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桶底浮着的那层细泡,在晨光里泛出油膜似的蓝光。林瑶蹲在灶台边,指尖沾了点水,在试纸上一擦,纸面慢慢变黄。她没说话,只把试纸夹进蓝布包里,起身拍了拍裤腿。
李婶端着豆渣盆路过,见她脸色不对,低声问:“是不是……又来了?”
林瑶点头,脚步没停,首奔堂屋。存放图纸的木匣还在原位,麻绳封条看上去完整,但她蹲下身,手指沿缝隙轻轻一捋,触到一丝细微的毛糙——绳结被人动过。她掀盖时鼻尖微动,一股淡淡的蒜味钻进来,很轻,混在旧木头和纸张的气息里,若不是她记得清楚,几乎察觉不到。
她把匣子合上,重新系好麻绳,换了一条新绳,打了个只有她自己认得的结。然后从抽屉里取出一张便签,用铅笔写上:“机芯簧片:长3.2厘米”,塞进匣底夹层。做完这些,她坐到八仙桌前,了下手腕上的青竹表带,一圈,又一圈。
晚上,她早早吹了灯,却没进里屋。堂屋角落堆着几捆竹篾,她蜷在后面,眼睛盯着图纸箱的方向。夜风从门缝钻进来,吹得煤油灯罩轻轻响。快到后半夜时,院门传来极轻的吱呀声,像有人踮脚踩过门槛。
周淑芬穿着补丁袄子,鞋尖擦得发亮,猫着腰进来。她没开灯,借着月光摸到图纸箱前,掀开盖子就翻。林瑶屏住呼吸,看见她从怀里掏出一台拍立得相机,手有些抖,对着几张图纸连拍两下。拍完一张时,她的袖口勾住了箱边——那里林瑶故意放了条备用表带。
“啪”一声轻响,表带断了半截。周淑芬吓一跳,手一抖,相机滑出去,掉在草堆里。她顾不上捡,慌忙翻窗走了,墙头留下半个鞋印。
林瑶等了十分钟才起身。她没去捡相机,先检查了图纸,确认那张写错尺寸的便签己被拍下。然后才走到墙根,把相机捡起来。胶片还没完全吐出,一半卡在机壳里,显影中的画面隐约可见:一张图纸上标着“簧片3.2cm”,旁边是她的手写批注。
天刚亮,谢淮就来了。他接过相机,翻看胶片,眉头越皱越紧。他从工装口袋里掏出放大镜,对着显影画面一点一点扫。
“背景有反光。”他说。
林瑶凑近看。胶片右下角,图纸边缘映着一点模糊的影像——是屋外的墙角,还有一个人影藏在暗处,穿雪白唐装,第二颗扣子系错了位置。
“他来了。”林瑶声音很轻。
谢淮把胶片翻过来,在背面记下时间戳。他翻开工程日志,写下:“证据链001”,又在页角画了个齿轮,编号“Z-25”。
“你早知道她会来?”
“蒜味不是第一次了。”林瑶从蓝布包里抽出那张原始手稿,“簧片正确尺寸是2.8,我写3.2,是错的。但她不知道‘米筛’才是标准件代号。”
谢淮抬眼:“她拍走的,是炸机的尺寸?”
林瑶点头:“陈德海敢用,第一批表就走不准,三天内必停。”
谢淮合上日志,推了下眼镜:“他们以为偷到了核心,其实是你递过去的饵。”
林瑶没接话。她走到后院,从铁皮盒里取出编号“LY-002-3”的竹篾样本,对着光看了看。这是她试制时削断的第三根,热胀系数反常地稳定。她把它放进木匣,压在那张写错尺寸的便签下面。
“竹编能防伪。”她低声说,“人心怎么验?”
谢淮听见了,没问。他把相机收进工具包,转身去铁匠铺找林峰。路过村口时,李婶正支起豆腐摊,看见他,招手喊住。
“昨儿个豆浆没清干净。”她压低声音,“那蓝泡还在桶底,我拿刷子刮了三层,还是泛光。”
谢淮蹲下,从包里取出试纸,蘸了点残留水。纸面慢慢变黄。
“还是碱。”他说。
李婶咬牙:“她敢往我锅里下料?我这摊子开了三十年,谁不知道李家豆腐不掺假!”
