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法旧城的巷子里弥漫着尘土与海水的气息。阳光被密集的石屋切割成碎片,落在坑洼的地面上,照亮了空气中浮动的尘埃。莉娅沿着蜿蜒的小巷往前走,脚步踩在松动的石板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两侧的房屋大多门窗洞开,门框上还残留着阿拉伯书法的痕迹,有些己经被炮火熏成了焦黑色。去年逃难时匆忙遗落的物件随处可见:一只掉了底的陶罐,一本被雨水泡胀的《古兰经》,一件挂在墙上的绣花头巾,布料在风吹日晒下变得像纸一样脆弱。
莉娅的手指拂过一户人家的门楣,那里用红漆画着一个手掌的图案——阿拉伯人相信这能驱邪避灾。她想起在奥斯维辛,母亲也曾用烧焦的木棍在她的囚服上画过一个十字,尽管她们是犹太人。在死亡面前,所有的信仰都褪成了同一种颜色:对生存的渴望。
她要找的图书馆在巷子的尽头,一座不起眼的石砌建筑,门口挂着一块褪色的木牌,上面用阿拉伯语和法语写着“知识之屋”。莉娅是从一个阿拉伯老人口中听说这里的,老人去年冬天在难民营里教她辨认野菜,说那是他祖父建的图书馆,藏着很多“不该被遗忘的书”。
推开门时,一股浓重的霉味扑面而来。阳光从破损的天窗照进来,在地面上投下一个明亮的光斑,无数细小的尘埃在光柱里飞舞。书架沿着墙壁排开,高到触及天花板,上面塞满了书,大多蒙着厚厚的灰尘,有些书脊己经断裂,书页散落在地上。墙角结着蜘蛛网,一只壁虎飞快地窜过,消失在一堆倒塌的书后面。
莉娅走到最近的一个书架前,手指轻轻拂过书脊。大多是阿拉伯语的著作,关于历史、诗歌、哲学,还有一些法语和英语的书籍。她抽出一本封面磨损的书,是纪伯伦的《先知》,书页间夹着一片干枯的玫瑰花瓣,颜色己经变成了深褐色。她想起在巴黎的表姐曾给她读过这本书,那是1938年,战争还没波及到那里,她们坐在塞纳河畔的咖啡馆里,阳光温暖,咖啡香气浓郁,仿佛和平会永远持续下去。
一阵风吹过,从破损的窗户钻进来,翻动着地上的书页。莉娅循声望去,看见角落里的一个书架旁,有什么东西在光斑里闪了一下。她走过去,发现那是一本被压在《古兰经》下面的书,深蓝色的封面,烫金的书名己经模糊不清。她小心翼翼地抽出这本书,灰尘呛得她咳嗽起来。
书的封面上,用德文写着“保罗·策兰诗集”,出版年份是1936年。
莉娅的心跳漏了一拍。她认得这个名字,策兰——那个在纳粹集中营里失去父母,用诗歌记录下地狱的犹太诗人。她在难民营的图书馆里读过他的《死亡赋格》,那些关于“黑色的牛奶”和“金色头发”的句子,像一把把钝刀,反复切割着她早己结痂的伤口。
她翻开扉页,上面有一行娟秀的阿拉伯文批注,墨水己经有些褪色,但依旧清晰可辨:“我们共同的流亡”。
莉娅的手指停在那行字上,指尖微微颤抖。她认识写这行字的人——从笔迹的弧度和力度来看,应该是个女性,或许和她年纪相仿。一个阿拉伯女人,读着犹太诗人的德文诗集,在扉页上写下这样的句子。这简单的一行字,像一座桥,跨越了宗教、种族、语言的鸿沟,连接起两个本不该有交集的灵魂。
她继续往后翻,发现书页间夹着一些东西:一张泛黄的音乐会门票,上面印着柏林爱乐乐团的标志,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永恒之城的玫瑰》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日期是1939年8月——距离德国入侵波兰只有一个月;一片压干的橄榄叶,边缘己经发黑,却依旧能看出清晰的纹路;还有一张用阿拉伯语写的便签,字迹匆忙,像是在紧急情况下写下的:“他们来了,书比人更能活下来”。
莉娅的目光落在诗集的第47页,那里有策兰的名作《死亡赋格》。德文原诗中“你的金色头发玛格丽特”这句旁边,有人用阿拉伯文写道:“我的妹妹也叫玛吉达,她死在雅法”。下面还有一行小字:“玛格丽特,玛吉达,都是珍珠的意思。”
莉娅的喉咙突然发紧。玛格丽特是德语名字,玛吉达是阿拉伯名字,却有着相同的含义。在这场席卷世界的灾难里,不同语言里的“珍珠”都在被碾碎。她想起自己的妹妹萨拉,死在奥斯维辛的儿童营里,她的名字在希伯来语里是“公主”的意思。
她的手指轻轻抚过那行阿拉伯文批注,突然感觉到纸页间有硬物。她小心翼翼地拆开书页,发现里面夹着一缕头发——一半是金色,一半是黑色,被细细的红线缠绕在一起,打成了一个复杂的结。
莉娅的眼睛了。她仿佛能看到那个阿拉伯女人,在战火逼近时,小心翼翼地将这缕头发夹进诗集里。也许金色的头发属于她的犹太朋友,黑色的属于她自己;也许她们曾一起在这座图书馆里读书,讨论诗歌,梦想着和平;也许她们约定要一起活下去,却最终失散在历史的洪流中。
“我们共同的流亡。” 莉娅轻声念出那句批注,声音在空旷的图书馆里回荡。她想起在集中营里,犹太女孩和吉普赛女孩分享一块面包,波兰囚犯教俄国囚犯认德语标识,她们说着不同的语言,却有着相同的恐惧和希望。仇恨是政客的武器,而普通人的灵魂,总能在最黑暗的地方找到共鸣。
她将那缕头发重新夹回诗集里,小心翼翼地把书放回书架,然后从口袋里掏出那片集中营的囚服碎片,放在《死亡赋格》那一页上。灰黑相间的条纹布,与深蓝色的封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却又奇异地和谐——它们都是苦难的见证者,是幸存者的勋章。
做完这一切,莉娅在图书馆中央的地毯上坐了下来。阳光透过天窗照在她身上,带来一丝温暖。她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书架上的书在低语:阿拉伯的诗歌,犹太的哲学,法国的小说,德国的戏剧,它们跨越了时空,在这座被遗弃的图书馆里,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
外面传来远处的欢呼声,隐约能听到《希望》的旋律。莉娅知道,特拉维夫的欢庆还在继续。但在这里,在这座地下室的图书馆里,她找到了另一种形式的庆典——不是对胜利的欢呼,而是对记忆的坚守;不是对仇恨的延续,而是对理解的渴望。
她想起那个阿拉伯老人的话:“书比人更能活下来。” 也许他说得对。当政客们在广场上发表演说,当士兵们在边境上荷枪实弹,当仇恨在人群中蔓延,这些沉默的书籍,正用它们泛黄的纸页,记录着另一种真相——关于人类如何相爱,如何伤害,如何在废墟之上,依旧渴望着光明。
莉娅站起身,最后看了一眼那本策兰诗集,然后推开图书馆的门,走进雅法旧城的阳光里。巷子里的风依旧带着海水的气息,只是此刻,在她闻来,那气息里似乎多了一丝淡淡的、属于诗歌和记忆的味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UTS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