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3章 特拉维夫街头的狂欢

小说: 永恒之城的玫瑰   作者:废墟造梦师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永恒之城的玫瑰 http://www.220book.com/book/UTSZ/ 章节无错乱精修!
 

1949年5月的特拉维夫,阳光像融化的金箔铺满罗斯柴尔德大街。空气中浮动着橙花与汗水的混合气息,街角面包房飘出的芝麻香缠绕着《希望》的旋律——这首刚被定为国歌的曲子,此刻正从无数台老式收音机里溢出,与人们的合唱声撞在一起,在楼宇间碎成星星点点的喜悦。埃利泽的军靴踩在石板路上,每一步都带着刻意的沉稳。新熨烫的军装后领有些硌人,是裁缝用多余的卡其布拼补的,针脚歪歪扭扭,却让他想起三个月前在耶路撒冷缴获的埃及军毯,那些交错的线头里仿佛还裹着沙漠的热风。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着胸前的铜质徽章,大卫之星的棱角被汗水浸得发亮。左边口袋里揣着妹妹拉结连夜烤的蜂蜜饼干,油纸边缘己经被体温焐得发软;右边口袋里是母亲塞给他的《塔木德》选段,纸页间夹着父亲1920年从敖德萨迁来时的船票存根。人群像涨潮的地中海,不断拍打着他的肩膀,有人举着蓝白相间的国旗从他头顶越过,旗角扫过他的脸颊,留下一道清凉的触感——那是昨夜暴雨残留的湿气,混着颜料的涩味。

“埃利泽!这边!” 队列里的战友约西朝他挥手,军帽歪在脑后,露出额头上新长出的胡茬。他身边的女孩穿着红色连衣裙,正踮脚往他口袋里塞橘子,指甲上的蔻丹蹭在制服上,留下一点猩红的印记。埃利泽笑了笑,刚要走过去,一阵风突然掀起漫天彩带,粉色、蓝色、金色的纸屑粘在他的睫毛上,让视线瞬间变得模糊。

就在这时,他看见了她。

赫茨尔的巨幅肖像悬挂在市政厅的外墙上,黑白照片里的男人眼神锐利,胡须修剪得一丝不苟,仿佛正从1904年的维也纳凝视着这片他预言过的土地。肖像下方的台阶上,莉娅独自站在那里,像被遗忘在庆典之外的孤石。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灰布裙子,领口别着一枚生锈的别针,那是埃利泽去年在难民营第一次见她时就有的饰物。阳光穿过她微卷的黑发,在耳后投下细碎的阴影,可她的脸却苍白得像刚从雪地里走出来,嘴唇毫无血色,只有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着青紫色——她正紧紧攥着什么东西。

埃利泽的心脏猛地一缩。他推开身边欢呼的人群,军靴踩在散落的彩带和糖纸上,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周围的喧闹仿佛被一层无形的玻璃隔开,《希望》的旋律变得遥远而失真,像是隔着厚厚的墙壁传来。他看见莉娅的手指在颤抖,那团被攥紧的东西从指缝间露出一角——是条纹状的,灰黑相间,粗糙得像麻袋布。

集中营的囚服碎片。

这个认知像冰锥刺进埃利泽的后颈。他想起去年冬天在塞法迪难民营,莉娅蜷缩在帆布帐篷里,用同一块碎片给冻僵的孩子包扎伤口。当时她告诉他,这是从奥斯维辛的焚尸炉边捡来的,上面还沾着没烧尽的头发。“每个碎片都记得名字,”她当时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只是我们听不见。”

此刻,莉娅的嘴唇在无声地蠕动。埃利泽走近了些,看清她下颌线绷紧的弧度,那是极度专注时才有的表情。他努力辨认着她开合的唇瓣,那些无声的音节像密码一样在空气中浮动——不是希伯来语,不是意第绪语,而是一串数字,短促、破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重量。

A-7819。

埃利泽的呼吸停滞了。这个编号他在档案里见过无数次,印在莉娅的难民登记卡上,刻在她左手臂内侧的皮肤上。但此刻从她唇间溢出,没有声音,却比任何呐喊都更令人窒息。他想起医生的话:幸存者的身体会记住一切,即使大脑选择遗忘。那些被毒气、饥饿、恐惧浸泡过的细胞,此刻正通过这无声的编号,在欢庆的人群中发出痛苦的共鸣。

“莉娅。” 埃利泽的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他伸手想去碰她的肩膀,却在半空中停住了。

莉娅猛地抬起头,瞳孔因为惊吓而收缩,像是被突然照进暗室的强光刺痛。她的目光扫过埃利泽的军装,扫过周围欢呼的人群,扫过飘扬的蓝白旗帜,最后落回自己紧握的囚服碎片上,手指突然剧烈地颤抖起来。“他们在唱歌,”她喃喃地说,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可我只听见警报。”

