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符节急坠与夜削竹简
咸阳城,秦国新都的天空,似乎比雍城更蓝,也更沉。宫殿的檐角刚染上新漆,阳光下反射出略显刺目的光芒,空气里弥漫着桐油与新土的气息,那是商君变法后蓬勃野心催生的味道。然而,这份新鲜劲儿,在秦惠文王嬴驷接过内史令杜挚呈上的那捆沉重异常、裹着腥红泥封的羊皮卷时,瞬间冻结了。
嬴驷端坐于威仪渐成的王座之上,眉头习惯性地微蹙。自他车裂商鞅以安贵族之心,又承袭其法以强国之基后,“连横”之策便成了他对付六国合纵的铁腕。相国张仪那张能把死人说活、活人说死的利口,如同秦军锋锐的铁戟,在函谷关外搅动着天下风云。可今日这捆来自各诸侯国驿馆飞骑送回的卷轴,却散发出一种不祥的滞重。
“何物如此之多?”嬴驷的声音不高,带着新君特有的审慎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案几上摊开的,是关于蜀地与巴地的舆图,他正筹划着将这片富庶的“天府之国”纳入囊中,这才是开疆拓土的正经大事。
杜挚擦了擦额角的汗,小心翼翼地解开泥封的绳索。随着麻绳散落,一卷卷颜色各异、材质不同的简牍、帛书、甚至刻着文字的骨片,“哗啦”一声倾泻而出,瞬间堆满了大半张宽大的紫檀木案几!数量之多,远超寻常国书往来。
嬴驷的脸色沉了下来。他随手拿起最上面一卷。那是楚国特使惯用的青竹简,上面墨迹淋漓,书写者显然情绪激动:
【楚使顿首泣血告秦公:张仪匹夫,鬼蜮伎俩!昔以商於六百里诓我王,空口白话,骗取敝国与齐绝交!今六百里何在?唯见武关狼烟!此等背信弃义,人神共愤!楚虽三户,必唾秦庭!连横?乃‘连哄’也!差评!】
“差评?”嬴驷低声念出最后两个陌生的字眼,指尖划过那力透竹简的墨迹,仿佛能感受到书写者喷薄的怒火。他眉头锁得更紧。
又拿起一卷来自魏国的帛书,丝帛华丽,字迹却带着一股刻骨的讥诮:
【魏王闻秦倡连横,抚掌大笑:秦之连横,犹如市井贩夫兜售碎瓦,强称美玉!张仪之舌,毒过鸩酒!诱我攻赵,损兵折将,秦却坐收渔利!此等盟友,与虎谋皮!妄求互信?差评!】 帛书末尾,竟还画了个歪歪扭扭、形似乌龟的图案。
紧接着是齐国、燕国、韩国……卷轴堆积如山,内容大同小异:
齐国痛斥张仪挑拨离间,使其“西失强秦之谊,东结三晋之怨”,“差评!”
燕国指责秦只许其“连”而不肯“援”,坐视其被赵国欺凌,“差评!”
韩国哭诉夹在秦魏之间,左右难做“人”,张仪承诺的保护费减免如同镜花水月,“差评差评!”
每一卷都充斥着愤怒、嘲讽、控诉,而每一卷的结尾,都极其刺眼地标注着那两个字:“差评!” 似乎这简短的二字,己成为六国发泄对秦国“连横”政策极度不满的统一符号。案几上仿佛堆的不是国书,而是六国贵族集体投掷过来的、带着倒刺的唾沫星子。
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冬日里渭河的冰面,寒冷且滞重。侍立的宫人屏息垂首,恨不得将自己缩进地缝。杜挚面如土色,身体微微颤抖。
嬴驷猛地将手中的一卷韩简掷于案上,竹片相撞,发出清脆又刺耳的声响。他胸膛起伏,一股难以遏制的怒火混杂着君王颜面扫地的羞愤首冲顶门。张仪的连横,本是秦国立威诸侯、瓦解合纵的利器,是他嬴驷即位以来最为倚重的外交战略核心!如今,竟被六国如此赤裸裸地、以近乎羞辱的方式集体“差评”?这无异于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了他这位志得意满的新君脸上!
“岂有此理!”嬴驷的声音如同冰锥相击,目光扫过那一堆“差评”文书,最终定格在殿外沉沉夜色上,“张仪何在?!”
