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日晚,长三角某城市的私人酒会上,水晶灯折射出璀璨的光,衣香鬓影间,几个富家女正围着苏晚晴聊得热闹。这位刚从英国回来的苏氏集团千金,手里端着香槟,语气里带着几分惊叹:“上周去深圳考察,才知道那边的富二代有多‘卷’——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家里做地产的,却自己跑银行贷了三百万,在南山区开了家AI教育公司,现在估值己经过亿了。”
旁边有人咋舌:“自己贷款?疯了吧?家里的钱不用,非要去遭那份罪?”
苏晚晴笑了,晃动着杯中的酒液:“这就是深圳和咱们这儿的区别。那边的富二代不觉得‘啃老’是理所当然,反而以‘白手起家’为荣。就像致一科技的沈浩楠,你以为他创业时靠了家里?听圈内人说,他最初的启动资金,是跟几个同学凑的,连他妈妈沈芳的琪露集团都没投一分钱,说是‘要自己闯闯看’。”
她抬眼看向落地窗外的城市夜景——这里的繁华不输深圳,却少了那份“破釜沉舟”的锐气。“现在致一的市值己经快赶上沪市的老牌集团了,旗下投资、金融、影视那些业务就不说了,连子公司的食堂外包业务,一年都能挣二十多亿。你敢信?”
“食堂外包?”有人不解,“这能赚多少钱?”
“人家玩的是供应链整合。”苏晚晴解释道,“致一在长三角有五家子公司,都实行异地办公,他们的食堂外包公司就跟着布局,从有机蔬菜基地首采,再配送到各个办公点,成本压到最低,还顺便给周边的企业做团餐,硬生生做出了规模效应。这背后,是整个集团的资源联动能力。”
这时,酒会的主人走过来,听到她们的谈话,接过话头:“深圳的互联网基因确实厉害,腾讯、华为、大疆这些龙头企业在那儿,就像一片沃土,随便撒点种子都能发芽。致一能起来,除了沈浩楠他们会拼,也得感谢那片土壤——政府给政策,资本敢下注,连普通员工都敢跟老板提‘我要创业,能不能给笔天使轮’。”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感慨:“咱们长三角这边,创业氛围最浓的是杭州,出了阿里、网易,年轻人敢折腾。但其他地方,富二代多半还是守着家里的厂子、房产,像深圳那样‘贷款创业’的,太少了。上次去深圳参加创投峰会,看到致一的00后经理上台路演,讲的项目逻辑比投行的老油条还清晰,下来后就融到了五千万。那股子自信,是咱们这儿的年轻人里少见的。”
苏晚晴想起在致一总部看到的场景:员工休息室里,有人在讨论周末去徒步的路线,有人在用VR设备测试新游戏,还有人对着白板画商业计划书——工作和生活像拧麻花一样拧在一起,却丝毫不显混乱。“他们的955不是偷懒,是为了保持高效。沈浩楠说过,‘逼员工加班的老板,是能力不足’。这种理念,咱们这儿的企业老板,能接受的没几个。”
“说起来,致一在长三角的子公司,是不是也实行远程办公?”有人问道,“我表妹在他们上海的文媒公司上班,说经常能在家办公,还能申请去杭州的分部待一个月,羡慕死我了。”
“这就是人家的聪明之处。”苏晚晴点头,“用灵活的办公模式吸引人才。长三角的年轻人,谁不想既能在上海、杭州这样的城市发展,又能避开高强度的内卷?致一就抓住了这点,把异地办公做成了招牌,连咱们这儿的名校毕业生,都宁愿去他们的苏州子公司,也不想进本地的老牌企业。”
酒过三巡,话题渐渐转到春节安排上。苏晚晴看着窗外陆续亮起的烟花,忽然对身边的人说:“年后我打算去深圳待段时间,跟致一的投资部聊聊合作。我爸总说‘女孩子家不用那么拼’,但我觉得,趁年轻,总得试试自己能闯成什么样——就像沈浩楠说的,‘创业不是为了赚多少钱,是为了知道自己有多值钱’。”
远处的烟花在夜空中炸开,映亮了她眼里的光。那一刻,她忽然明白,深圳的魔力从来不是高楼大厦,而是那里的每一个人,无论出身如何,都相信“自己能定义自己的人生”。就像致一科技从几个人的小团队,长成如今的万亿集团,靠的不是“富二代”的标签,而是那句藏在他们员工手册扉页上的话:“敢想,敢借,敢赢——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URR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