埃利泽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广场中央的乐队正在演奏《希望》的间奏,指挥家挥舞着手臂,金色的绶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穿西装的男人搂着穿长裙的女人在跳舞,孩子们举着小国旗追逐打闹,有人把啤酒瓶抛向空中,落下时溅起的泡沫在石板上画出短暂的彩虹。这是他盼了一辈子的场景——犹太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国家,不用再在别人的土地上担惊受怕。可莉娅的眼神像一面镜子,照出这欢庆背后的阴影:那些没能活到今天的人,那些被埋在欧洲土壤里的骨灰,那些此刻仍在巴勒斯坦难民营里哭泣的孩子。

“那是国歌,莉娅,” 埃利泽试图让声音温柔些,“是《希望》。”

“希望?” 莉娅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玻璃碎裂的尖锐,“在奥斯维辛,他们也告诉我们‘有希望’。党卫军说,只要好好干活,就能活着出去。” 她摊开手心,那片囚服碎片上沾着几根灰白色的毛发,“这就是希望的残骸。”

一阵风吹过,卷起地上的彩带,缠绕在莉娅的脚踝上,像一圈圈褪色的绷带。她弯腰去扯,动作却突然僵住,目光越过人群,落在远处的海岸线。埃利泽顺着她的视线看去,只见地中海上停泊着几艘军舰,蓝白旗帜在桅杆上飘扬,炮口反射着冰冷的光。“他们说这是保护,”莉娅的声音突然低沉下来,“可枪杆子从来分不清好人坏人。”

就在这时,人群突然爆发出更热烈的欢呼。本·古里安的车队正从街角驶来,黑色轿车的引擎声被淹没在掌声里。埃利泽看见约西举着相机跑过去,红色连衣裙的女孩紧随其后,两人的笑声像银铃一样穿过喧闹。他感到口袋里的蜂蜜饼干在慢慢变软,仿佛能闻到拉结烤饼干时哼的摇篮曲——那首母亲教给她的,来自敖德萨的犹太民谣。

“埃利泽,” 莉娅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她把囚服碎片小心翼翼地折起来,放进裙子内侧的口袋,“你知道吗?我昨天去了雅法港。”

“那里还在戒严。” 埃利泽皱了皱眉,雅法旧城的阿拉伯区上个月刚发生过冲突,现在还属于军事管制区。

“我看见一个阿拉伯女人,” 莉娅没有理会他的提醒,眼神飘向远方,“她抱着孩子坐在废墟上,孩子手里攥着半截玩具枪,是用炮弹壳做的。她看见我,就把孩子抱紧了,好像我是瘟疫。” 她顿了顿,声音里突然带上一丝颤抖,“可她的眼睛,和我在比克瑙见到的那些母亲一模一样。”

埃利泽沉默了。他想起上个月在拉特伦战役中俘虏的阿拉伯士兵,那个十七岁的少年裤兜里揣着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穿校服的女孩和戴头巾的母亲。少年说那是他的妹妹和母亲,在雅法的轰炸中失踪了。当时他心里只有胜利的快意,此刻却突然觉得那张照片的边角,与自己口袋里的船票存根有着相同的温度。

“总理要讲话了!” 有人喊道,人群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纷纷涌向市政厅的方向。埃利泽被推搡着向前,他回头想拉住莉娅,却发现她己经被淹没在攒动的人头里。赫茨尔的肖像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那双锐利的眼睛仿佛正看着他,带着无声的诘问。

彩带再次漫天飞舞,落在埃利泽的军帽上、肩膀上、靴尖上。他听见《希望》的旋律又一次响起,比刚才更响亮,更激昂,可不知为何,那旋律里总像是夹杂着别的声音——是集中营的警报?是难民的哭泣?还是历史深处,无数被遗忘的呐喊?

他的手指摸向口袋里的船票存根,粗糙的纸页边缘割得指尖发疼。1920年,父亲就是攥着这张纸,带着全家踏上这片土地,相信这里会是“流奶与蜜之地”。如今,梦想似乎实现了,可为什么,在这最欢庆的时刻,他却感到一种莫名的空洞?

远处,莉娅的身影己经消失在人群中,只有赫茨尔肖像下的台阶上,残留着一小片灰黑相间的布料碎片——大概是她刚才不小心掉落的。风卷着碎片,飘过石板路,飘过欢呼的人群,最终落在一滩啤酒渍里,像一朵在盛宴中凋零的花。

永恒之城的玫瑰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永恒之城的玫瑰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UTS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永恒之城的玫瑰 http://www.220book.com/book/UTSZ/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