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瑶把那枚刻着LY-001-7的表针放进铁皮盒时,屋外的雨还在下。堂屋八仙桌上的油灯被风带得晃了一下,火苗压到底,又猛地窜起。她没抬头,只把盒盖合上,发出一声轻响。
谢淮站在门边,工装肩头湿了一片。他摘下眼镜,用袖口擦了擦镜片,没说话,径首走到桌前。日志本摊开,停在写着“证据链完整度:92%”的那页。他翻过一页,空白纸上只画了个齿轮轮廓,旁边标着“CH-丙子-07”。
“这个编号,”他声音低,“不能只靠堵。”
林瑶从蓝布包里抽出一卷牛皮纸,铺在桌上。她没开灯,只把油灯往右挪了三寸,光晕正好盖住纸面中央。她拿起铅笔,笔尖顿了顿,开始画线。第一道是机芯外圈,她标上“米筛”,第二道是传动轴,写“秤砣”,第三道轴承位,她写了“竹节眼”三个字,笔画顿挫有力。
谢淮盯着“米筛”两字,眉头一动。他伸手拨了拨灯芯,火光跳了一下。他俯身,手指点在“米筛”的孔径标注上:“三粒松子并排?”
林瑶点头,笔没停,继续往下画擒纵叉的连接点。她在旁边写:“竹编经纬比1:3.7可代用”。
谢淮没接话。他翻开日志,翻到昨天记录的“ZH”表壳数据页。他用铅笔在空白处演算,模数、齿距、压力角,一行行推下去。算到第三行,他停住,笔尖顿在纸上。
“如果按字面理解‘秤砣’是秤砣,”他抬头,“模数会差0.4毫米。”
林瑶终于抬眼。
“差0.4,齿轮咬合会卡死。”谢淮合上本子,“他们要是照着做,第一批发出来就是废品。”
“那就让他们做。”林瑶把铅笔放下,换了一支细毛笔,蘸了墨,在图纸右下角画了个小圆圈。她用的是青竹表带的边角料,蘸墨均匀,圈成后像一枚压印的印记。
谢淮看着那个圈,没说话。他知道她每次画这个,都是在确认什么。
屋外雨声渐密,水珠从瓦檐滴进竹筒,发出“哒、哒、哒”的短响,三声一停,又三声。林瑶的手指在图纸边缘轻轻敲了三下,节奏一致。
谢淮忽然问:“万一他们不自己做呢?万一找人翻译?”
“那就让翻译的人,也走错路。”林瑶把图纸往桌边一推,起身,“周淑芬今天没走,对吧?”
谢淮没回答。他知道她没走。她早上来领过一包松茸干,说是替她男人捎的,手在桌上蹭了蹭,顺走了半块李婶留下的豆腐。
林瑶进了厨房。灶上煨着药汤,她掀开盖子,热气扑上来,她用竹夹夹起一块明矾,放进碗里。她转身,看见周玉兰坐在小凳上,手背裹着纱布,正低头编一个竹环。
“娘,敷药了。”她把碗递过去。
周玉兰接过,没说话,只把竹环放在腿上,任药气熏着伤口。她抬头看了眼堂屋方向:“图纸画好了?”
