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隋文帝杨坚:三菜一汤宴,御膳房的醋坛子翻了
太极殿的铜鹤香炉吐着细烟,杨坚揉了揉发涨的太阳穴。早朝议了三桩事:幽州修驰道超支、益州贡荔枝坏了半车、还有——他瞥了眼殿角垂首的太常卿,那老头儿的朝笏尖儿还在发抖。
"郑译。"杨坚的声音像敲在青铜上,"你说,朕去年颁的《大隋仪制令》,是不是写明了'凡宴飨,三品以上不过五簋,五品以上不过三簋'?"
郑译慌忙出列,腰弯得快碰到台阶:"陛下圣明,臣...臣昨日是见突厥使团来了,想着胡商重礼数,便多备了两盏葡萄酿..."
"葡萄酿?"杨坚指节叩了叩案上的《隋律》,"去年秋收,关中大旱,雍州刺史奏报,有百姓挖榆树皮充饥。你倒好,一坛酒够买半亩薄田!"
殿内落针可闻。杨坚扫过众人发白的脸,忽然笑了:"罢了,下不为例。退朝。"
他起身时,玄色衮服的袖角扫过案头青瓷盏,盏中碧螺春晃出半滴,恰好落在袖上那方补丁上——那是去年皇后亲手补的,针脚歪歪扭扭,倒比宫里绣娘的手艺多了几分烟火气。
御膳房的醋坛子
杨坚回到两仪殿时,独孤伽罗正蹲在廊下看小宦官喂锦鲤。她穿件月白苎麻衫,鬓边斜插支青玉簪,发间还沾着几点面粉——定是又去御膳房翻旧账了。
"阿罗。"杨坚唤她。
独孤伽罗抬头,眼睛亮得像星子:"陛下可算回来了!我让小厨房炖了你爱吃的菘菜羹,灶上还煨着栗米粥..."
"等等。"杨坚扯了扯她的袖子,"今日早朝,郑译为突厥使团多备了葡萄酿。"
独孤伽罗的手顿在袖中,指腹蹭过他袖角的补丁:"我早听见了。方才去尚食局,见他们正往库房搬新到的吴郡糟鲥鱼。我说'陛下昨日还说要省着些',那典膳丞倒说'突厥远来,总得见些中原珍馐'。"
她转身往殿里走,裙裾扫过廊下的青竹:"你去看看御膳房的账册。上月买的葱,够铺到潼关了;前儿进的蜜枣,够分给羽林军每人三斤。"
杨坚跟着进了殿,见案上堆着一摞绢帛,最上面那张写着"司农寺月用",墨迹未干。他翻到"膳食"一项,瞳孔微缩——单是皇帝每日例菜,就有熊掌、鹿唇、鲈鱼脍,旁边还注着"突厥使团到,加炙羊肉五斤"。
"阿罗,你瞧。"他把绢帛递过去,"朕登基那年,尚食局报的月例,不过猪肉三十斤、粳米百石。如今..."
"如今是天子了。"独孤伽罗接过绢帛,指尖划过那些数字,"可当年在冯翊,你我吃的是菜粥就腌菜;在定州,你穿补丁袍子去见地方官,他们还夸你'俭德可风'。"
她忽然笑了:"记得大业三年吗?你微服私访到汴州,见百姓蹲在路边啃树皮,当场让人把官仓的存粮全开了。回来时,我煮了碗粟米饭,你吃了三大碗,说'比当年在冯翊的菜粥香'。"
杨坚握住她的手,掌心的茧蹭着她腕间的银镯:"可如今这御膳房..."
"明日我去尚食局。"独孤伽罗松开手,起身往内殿走,"让他们把旧例找出来,按你登基前的标准备膳。对了,前儿太子说想吃糖蒸酥酪,我让小厨房做了,你尝尝?"
太子的糖蒸酥酪
杨坚跟着进了内殿,见太子杨勇正趴在案上写策论。少年穿着青布首裰,袖口沾着墨渍,案头摆着半块没吃完的糖蒸酥酪,奶油顺着指缝往下淌。
"阿勇。"杨坚敲了敲桌子。
杨勇吓了一跳,酥酪"啪嗒"掉在策论上,染脏了半页字。他慌忙用手去擦,反把纸揉成一团:"父皇...儿臣在写《论节用》..."
"写得倒认真。"杨坚捡起那团纸,展开看上面的字——"昔汉文帝衣绨衣,贾谊谏之,乃更造新帛;今上躬履节俭,天下效之..."墨迹深浅不一,倒有几分认真。
独孤伽罗端着漆盒进来,里面是刚蒸好的酥酪:"阿勇,你父皇小时候也爱吃这个。"
"真的?"杨勇眼睛发亮,"那我明日带些去太学,分给同窗..."
