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舅妈和舅舅忙着把剩菜往瓷坛里装,外公坐在桌边喝消食茶。
玉瑶正拿着抹布擦桌子,白青生凑了过来,他刚洗过手,指缝里还带着点肥皂的清味,看着玉瑶的眼神里满是当哥哥的关切:
“瑶丫头,这一晃你都长这么高了,明年开春就该从高中毕业了吧?”
玉瑶“嗯”了一声,手里的抹布在油腻的桌角来回蹭着:“是啊,还有大半年呢。”
“那毕业后打算干啥?”
白青生往灶房那边瞥了一眼,压低了声音,“现在咱们这辈人,读完书能寻个正经差事不容易。”
“我跟你说,让我妈跟我爸念叨念叨,他在街道办事处认识几个人,看能不能托关系给你找个好去处,比如去国营商店当售货员,或者进工厂当学徒,都是铁饭碗。”
这话正说到了当下大多数人的心思里。
那时候,高考的消息还像埋在土里的种子,没多少人知道它会破土而出,孩子们读完高学,最大的盼头就是能早点工作,挣钱补贴家用,有个稳定的营生比啥都强。
玉瑶手里的动作停了停,抬起头看了看白青生,他眼里的真诚看得真切。
她笑了笑,把抹布往盆里一浸,水花溅起几点:“表哥,不急呢。我听人说,高考说不定今年过了年就恢复了。”
“啥?”白青生像是被烟袋锅烫了手,猛地首起身子,眼睛瞪得圆圆的,“高考?那不是早就停了好些年了吗?你这听谁说的?靠谱不?”
他在陕北待了五年,消息闭塞得很,脑子里压根没转过这个念头,一时间满脸的难以置信。
玉瑶怕他追问,赶紧低下头拧抹布,声音放得轻了些:“就……就我一个同学说的。他家里有亲戚在教育局,还是个挺大的官呢,听说是内部消息,应该假不了。”
白青生还愣在那里,嘴里喃喃着:“恢复高考……恢复高考……”
他手无意识地着桌边,眼神里渐渐透出点光亮,像是漫漫长夜里忽然看到了一点星火。
他在陕北插队这些年,白天在地里刨土,夜里躺在土炕上,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像有什么念想被埋了,这会儿听玉瑶这么一说,那点被遗忘的盼头忽然就冒了出来。
“表哥,”玉瑶见他这模样,趁热打铁道,“你这次回来正好,趁这段时间,把以前的课本找出来,再找些复习资料,有空就多看看。”
“你底子本就不比我差,要是真恢复高考了,说不定你也能考上大学呢。到时候离开知青点,去城里读书,多好。”
白青生猛地回过神,看着玉瑶,眼神里的不确定渐渐被一股子劲取代。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攥了攥拳头:“你说得对!要是真有这机会,我咋能错过?”
他往灶房那边看了一眼,又压低声音,“这事我先不跟我妈说,省得她空欢喜。等我先找着书,真复习起来再说。”
玉瑶笑着应了,手里的抹布擦得更起劲了。
窗外的鞭炮声又响了起来,比刚才更密了些,像是在为这悄悄埋下的希望助兴。
灶房里飘出舅妈和舅舅的笑语声,混着饭菜的香气,在这大年初一的午后,格外透着股暖意。
外公刚喝完一盅热茶,放下粗瓷杯,便念叨开了:“隔壁老王头家的电视,今儿该有新节目了吧?我得过去瞅瞅。”
隔壁王大爷和王大娘也是独居,俩老人守着个小院过了大半辈子。
儿女们都在外地打拼,年前只小儿子回来过一趟,特意给老两口装了台电视。
这物件在七十年代的巷子里,可真是稀罕物,谁家有了,邻里街坊恨不得都搬着板凳凑过去看。
外公说着就要起身,玉瑶赶紧拦了:“外公,我陪您过去。”
天冷路滑,他老人家腿脚不算利落,玉瑶搀着他的胳膊,心里踏实些。
外公乐呵呵地应了,摸出灶台上的手电筒揣进兜里,爷孙俩慢慢往隔壁挪。
还没走到王大爷家门口,就听见院里传出热闹的声响。
推门一看,呵,院里早坐满了人。
左右街坊的小孩们挤在前头,几个大妈大婶搬着小马扎坐在中间,连对门不爱出门的张奶奶都来了,正眯着眼笑盈盈地瞅着屋里那台不大的电视机。
王大爷见他们来了,忙不迭地招呼:“老哥哥,快来!刚开演呢!”他往屋里指了指,“给你留了凳儿。”
玉瑶扶着外公在屋门口的长凳上坐下,自己也寻了个小马扎挨着。
屋里那台电视,屏幕不大,却是彩色的,花花绿绿的人影在上面动着,配着滋滋啦啦的声响,看得人眼睛都首了。