“禀君上,”杜挚的声音带着颤音,“相国…相国正在府中,闻此讯…己然知晓。”
嬴驷冷哼一声:“知晓?寡人倒要看看,他这张能把水说得点燃的利口,如何熄灭这六国烽火般的‘差评’!”
与此同时,相国府书房内,灯火通明。
张仪并未如杜挚所猜想的惊慌失措。他站在案前,面沉似水,凝视着面前摊开的、抄录自宫中的那一堆“差评”摘要。烛光摇曳,在他瘦削而精明的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
“哼,”张仪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眼神却锐利如鹰隼,“六国愚夫,鼠目寸光!‘差评’?些许怨怼之词,就想撼动我大秦连横之基?可笑至极!”
他猛地转身,对着侍立在阴影中的几名心腹低声喝道:“取竹简来!最上等的青篾薄简!朱砂!刻刀!还有…即刻去府库,将历年收缴的各国符节、印玺样本,尽数取来!要快!”
心腹们虽不明所以,但见张仪神色前所未有的凝重,眼神中却燃烧着一种近乎疯狂的算计光芒,不敢怠慢,立刻行动起来。很快,一捆捆削制好的上好青篾竹简堆满了书案,朱砂盒散发着浓郁的气息,各种仿制的、甚至部分货真价实的六国使节符节、官员印信被小心翼翼地捧来。
张仪挽起袖管,露出结实的小臂。他亲自动手,拿起刻刀,选了一片竹简。他没有写一个字,而是运刀如飞,在竹简顶端空白处,极其娴熟、惟妙惟肖地刻下了一枚楚国令尹的符节印记!其线条之流畅,细节之精准,几乎与真迹无异!
刻好印记,他才执起饱蘸朱砂的毛笔,在印记下方,用一种模仿楚国书吏特有的、略带圆润的笔迹,流畅写道:
【楚使再拜秦公并相国张子:前书怨怼,实乃下吏酒醉失仪胡言,万乞海涵!楚王深悔前愆,感念张子昔日点拨,商於之地,秦取之乃天命所归!连横之策,深契楚心!盛赞!盛赞!】 末尾,他模仿楚国人的习惯,画了一个小小的、象征吉祥的云雷纹。
一卷“五星好评”的楚国“道歉信”伪造完成!
张仪看也不看,随手递给旁边一个早己看得目瞪口呆、却双手异常稳健的心腹:“照此格式,换齐国的符节印记!内容要更肉麻些!就说齐王仰慕秦公威仪,愿献东海明珠百颗以求睦邻!”
他又拿起一片新简,刻上魏国大梁城尉的印信,笔走龙蛇: 【魏尉惶恐顿首:前番差评,皆为赵国细作伪造,意图离间秦魏之盟!魏王震怒,己彻查宵小!张子大才,魏国上下钦服,连横乃存魏之本!绝赞!】 这次,在末尾画了个魏地流行的瑞兽图案。
“燕国、韩国…还有那几个跳得最欢的小国使节,”张仪的声音在深夜的书房里显得格外清晰冷静,甚至带着一丝冷酷的韵律,“都给我‘写’!用他们的符节印信写!语气要恭敬,悔意要诚恳,赞美要溢于言表!就说之前是被胁迫、被蒙蔽、被赵国收买!总之,把那些‘差评’,统统给我刷成‘盛赞’、‘绝赞’!”
书房的烛火摇曳得更厉害了。只听得刻刀划过竹篾的沙沙声,毛笔舔舐砚池的轻响,以及张仪不时低声指示的冰冷话语。一卷卷崭新的、盖着“各国权威印信”的“好评”竹简,如同流水线上的成品,被飞快地制造出来。烛光映照着张仪专注得近乎冷酷的侧脸,也映照着那些刚刚“诞生”的、流淌着朱砂和谎言光泽的竹简——一场由秦国相国亲自操刀、规模空前的“六国好评刷单行动”,正在咸阳城的一个角落里如火如荼地进行。
夜,还很漫长。张仪知道,天亮之前,这些滚烫的“好评”,必须盖过那些冰冷的“差评”,铺满秦公嬴驷的案头。这是舌辩之士的战场,没有刀光剑影,却决定着连横巨轮的航向。他削着竹简,刻着符印,写着违心的赞美,眼神锐利依旧,仿佛只是在准备下一场更重要的游说。
演绎编年匠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UWC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