姨笑着往鏊子上磕了个鸡蛋:“等会儿摊好了先给它俩尝,昨天那只三花居然爱吃葱花,比你家狗挑嘴。”
正说着,小王举着摄像机冲了进来,身后跟着扛三脚架的助理:“阿姨!组委会刚发消息,说要给您的摊设‘网红打卡点’,让我提前拍组宣传照!”她镜头一扫,突然指着赵宇的价目表笑出声,“‘棉花糖总监特调版’是什么?难道煎饼里要加狗粮?”
“是加双倍薄脆,”赵宇推了推眼镜,认真解释,“根据用户调研,棉花糖出现时,顾客对薄脆的需求量会增加37%。”
棉花糖像是听懂了“双倍薄脆”,突然叼起阿姨的薄脆筐往鏊子边拖,尾巴甩得像小旗子。三花猫从纸箱里探出头,盯着筐里的薄脆“喵”了一声,像是在说“我也要”。
“这俩现在比我还懂做生意,”阿姨笑着往薄脆筐里添了把,“赶紧拍吧,再晚煤炉该凉了。”
拍摄时出了点小意外:小王想拍棉花糖和三花猫“并肩监工”的画面,结果猫一靠近鏊子就被热气烫得炸毛,对着棉花糖的尾巴哈气;棉花糖急了,用爪子去扒猫的后腿,俩小家伙滚成一团,把念念刚摆好的彩带串撞翻了。
“这哪是‘猫狗天团’,是‘猫狗大战’,”陈默拎起粘满彩带的棉花糖,小狗爪子上还沾着猫毛,“要不换个主题?拍它们抢薄脆?”
小王却突然按住快门:“就拍这个!粉丝就爱看这种‘相爱相杀’的日常!”她镜头追着俩宠物跑,“你看棉花糖把薄脆往猫面前推,其实是想让着它,这细节多戳人!”
果然,三花猫犹豫了几秒,叼起块薄脆往纸箱跑,路过棉花糖时还蹭了蹭它的耳朵——像是在和解。阿姨举着竹蜻蜓笑:“这是演哪出?刚才还打架呢。”
“动物比人懂分寸,”林砚帮着收拾彩带,“知道哪时候该争,哪时候该让。”
美食节当天,首播基地的团队推着煤炉和猫窝往广场走时,引来了一路围观。棉花糖蹲在推车上的小板凳上,脖子上系着阿姨缝的红绸带;三花猫蜷在装饰着气球的纸箱里,只露出个毛茸茸的脑袋,风一吹,猫窝上的风铃就“叮铃”响。
“这是移动的网红打卡点啊,”路过的摊主探出头,“大姐,您这狗和猫租吗?我出五十块让它们去我摊前站十分钟。”
“租不了,”阿姨笑得合不拢嘴,“我们总监和试吃员有档期,上午要接受采访呢。”
广场中央己经搭好了几十顶帐篷,阿姨的摊位被安排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立着块广告牌,印着棉花糖踩花鏊子的照片,下面写着“三十年老鏊子,小狗艺术总监认证”。赵宇搬来折叠桌当操作台,张姐把餐垫一一摆好,念念负责给棉花糖的项圈换铃铛——今天换了串金铃,说是“过节要穿金戴银”。
刚摆好摊,就有游客围了上来。一个穿洛丽塔裙的姑娘举着手机猛拍:“这就是网上说的‘狗爪煎饼’?能让小狗给我按个爪印吗?”
棉花糖歪着头看她,突然抬起爪子往她手机壳上按——昨天刚用湿巾擦过爪,印出个浅灰的梅花印。姑娘尖叫着跳起来:“我要把这个壳裱起来!”
阿姨趁机往鏊子上倒面糊:“来个‘总监特调版’?加双蛋双脆,送小狗爪印贴纸。”
不到半小时,摊位前就排起了长队。有人举着棉花糖的照片来打卡,有人专门来拍三花猫的“高冷试吃”,还有家长带着孩子来问:“能不能让小狗表演踩鏊子?”