"不行。"杨坚打断他,"太学的学子们该学什么?学你捧着酥酪招摇?"
杨勇的脸一下子红了:"儿臣知错。"
"知错便好。"杨坚摸摸他的头,"明日早朝,你替朕拟道旨:凡五品以上官员,家中宴饮不得过三簋;民间婚丧,不得用金玉器皿。"
独孤伽罗在旁补了句:"再让尚食局把旧例抄三份,一份给你,一份给太子少师,一份贴在太极殿外的照壁上。"
杨勇挠挠头:"儿臣这就去办。"
他捧着漆盒往外走,走到门口又回头:"父皇,母后,那糖蒸酥酪..."
"拿去吧。"独孤伽罗笑着递过帕子,"擦干净手再吃。"
尚食局的醋坛子
第二日清晨,尚食局的典膳丞王德跪在太极殿外的汉白玉阶上,额头首冒冷汗。他面前摆着三碗菜:一碗清炒白菜,一碗萝卜炖豆腐,一碗粟米饭,旁边是碗粟米粥——正是按旧例备的皇帝早膳。
杨坚掀开食案上的锦缎,盯着那三碗菜看了半晌:"这就是今日的例菜?"
"回陛下,是。"王德的额头渗出细汗,"按...按皇后娘娘说的旧例..."
"旧例?"杨坚夹起块白菜,"朕记得,贞观年间..."他猛地顿住——贞观是儿子李世民的年号,他差点说漏嘴。
"陛下。"独孤伽罗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当年在冯翊,你我住的破庙,灶上只有半锅菜粥。后来到了长安,你说'等天下太平了,要吃百姓家的菜粥'。"
杨坚低头扒了口饭,白菜脆生生的,倒比往日的熊掌鲜。他忽然放下筷子:"王德。"
"奴婢在。"
"去把库房里那坛存了三年的桂花酿打开。"杨坚指了指案上的空盏,"今日突厥使团来,就用这坛酒。"
王德愣住了:"可...可陛下昨日还说..."
"昨日是昨日,今日是今日。"杨坚舀了勺粟米粥,"朕说过,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这坛酒,该给突厥人尝尝中原的味道;可朕的碗里,该盛百姓的粥。"
独孤伽罗在他身边坐下,舀了勺白菜汤:"王德,记着,往后御膳房的账册,每月初一呈给陛下和我。若有半分逾制..."
"奴婢明白!"王德连连磕头,"奴婢这就去办!"
太学里的糖蒸酥酪
杨勇捧着糖蒸酥酪到太学时,正撞见博士们在讲《孝经》。他蹑手蹑脚溜到最后排,把酥酪分给同窗。有个叫王珪的学子推辞:"太子赐的,不敢不受。"可他刚舔了口,就皱起眉头:"这奶油太腻了,倒不如我家村头的酸梅汤。"
另一个学子李纲舔着嘴角:"可不是?前日在街上见卖炊饼的,抹层豆粉都比这香。"
杨勇的脸一下子红了:"你们...你们不爱吃?"
"太子若想让我们欢喜,"王珪正色道,"不如把这酥酪换成粟米饭。昨日先生讲《禹贡》,说大禹治水时,'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说的就是节俭的美德。"
杨勇挠挠头:"那我明日带粟米饭来?"
"好!"众学子哄然应了。
杨勇回到东宫,把这事告诉杨坚。杨坚摸着胡须笑:"这才是朕的好儿子。"
独孤伽罗端着新做的菘菜羹进来:"阿勇,你方才在太学,可听见什么?"
"听见学子们说,节俭才是美德。"杨勇挠头,"还说...说母后的菘菜羹比糖蒸酥酪香。"
独孤伽罗的眼睛弯成月牙:"真的?"
"当然是真的!"杨勇抢着说,"王珪还说,要把母后的菜谱抄回去,给家里人做。"
杨坚放下茶盏:"阿罗,明日让尚食局把这菜谱抄五十份,分给京中官宦人家。"
"好。"独孤伽罗应着,忽然想起什么,"对了,前儿太子说想吃糖蒸酥酪,我让小厨房做了,你尝尝?"
杨坚夹起块酥酪,奶油沾在胡须上。他望着殿外的梧桐树,阳光透过叶子洒在地上,像极了当年在冯翊破庙前的光斑。他忽然笑了:"阿罗,你还记不记得,当年你说'等天下太平了,要每天给我煮菜粥'?"
"怎么不记得?"独孤伽罗替他擦去胡须上的奶油,"如今天下是太平了,可我还是爱煮菜粥。"
"好。"杨坚握住她的手,"往后,咱们就这么过。"
殿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风里飘来淡淡的菜香。太极殿的铜鹤香炉仍在吐烟,只是那烟里,多了几分烟火气,少了些许脂粉味。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陛下今天也在努力上班(http://www.220book.com/book/UWC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