“好了。”林瑶蹲下,帮她把纱布解开,“但不是给人看的。”
周玉兰没追问。她只说:“那件补丁袄子,今天又蹭我竹筐。”
林瑶点头,把药布敷上,轻轻按了按。
堂屋里,谢淮还在看图纸。他把日志本翻到另一页,对照LY-001的拆解图,一条条核对。他忽然发现,“竹节眼”的标注位置偏左了半厘米,若不细看,只会当是笔误。他用三角尺量了角度,再对照昨日缴获的机芯实物,发现这个偏移正好会让轴承安装时受力不均,三个月内必损。
他摘下眼镜,擦了擦,镜片反光扫过图纸,映出林瑶站在厨房门口的侧影。他没动,只把眼镜重新戴上,合上日志。
油灯又晃了一下。
周淑芬从柴房出来,袄子下摆沾了泥。她站在廊下,看着堂屋亮着的灯,犹豫了几秒,还是走了过去。门没关,她探头看了一眼,林瑶在厨房,谢淮在桌前低头写东西,图纸摊在灯下,清清楚楚。
她摸了摸内袋,相机还在。
她轻手轻脚跨过门槛,鞋尖蹭到门槛发出轻微响动。谢淮没抬头,只翻了一页日志。周淑芬屏住呼吸,掏出相机,对准图纸,连拍三张。手抖得厉害,快门声被雨声盖住。
拍完,她往后退,不小心碰倒了桌角的豆浆碗。碗没碎,只滚了两圈,停在桌腿边。她慌忙去扶,指尖沾了碗底的白渍,又顺手抹在袄子内衬上。
她没发现,胶片边缘蹭到了碗里的豆浆粉。
林瑶在厨房听见响动,走出来。周淑芬己经坐到堂屋另一头,低着头,手里捏着一块松茸干。
“碗倒了?”林瑶问。
“啊,手滑。”周淑芬笑了一声,声音干涩,“没事,我擦了。”
林瑶没多看,只把碗拿回厨房。她回来时,谢淮正把图纸卷起来,用麻绳捆好,放在八仙桌最里侧。
“放这儿就行。”林瑶说。
谢淮看了她一眼,没说话。他知道她在等什么。
半夜,雨小了。周淑芬躺在客房床上,摸出相机,把胶卷抽出来,塞进信封。她写了“陈总亲启”西个字,笔画歪斜。
第二天一早,她揣着信封出门,路过李婶的豆腐摊,顺了两块热豆腐。李婶喊她,她装没听见。
林瑶站在院门口,看着她走远。她转身回屋,从铁皮盒里取出那枚LY-001-7的表针,放在阳光下。针尾编号清晰,她用指甲轻轻刮了一下“7”字末笔,角度和竹编防伪条上的“5”几乎一样。
谢淮进来,日志本夹在腋下。他看了眼她手里的表针,又看了眼桌上卷好的图纸。
“她拍了。”他说。
“我知道。”林瑶把表针放回盒里,“现在,就看他们信不信自己眼睛了。”
谢淮走到桌前,解开麻绳,重新摊开图纸。他盯着“竹编经纬比1:3.7可代用”那行字,忽然问:“如果他们真拿竹编当材料呢?”
林瑶走到他身边,拿起毛笔,在“代用”两个字上重重加了一横。
“那就让他们试试。”她说,“看看竹子能不能走准秒。”
谢淮没再问。他合上图纸,重新捆好,放回原位。他转身去窗边,测角仪挂在脖子上,他抬起手,对准阳光,记录角度。日志本翻开,写下:“日照入射角:37度,持续时间预估:2小时18分。”
林瑶走到八仙桌前,把铁皮盒推到最里侧。她拿起青竹表带,抽出一根细篾,在灯焰上燎了一下,焦头夹进图纸卷轴的夹层。
屋外,李婶推着豆腐车经过,钥匙串叮当作响。她抬头看了眼林家院子,没停,继续往前走。
周淑芬在村口上了中巴车,信封贴身藏着。车开动时,她回头看了眼林家屋顶,烟囱没冒烟,堂屋窗户黑着。
她松了口气。
车行到半路,颠了一下。信封从她怀里滑出,掉在座位缝里。她没发觉。
林瑶站在院中,抬头看天。云层裂开一道缝,阳光斜照下来,正好落在八仙桌上的麻绳结上。她走过去,解开绳结,重新捆了一次, knot打得极紧。
谢淮从日志本里抽出一张纸,是昨夜画的齿轮图。他把它压在油灯底下,火光映出纸背的铅笔印。他盯着那行“模数偏差0.4”,忽然抬眼,看向厨房方向。
林瑶正把药碗放进水盆,碗底还沾着一点明矾水。她抬头,和他对视一眼。
谢淮把图纸重新夹进日志。
林瑶把水盆端到院外,泼在地上。水渍蔓延,正好盖住昨夜周淑芬蹭过的脚印。
她回屋,从蓝布包里取出《贡录》残卷,放在铁皮盒上。残卷边角焦黑,她用指尖轻轻抚过“林氏”二字。
谢淮站在桌前,日志本翻开,写下:“图纸交付预期:24小时内。误导成功率:预估78%。”
他合上本子,推了推眼镜。
林瑶拿起毛笔,在牛皮纸背面写了个新编号:LY-002。
笔尖顿了顿,她没写完。
作者“小雪绒”推荐阅读《重生80团宠,带领全家致富》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UWC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