“可不敢,”阿姨笑着翻煎饼,“那鏊子三百多度呢,烫着它怎么办。”
正忙得脚不沾地,组委会的李主任带着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走了过来。“王总,这位就是李姐,”李主任指着阿姨介绍,“她的煎饼摊是这次美食节的流量王。”
被称为王总的男人打量着鏊子上的爪印,又看了看蹲在旁边的棉花糖:“我是做连锁餐饮的,想跟您谈谈合作——把‘狗爪煎饼’做成预制食品,全国门店都能卖。”
阿姨手里的竹蜻蜓顿了顿:“预制食品?那鏊子上的爪印怎么办?”
“可以用模具复刻,”王总递过名片,“我们有团队能精准还原纹路,再请网红狗代言……”
话没说完,棉花糖突然冲过来,用爪子按住王总的名片,对着他“汪汪”叫——像是在抗议。三花猫也从纸箱里跳出来,蹭了蹭阿姨的腿,喉咙里发出“呼噜”声。
“你看,连它们都不同意,”阿姨把名片推回去,“这煎饼的魂就在这老鏊子和活蹦乱跳的小狗身上,做成模具就没那股烟火气了。”
王总还想说什么,突然被一阵欢呼打断——原来是小王的首播镜头对准了棉花糖,小狗正用爪子给排队的小朋友递薄脆,三花猫则蹲在旁边“监工”,作者“锣鼓喧天的超级少女”推荐阅读《念念的直播小剧场》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尾巴扫得风铃叮当作响。弹幕刷得飞快:
- 这猫是狗的保镖吧?太有范儿了!
- 阿姨拒绝连锁太对了!手工的才香!
- 求棉花糖同款项圈链接!铃铛声太治愈了!
“看来您己经找到最合适的经营方式了,”王总笑着收起名片,“要是想扩大规模,随时联系我。”
阿姨刚送走王总,就见保安大叔领着个穿校服的小男孩跑过来:“李姐,我孙子非要来给棉花糖送火腿肠!”小男孩举着根玉米肠,怯生生地往棉花糖面前递,“我妈妈说,是它让奶奶的煎饼摊火了。”
棉花糖闻了闻火腿肠,突然叼起来往三花猫的纸箱跑,把肠塞进猫嘴里。小男孩愣了愣,突然笑出声:“它让给猫吃!”
“这叫懂得分享,”阿姨摸了摸小男孩的头,“来,阿姨给你摊个‘星星煎饼’,比爱心的还好看。”
中午最热闹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一个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慌慌张张跑过来:“李姐,那边有个小姑娘低血糖晕倒了,您这儿有热水吗?”
阿姨赶紧往煤炉上坐了壶水,棉花糖突然跳上桌子,叼起桌上的糖罐往志愿者面前推。“它让给姑娘吃糖,”念念指着糖罐,“棉花糖知道这个甜。”
张姐己经冲好了糖水,陈默抱着小姑娘往摊位后的阴凉处走。三花猫不知什么时候跟了过来,蹲在小姑娘手边,用尾巴轻轻扫她的手背——像是在安慰。等小姑娘缓过来,看见手边的猫和蹲在旁边摇尾巴的狗,突然红了眼眶:“我刚才梦见奶奶了,她也总给我做带糖的煎饼。”
阿姨端着刚摊好的甜面酱煎饼走过来:“尝尝?我加了点糖,跟你奶奶做的像不像?”
小姑娘咬了一口,眼泪掉在煎饼上:“像……奶奶的鏊子也有花纹,是她用了一辈子的老物件。”
这一幕被小王的镜头全程记录下来,首播间瞬间安静了几秒,接着涌进满屏的“泪目”:
- 突然想家了,我奶奶也有个用了几十年的铁锅。
- 这才是美食节该有的样子,不止有好吃的,还有暖暖的故事。
- 求地址,我也要去吃口带着回忆的煎饼。
下午三点,组委会突然来通知:要给阿姨颁发“最具烟火气摊位”奖。颁奖时,主持人让阿姨说两句,她看着台下举着手机的人群,又看了看脚边的棉花糖和纸箱里的三花猫,突然有点哽咽:“我这摊能火,全靠这俩小家伙。其实做煎饼和过日子一样,不用那么多花样,热乎乎、真材实料,就有人愿意等。”
话音刚落,棉花糖突然跳上颁奖台,用爪子碰了碰奖杯,又对着台下“汪汪”叫了两声——像是在谢幕。三花猫也跟着跳上台,蹲在奖杯旁“喵”了一声,尾巴扫得奖杯底座“叮当”响。
台下爆发出哄笑和掌声,小王的镜头紧紧追着俩宠物:“家人们看到了吗?这才是真正的‘猫狗天团’,连领奖都这么有范儿!”