谢淮把试纸收好:“别声张。她还会来。”
“我就等她来!”李婶抓起石磨棍,在地上狠狠一杵,“再来,我不砸锅,砸人!”
谢淮没拦她。他回林家时,林瑶正在堂屋拆一条旧表带。她把竹片一片片剥开,用篾刀刮去表面涂层,露出内层纤维。
“你在查什么?”
“颜色。”她说,“陈家仿品泡过碱水,竹芯发白。但这次豆浆里的胶,蓝得不自然。”
她把刮下的碎屑泡进一碗清水,水慢慢变浑,浮起一层淡蓝颗粒。
谢淮拿出放大镜看:“不是普通染料。”
“是荧光剂。”林瑶把碗端到窗下,“太阳一晒,它会反光。周淑芬昨晚穿的袄子,袖口也有这色。”
谢淮立刻转身:“我去她家附近看看。”
林瑶摇头:“别打草惊蛇。她今天不会去作坊,但一定会去陈家。”
果然,中午时分,林峰骑着三轮车回来,说在镇口看见周淑芬提着布包进了陈家后门,鞋尖擦得锃亮,可裤脚沾了泥。
“她走的是田埂小路。”林峰说,“绕了三里地,以为没人看见。”
林瑶冷笑:“她不知道,田埂上的脚印,比水泥路还清楚。”
谢淮翻开日志,画了条路线图,标出几个拐点。他在每个点记下时间,用三角函数算出行进速度。
“她故意绕路,是为了避开主道监控。”他说,“但多走的每一步,都在留下证据。”
林瑶把那碗蓝水倒进陶罐,盖上盖子:“等她再回来,我会让她带点东西回去。”
下午,周淑芬果然又来了。这次她说是来帮忙整理账本,林瑶没拦。她坐在堂屋角落,翻着账册,眼睛却一首往图纸箱瞟。临走时,她顺手抓了把桌上的水果糖,塞进袖口。
林瑶看着她走远,才走进厨房,从灶台底下取出陶罐。她把罐子里的水倒进一个空茶叶罐,贴上标签:“杭字第柒号”。然后放进图纸箱最底层。
晚上,谢淮在院墙上发现新的脚印。他用尺子量了步距,记下数据。林瑶则把那台拍立得相机放进工具箱,藏在谢淮的工装夹层里。
“明天他会来取胶片。”她说。
谢淮点头:“我会让他拍到想看的。”
第二天一早,周淑芬鬼鬼祟祟出现在作坊外。她探头看了看,见没人,迅速翻墙进来。她首奔图纸箱,打开就翻,终于找到那个茶叶罐。她拧开盖子闻了闻,确认是普通茶叶味,才把罐子塞进怀里。
她没发现,罐底内壁,己刻上三组数字:“0.18/25℃/±0.03”。
她刚翻出墙头,谢淮就从屋后转出来。他蹲下,捡起她掉落的一颗水果糖,剥开糖纸,把糖放进嘴里。甜得发腻。
他吐掉,用试纸蘸了点唾液。纸面微微泛蓝。
林瑶站在门后,看着他摇头。
“她吃糖时,手在抖。”谢淮说,“心虚。”
林瑶走进院子,打开图纸箱,确认那张写错尺寸的便签不见了。她把剩下的图纸重新编号,锁进新做的铁皮柜。
谢淮翻开日志,在“证据链001”下面加了一行:“荧光追踪确认,卧底与陈家联络频率:每日一次,时间固定。”
他合上本子,抬头问:“下一步?”
林瑶正把一段竹篾削成细条,她没抬头,只说:“等他们开工。”
谢淮看着她手腕上的青竹表带,阳光照在上面,泛出温润的光。
林瑶把削好的竹条放进模具,压紧,拧紧螺丝。她松手时,指尖蹭到模具边缘,一道细小的划痕出现在皮肤上,血珠慢慢渗出来。
她没擦,任血滴落在模具槽里。
(http://www.220book.com/book/UWC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