这可是稀罕玩意儿,巷子里头一份,难怪大家看得这般入神。
可没坐多久,玉瑶的心思就飘远了,不由自主地落在了陆前进身上。
说不清是从什么时候起,每次想到他,心里总会泛起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涟漪。
可转念又一想,自己本就不是这个年代的人,说不定哪天就突然回到225年了,这具身体里的“她”,不过是个过客。
这般想着,那点刚冒头的情愫便又被硬生生按了下去。
她敢用情太深,更不敢全心付出,怕到时候走得狼狈,也怕耽误了人家。
正怔忡着,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突然凑到玉瑶面前,仰着红扑扑的小脸,把一颗糖递了过来:
“姐姐,给你吃。”
玉瑶低头一看,那糖纸是透明的玻璃纸,裹着颗圆滚滚的水果糖,看着竟有些眼熟。
前些日子,陆前进从部队回来,给她带过的糖,就是这包装。
“这糖……是谁给你的呀?”玉瑶忍不住问。
小姑娘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是外面的一个大哥哥给的!他给了我好几颗呢,让我分一颗给姐姐。”
说完,她把糖往玉瑶手里一塞,蹦蹦跳跳地又跑回人群里去了。
玉瑶捏着那颗糖,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地往院门口望。
雪地里,陆前进正站在那儿,裹着条红围巾,耳朵上还套着副深蓝色的耳罩,鼻尖冻得红红的,正望着院里笑。
一个大男人,戴条红围巾,瞧着竟有点……可爱。
玉瑶忍不住弯了弯嘴角,跟外公打了声招呼:“外公,我出去会儿。”
外公正看得入神,摆了摆手没回头。
玉瑶揣着那颗糖走出院门,陆前进见她出来,眼睛亮了亮,迎上来问:“电视好看吗?”
“还好,”玉瑶拢了拢身上的薄袄,“我外公爱看这个。”
顿了顿,还是忍不住提了那围巾,“你怎么戴条红的?”
他摸了摸围巾,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小姑非让我戴的,说是年前她亲手织的,非逼着我戴上才让出门。”
说着,竟伸手把围巾解了下来,不由分说地绕到玉瑶脖子上,打了个漂亮的结。“你穿这么少,不冷吗?”
毛茸茸的毛线贴着脖颈,带着点他身上的温度,还有股熟悉的肥皂味。
是他总用的那种,淡淡的,像晒过太阳的味道。
玉瑶往围巾里缩了缩脖子,才发觉自己出来时太急,只随便套了件薄棉袄,这会儿被风一吹,还真有点冷。
“从家里出来时没觉得,屋里人多,有暖炉,不冷。”
他看着玉瑶裹紧围巾的模样,眼底的笑意更深了些,轻声说:
“我……初六就要走了。”
玉瑶心里猛地一沉,像是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轻声问:
“回部队?”
“嗯,”
他点头,声音低了些,“回去就得开始加急训练了,估计会很忙。”
一时没人说话,只有风吹过光秃秃的树枝,发出呜呜的声响。
玉瑶望着远处巷口的雪堆,突然想起怀里揣着的东西,赶紧掏了出来。
是个小红包,里面包着几块钱,是她前些日子把人参买卖的钱,拆零换下的。
“这个,给你。”玉瑶把红包递过去,有点不好意思,“新年……压岁钱。”
陆前进愣住了,看着玉瑶手里的红包,又看看她,眼睛瞪得圆圆的。
他比玉瑶这具身体的年龄大八岁,如今倒要收“小妹妹”的红包,显然有些手足无措。
他赶忙开口说道,要将红围巾送给玉瑶。
“这不行,”玉瑶连忙摆手,“这是你小姑给你织的,怎么能随便送我?”
“没事的,”他声音低得像怕被人听见,“我小姑要是知道……知道是送给你,她会更高兴的。”
风又起了,卷着雪沫子打在脸上,有点凉。
可脖子上的围巾暖烘烘的,手里的红包被他攥着,隔着薄薄的纸,仿佛能感受到彼此的温度。
巷子里的电视声还在断断续续地传来,混着远处的鞭炮声,倒像是为这片刻的沉默,添了段温柔的背景音。
(http://www.220book.com/book/UVE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