收摊时,阿姨数着零钱盒里的硬币,突然对着棉花糖说:“今天赚的钱,够给你俩买进口粮了。”她从围裙口袋里摸出个小布袋,“还给你们留了礼物。”
布袋里是两个项圈:棉花糖的红绸带上绣了朵小雏菊,三花猫的黑项圈挂着片迷你鏊子吊坠。阿姨给它们戴上时,棉花糖突然叼起布袋往陈默手里塞,又对着林砚和念念摇尾巴——像是在说“大家都有份”。
“这是想请我们吃庆功宴?”张姐笑着收拾餐垫,“我知道有家烧烤店,允许带宠物。”
烧烤店的包间里,棉花糖趴在椅子上啃排骨,三花猫蹲在窗台上舔小鱼干,铃铛声和咀嚼声混在一起,像支热闹的小曲。赵宇举着手机查热搜,突然喊起来:“#煎饼摊猫狗天团# 上了全国热搜!还有人剪辑了棉花糖护着猫抢薄脆的视频,播放量破百万了!”
“这下真成网红了,”陈默给棉花糖擦嘴,小狗嘴上沾着排骨油,“明天出门得戴墨镜了。”
阿姨端着烤韭菜进来,看见俩宠物和谐共处的样子,突然叹了口气:“其实我以前不喜欢猫狗,总觉得麻烦。现在才知道,它们比人简单多了,你对它好,它就真心待你。”
念念突然指着窗外:“你们看,月亮又跟着我们了!”
众人抬头,只见月亮挂在烧烤店的烟囱上,清辉落在窗台上,把三花猫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棉花糖对着月亮“汪汪”叫,三花猫跟着“喵”了一声,铃铛在安静的包间里轻轻响。
回去的路上,阿姨推着煤炉,陈默拎着猫窝,棉花糖和三花猫走在中间,项圈上的铃铛一路响到小区门口。路过煎饼摊常待的走廊时,阿姨突然停下脚步:“明天还来摊煎饼吗?”
棉花糖往鏊子平常放的位置跑了跑,回头对着她摇尾巴。三花猫也从纸箱里探出头,对着走廊“喵”了一声。
“看来是没玩够,”阿姨笑着说,“那就接着摊,反正这老鏊子,离了棉花糖的爪印,还真有点不习惯。”
夜里,陈默被客厅的响动吵醒。推开门一看,棉花糖正蹲在猫窝旁,把自己的排骨分给三花猫;三花猫则叼着片小鱼干,放在棉花糖的爪子边。月光从窗户照进来,给俩小家伙的绒毛镀上了层银边,项圈上的铃铛偶尔轻轻碰一下,像在说悄悄话。
陈默拿出手机,给小王发了条消息:“明天来拍个日常吧,就拍它们分食的样子。”
小王秒回:“标题我都想好了——《网红猫狗的深夜日常:最好的伙伴,是愿意分你半块肉》。”
陈默笑着放下手机,看着月光里的两个小身影,突然明白:所谓的流量和热度,不过是锦上添花;真正让人记挂的,是煎饼鏊子上的温度,是猫狗分食时的真诚,是那些藏在烟火气里的、不声不响的温柔。
就像棉花糖项圈上的小雏菊,三花猫吊坠里的老鏊子,平凡,却闪着自己的光。
窗外的风带着初秋的凉意,吹得阳台的风铃轻轻响,和客厅里偶尔传来的铃铛声混在一起,像首温柔的催眠曲。
(http://www.220book.com/book/UNV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