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或许是一段漫长的时光。但对于一个正在全力运转、积蓄力量的庞大帝国来说,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项羽,用他超越时代的眼光和无与伦比的帝王意志,将整个大楚帝国,变成了一部为了“决战”而精心打造的巨大战争机器。
这五年,史称“始武休战期”。
但,这绝不是一个平静的时期。
在北方,韩信,这位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将他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练兵和备战之上。
他没有辜负项羽的期望。他以长城沿线的三十万大军为基础,创立了全新的“北府军”体系。他打破了传统的步兵和骑兵的兵种界限,要求每一个北府军士兵,都必须做到“上马能冲锋,下马能结阵”。
为此,他从全国范围内,征集了数百万匹战马,在长城脚下,建立了无数个巨大的军马场。他让原本以步战为主的中原士兵,吃住都和战马在一起,培养人马之间的感情。
他还根据北方草原的地形特点,创造出了许多全新的战术。比如,利用车阵来抵御骑兵冲锋的“武刚车阵”;比如,步兵与骑兵协同作战,交替掩护的“步骑轮转战术”;再比如,专门用于长途奔袭、后勤简化的“精兵突袭战术”。
龙且、季布等一众悍将,在韩信的调教下,早己脱胎换骨。他们不再是只懂冲锋陷阵的猛将,而是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理解复杂战术的合格指挥官。
整个北府军,如同一柄被反复淬炼、打磨的绝世宝剑,只待五年之期一到,便要出鞘,饮血!
在南方,英布的镇南都护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彻底剿灭了赵佗的残余势力后,英布严格执行项羽的“军屯和亲”国策。数十万楚军士兵,在岭南就地安家,他们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将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带到了这片土地。
同时,英布以官方的名义,大力鼓励楚军士兵与当地的百越女子通婚。都护府为每一对“汉越”通婚的家庭,都提供丰厚的嫁妆和土地。在政策的鼓励下,血缘的融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
新出生的“汉越混血”的孩童,从小就接受大楚的文化教育,说汉语,学汉字。渐渐地,中原文化,开始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深根。
曾经桀骜不驯的百越部族,也在这恩威并施的政策下,逐渐被同化、收编。岭南,这片曾经的蛮荒之地,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安定而又富庶,成为了大楚帝国一个稳固的、充满活力的大后方。
而在帝国的中心,咸阳,一场更为深刻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项羽,这位重生的帝王,将他后世的知识,以一种“神启”和“灵感”的方式,巧妙地融入到了这个时代。
他最关注的,是“科技”的发展。
在皇家书院之内,除了研究经义的“文宫”和研究兵法的“武宫”之外,项羽力排众议,设立了一个全新的、也是在当时看来,最“离经叛道”的机构——格物院。
“格物院”,取“格物致知”之意。其研究的,不是虚无缥缈的圣人之言,而是最具体、最实用的“技术”。
项羽将当年那些被视为“奇技淫巧”的墨家后人,以及全国各地最优秀的工匠、算学家、天文学家,都召集到了这里,给予他们最高的地位和最优厚的待遇。
在“格物院”里,一场悄无声息的科技革命,开始了。
在项羽的“启发”下,他们开始系统地研究“铁”的冶炼。通过改良鼓风炉,提高炉温,他们成功地冶炼出了硬度更高、韧性更强的“百炼钢”。这种钢材,被秘密地、大规模地应用于北府军的兵器和铠甲制造。使得楚军的装备,在质量上,开始碾压还停留在青铜和劣质铁器时代的匈奴人。
他们开始研究“机械”。利用杠杆、齿轮等原理,他们制造出了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新式床弩”,以及能够一次性吊装起数千斤巨石的“起重机”,这些都被广泛应用于长城的防御工事建设。
他们甚至,在项羽的授意下,开始了一个最绝密的项目——研究“火药”。
项羽当然知道,以这个时代的化学水平,想要造出能用于战争的火药,无异于天方夜谭。但他要做的,是埋下一颗种子。
他将硫磺、硝石、木炭等物,交给格物院的方士们,告诉他们,这是可以“沟通鬼神,引动天雷”的圣物,让他们去研究其“神力”。
或许,在他这一代,看不到火药武器的诞生。但他相信,只要研究的方向是对的,总有一天,这颗种子,会生根发芽,开出让世界为之颤抖的、属于华夏的“恶之花”。
除了军事科技,民用科技,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曲辕犁的雏形,被发明出来,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造纸术,得到了改良。一种更廉价、更易于生产的“楚纸”,开始逐渐取代昂贵的竹简和丝帛,让知识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
医学上,在华佗(此时应为青年)等一代神医的带领下,外科手术和麻醉技术(麻沸散),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军机医药司”,己经成为了帝国军队战斗力最重要的保障之一。
……
这五年,是大楚帝国疯狂“攀科技树”的五年。
项羽,用他超越千年的知识储备,如同一个开了“上帝视角”的玩家,为这个古老的东方帝国,注入了前所未有、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强大动力。
他知道,他所做的这一切,在短期内,或许看不出惊人的效果。
但,当这些技术,像涓涓细流一样,汇入帝国这条大河之时。
当五年之后,那场决定性的国运之战到来之时。
整个世界,都将为之震撼。
(http://www.220book.com/book/UUZ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