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4章:染料溯源破迷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80团宠,带领全家致富 http://www.220book.com/book/UWC2/ 章节无错乱精修!
 

林瑶把抽屉拉开时,指尖碰到了那支银簪。它静静躺在牛皮纸袋底下,像是被人匆忙塞进去又忘了拿走。她没动它,而是把档案重新摊开在竹编坊的台面上。纸张边缘己经发脆,血迹干成暗褐色,像一块陈年的疤。

谢淮站在门口,工装袖口沾着机油,手里拎着一个铁皮盒。他没说话,把盒子放在桌上,掀开盖子,里面是一台银灰色的仪器,接了根细线连着电池盒。

“军区借的,”他说,“能扫出纸里染料的成分。”

林瑶点点头,退后一步。谢淮蹲下身,调整镜头对准血迹边缘的纸纤维。仪器发出轻微的嗡鸣,显示屏上跳动着几行数字。他盯着看了几秒,忽然抬笔在工程日志上记下一串符号。

“这染料不是本地的。”他合上本子,“分子结构和我们用的青竹染接近,但多了氮基团,应该是合成靛蓝的变种。进口货。”

林瑶伸手摸了摸档案纸的背面,指腹蹭到一点粗糙的颗粒感。她想起陈婉儿上次送来的那条绣花手帕,也是这种颜色,深得发沉,不像草木染出来的。

“她穿的那件旗袍还在吗?”

谢淮起身,“在车上。”

不到十分钟,那件米色旗袍被平铺在工作台上。内衬是素绸,林瑶用酒精棉轻轻擦拭接缝处,棉片立刻泛出淡蓝。她递过去,谢淮拿试纸一碰,颜色迅速转为紫红。

“同一批原料。”他声音压低,“海关最近有笔‘工业涂料’进账,申报单位是陈氏实业下属的空壳公司。货到港后转去了城南染坊。”

林瑶盯着旗袍夹层,忽然发现一道细小的划痕,像是被什么硬物刮过。她用镊子轻轻拨开线头,底下露出一点金属碎屑,在灯光下泛着灰白。

谢淮接过镊子,夹起碎屑放进密封袋。“像是银器磨损的粉末。”

林瑶没说话。她把银簪从抽屉里拿出来,放在台面上。簪头刻着一个“周”字,尾部有些变形,像是被人用力掰过。

“周淑芬的。”

谢淮点头,“她丈夫工伤前在染坊干过,领过家属银饰补贴。登记册上有记录。”

林瑶把簪子翻过来,内侧有一道刮痕,隐约能看出“淑”字的半边。她想起李婶说过,周家女儿头花是用百家衣剪的,可那料子哪来的银丝?

“她不是偷图纸,”林瑶说,“她是被迫交出信物,才换到进厂的资格。”

谢淮合上仪器,声音沉下来:“那染坊现在是陈家的洗料点。假表表带的竹编用的是我们的工艺,染料却来自非法渠道——他们用我们的技术,做他们的假货。”

林瑶把旗袍重新叠好,放进柜子最里层。她转身从架子上取下一块未染色的竹编表带,递给谢淮。

“去查染坊。”

谢淮走后,林峰来了。他站在院门口,裤脚沾着泥,手里拎着一把扳手。

“车轮上有红泥,”他说,“我跟了一路,到城南拐进山道,车没挂牌。”

林瑶递给他一碗热水,“几点?”

“三点十七,”林峰喝了一口,“车头灯照到崖壁,影子拉得老长。我记了转弯角度。”

林瑶从抽屉里取出一张草图,是镇区地图的复印件。她用铅笔标出山道入口,又画了条虚线。

“谢淮说染坊在城南,但运输车绕路,说明不想让人知道终点。”

林峰放下碗,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块泥块,放在桌上。“这是车轮甩下来的,黏性大,带铁锈味。我在老采石场见过这种土。”

林瑶捏起泥块,指腹搓了搓。“红泥含锰,本地只有南坡矿区有。可矿区早就封了。”

林峰点头,“所以我埋了标记钉。明天看落点。”

天黑前,谢淮带回了海关清单。他在“工业涂料”那一栏画了圈,批号是半年前的,目的地写着“林家湾附属加工点”,可林家湾根本没有注册染坊。

“陈德海用国营名义挂靠,实际私设生产线。”谢淮把清单折好塞进内袋,“我今晚去染坊后墙,排水口能通到染缸底部。”

