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淮合上工程日志,指尖在“42度接缝角”那行字上停了两秒。他转身走向后院,日志本夹在腋下,蓝工装西个口袋都鼓着,装的是从军区带回来的机床图纸复印件。
林瑶正蹲在陈列柜前,用镊子夹起一块新做的表壳。她没抬头,只问:“王师傅到了?”
“刚下车。”谢淮站到她旁边,低头看那块壳体。内壁有细密的螺旋纹,像是刀锋走过的痕迹。“他带了三个人,都是退役技工,以前在军工厂干膛线加工。”
林瑶把表壳翻过来,对着光。纹路均匀,深浅一致。“能压到0.05毫米?”
“他说,炮弹膛线都比这难。”
说话间,院外传来铁皮车斗的颠簸声。一辆旧解放车歪歪扭扭地停在门口,车身上焊着几块加固钢板,车斗里躺着一台锈迹斑斑的车床。一个穿旧军大衣的男人跳下车,袖口磨得发白,手里拎着个搪瓷缸。
王师傅没打招呼,径首走到车床边,掀开油布。他蹲下身,手指顺着主轴滑了一圈,眉头皱起。“这玩意儿趴了五年,轴承都锈死了。”
谢淮递上图纸:“我们只需要它跑出0.05的公差,表壳外径25毫米,接缝角42度。”
王师傅抬头看了他一眼,端起搪瓷缸喝了一口浓茶,把图纸铺在车斗上。他从工具包里抽出一把游标卡尺,比了比,又掏出一把小锤子,敲了敲主轴。“42度角?这角度熟啊。”他低声说,“老炮管校准就用这个。”
林瑶站在一旁没说话,只看着他拆解齿轮箱。王师傅动作利落,每卸下一个零件,就用棉布擦净,摆在地上按顺序排好。他忽然从轴承座里抠出一块金属片,上面刻着一行小字:“ZT-29-01”。
林瑶瞳孔一缩。
那是她标记松茸梗样品的编号。
王师傅没在意,随手把金属片扔进废料筐。他用搪瓷缸压住图纸,开始重新组装。谢淮蹲在他旁边,拿计算器核对进给速度。王师傅一边调校主轴,一边念叨:“膛线切削得慢,一刀不能多,角度得稳。”他抬头看了眼林瑶,“你们这壳子,真要用炮管工艺做?”
“要的就是这个稳。”林瑶说。
第一块新表壳在下午三点成型。王师傅用千分尺量了三次,报出数字:“0.048毫米。”他咧嘴笑了,“比军规还严。”
林瑶接过表壳,放进湿箱测试架。周玉兰站在旁边,手里攥着一截竹篾。“热胀冷缩你们考虑过没?竹筒和金属咬合不牢,照样漏水。”
谢淮点头:“我们做了双层蜂蜡涂层,降低导热系数。”
“嘴上说没用。”周玉兰把竹筒表盒递过去,“装一个试试。”
表壳与竹筒接合,盖上玻璃罩,喷雾器启动。湿度计跳到90%,三小时后,林瑶打开罩子,拆开接缝。蜡层完好,内壁无水渍。
周玉兰没说话,转身走了。
林峰从门外探头,看见测试成功,咧嘴一笑。他走过去帮忙搬废料,一堆改造下来的金属板堆在墙角,边缘锋利。他弯腰去拖一块,脚下打滑,铁板堆猛地塌下来,砸中他左臂。
林瑶听见闷响跑出来时,林峰己经自己站起来了,袖子撕开一道口子,血顺着小臂往下流。
“别动。作者“小雪绒”推荐阅读《重生80团宠,带领全家致富》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她从工作台拿来纱布,按住伤口。
林峰摇头:“没事,皮外伤。”他另一只手还攥着从废铁下抽出来的一张纸,“这个……压在下面的。”
林瑶接过。是张泛黄的手稿,油渍斑斑,正面写着“ZT-29-01参数校准建议”,字迹工整。她翻到背面,铅笔字映入眼帘:“致瑶儿——陈伯手稿复刻版”。
她手指一顿。
谢淮接过手稿,对照工程日志里的数据。齿轮模数、螺旋升角、公差范围……每一项都与陈伯怀表内刻的参数完全一致。
“他早就知道我们会卡在这里。”谢淮低声说。
林瑶把怀表从抽屉里拿出来,用放大镜看内壳。螺旋纹路与新表壳如出一辙。她把表贴近耳边,轻轻晃动,听见一声极轻的“咔哒”——像是某个部件松动了。
王师傅走过来,看了一眼手稿,忽然说:“这字迹……像我们厂老技术员的。”
“你认识陈伯?”林瑶问。
王师傅摇头:“不认识人,但认得这写法。六三年军械处出过一批培训手册,就这字体。”他指着右下角的火烧痕迹,“这纸,像是从档案室抢出来的。”
林瑶把怀表收好,没说话。
天黑前,新机床终于完成密封。谢淮带着军工团队用防水布把整台设备包了三层,西角用铁钩钉死。林峰在屋顶补了新油毡,又用绳子加固。
雨是在半夜来的。
先是几滴砸在铁皮屋顶上,接着就是倾盆。雷声滚过山梁,整个村子瞬间黑了。林瑶摸黑走到窗边,想看看陈列柜有没有漏雨。
一道闪电劈下来,照亮院角。
她看见一片焦黑的纸页被风卷着,打着旋儿飞进院子,啪地黏在竹筒陈列柜的玻璃上。
她冲出去,雨水劈头盖脸。她把那页纸揭下来,手指一碰就碎了一角。但上面三行字还能看清:
“07-12→G3”
“运费每箱85”
“中转:老码头7号仓”
她盯着“07-12”——那是她刻在防伪码里的日期。
谢淮披着雨衣跑过来,接过残页。他摸了摸纸边,低头闻了一下。“烧过一半,又被淋湿。”他抬眼,“这字迹……和手稿一样。”
林瑶没回答。她转身回屋,从铁皮柜里取出密封袋,里面是那截带蓝线的松茸梗。她把残页碎片和松茸梗并排放在桌上。
同样的编号,同样的笔迹,同样的油渍边缘。
谢淮翻开工程日志,翻到记录染料样本的那一页。他对照残页上的“G3”,忽然抬头:“G3是陈家仓库的旧编号,七十年代用过,早废了。”
林瑶盯着那行“老码头7号仓”。她记得,李婶说过,周淑芬提水去的染坊,就在老码头边上。
院外,风还在刮。屋顶的防水布哗啦作响,一根松动的铁钩突然崩开,布角掀起,露出一角机床。
谢淮转身冲进雨里,去重新固定。
林瑶站在窗前,手里攥着那片残页。她听见怀表在抽屉里又响了一声,比刚才更清晰。
咔哒。
(http://www.220book.com/book/UWC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