林瑶没拦他。她把银簪包进纱布,放进工具箱底层。临睡前,小雪绒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她把工程日志翻到空白页,写下三行字:

染料来源——非法进口

生产地点——城南染坊

运输路径——凌晨三点,红泥车辙

第二天凌晨两点,林峰骑着摩托出了村。他穿着深色夹克,头盔压得很低,车后座绑着一把铁钩。运输车准时出现,车头灯切开夜色,轮胎碾过泥地,留下两道深深的印痕。

他在拐弯处停下,从路边草丛里捡起一枚钉子——正是昨天嵌进轮胎的那枚。他顺着车辙往前追,首到看见染坊的围墙。车停在侧门,有人卸货,箱子上印着“电子配件”字样。

他没靠近,而是绕到后山,用钩子扒开排水口的铁栅。淤泥堵得严实,他挖了十分钟,才从底下抠出一团湿泥。他用手电照了照,泥里嵌着一支银簪,簪头朝上,像是被人仓促扔进去又沉了底。

他把簪子装进防水袋,骑车回村。天刚亮,谢淮己经在竹编坊等他。两人把淤泥摊在筛网上,冲洗后露出簪子全貌。

“和抽屉里那支一样。”林峰说。

谢淮用放大镜看簪身残留的染料,“青竹染加合成靛蓝,比例和档案纸上的完全一致。”

林瑶这时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照片。是李婶昨天拍的,染坊门口的运输车,车牌被泥糊住,但车门上有一道划痕,形状像闪电。

“和假表仓库门口的压痕对得上。”她把照片铺在桌上,“车辙宽度、胎纹深度、转弯半径——全是同一辆车。”

谢淮拿出工程日志,翻到一页画满三角函数的草图。“我算了,从染坊到仓库,最短路径要绕开三个检查站。可这辆车走的是一条废弃矿道,宽度刚好够通过,说明司机熟悉地形。”

林峰点头,“我问过修车的老张,那种车是特种运输车,军转民的,一般企业搞不到。”

林瑶把银簪放在光下。簪内侧的“淑”字更清晰了,像是被人用刀尖一点点刮出来的。

“周淑芬知道内情。”她说,“她把簪子扔进排水口,是想留下证据。”

谢淮合上日志,“现在证据链齐了:染料进口记录、染坊取样、运输路径、银簪物证。只要把车辙印和仓库门前的泥样比对,就能闭环。”

林瑶走到窗边,看着远处山道。晨雾还没散,一辆卡车正缓缓驶出林区,车轮碾过泥地,留下两道深深的痕迹。

她转身从柜子里取出一块竹编残片,是昨天在山道边捡的。纹路是瑶光专利的“日光显影”暗纹,可边缘被火烧过,像是从什么东西上撕下来的。

她把残片放在桌上,对着光。暗纹在斜射的晨光中浮现,是个“瑶”字。

谢淮走过来,拿起残片,翻到背面。泥土黏在纤维上,干了之后裂开,露出底下半片编号:G3-85。

林峰忽然开口:“G3是火灾前最后一趟货。”

林瑶盯着残片,指腹着烧焦的边缘。她想起李婶说过,那天她堵住陈家仓库时,地上全是碎竹片,混着豆浆和灰烬。

“运输途中,他们调换了原料。”她说,“用我们的竹编,染上他们的毒胶,再贴上假标。”

谢淮把残片放进证物袋,“现在缺的,是仓库里的成品比对。”

林峰抓起外套,“我去盯车。”

他刚走到院门口,又停下。回头看着林瑶,“车要是今晚动,我得跟到底。”

林瑶点头,“别硬闯,拍下路线就行。”

林峰推开门,晨光洒在他肩上。他跨上摩托,引擎轰响,车灯划破雾气。

谢淮站在窗边,看着摩托车远去。他从口袋里掏出工程日志,翻到最新一页,写下一行字:

运输车——红泥胎印,转弯半径3.2米,与仓库门前压痕吻合率98%

林瑶把银簪放进证物盒,盖上盖子。盒角有一小块标签,写着“来源:染坊排水口淤泥”。

她转身拿起竹编工作台上的剪刀,咔嚓一声,剪断了一段青篾。



    (http://www.220book.com/book/UWC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80团宠,带领全家致富 http://www.220book.com/book/UWC2/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