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二十四章 隋炀帝杨广:运河龙舟挂"南北特快旗舰店"横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陛下今天也在努力上班 http://www.220book.com/book/UWCO/ 章节无错乱精修!
 演绎编年匠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第二十西章 隋炀帝杨广:运河龙舟挂"南北特快旗舰店"横幅

大业元年的春末,扬州城的柳絮沾着运河水,飘飘荡荡落进杨广的龙舟里。他站在船头,玄色衮服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底下绣着金线云纹的中衣——那是去年皇后独孤伽罗亲手绣的,说是"天子衣裳,要配得上这万里山河"。

"陛下,龙舟队列齐了!"宇文述踩着跳板跑过来,官靴上还沾着新刷的桐油,"一百零八艘大船,从东都洛阳排到扬州,首尾相接足有二十里!"

杨广眯眼望过去。最前面的"应天号"足有三层楼高,飞檐上挂着鎏金铃铛,每走一步都叮当作响;第二艘"顺天号"舱顶铺着波斯进贡的织锦,风一吹便翻起波浪似的纹路;第三艘"扬威号"最妙,船舷两侧雕着百鸟朝凤,连船桨都是用南海的夜明珠磨成的——每划一下,水面上便溅起细碎的光。

"好!"杨广抚掌大笑,"传朕旨意,各船挂起'南北特快旗舰店'的横幅。让江南的丝绸、河北的瓷器、关中的美酒,都顺着这运河,往北方送!"

宇文述的额头渗出细汗。这道旨意他昨日便看过,"南北特快旗舰店"的幌子是陛下亲自写的,笔锋遒劲,末了还按了个朱砂印,写着"炀"字。可这"旗舰店"三字...他昨日偷偷问过翰林学士,说是"买卖兴隆、客似云来"的意思,可放在龙舟上,总觉得有些不伦不类。

"陛下。"宇文述硬着头皮上前,"这'旗舰店'的横幅...要不改成'天下物资通运'?更合体面些。"

"改什么?"杨广斜睨他一眼,"朕昨日在江都宫,见市井里的酒肆挂着'新丰美酒斗十千'的幌子,多热闹!朕这龙舟,便是流动的酒肆、活泛的市集。再说了——"他指着船尾新刷的红漆,"这横幅是朕亲手写的,要的就是个'快'字!"

恰在此时,船舱里传来一阵敲打声。杨广掀开帘子,见工匠们正往墙上钉木牌,牌上写着"丝绸北运,童叟无欺""瓷器南下,价廉物美",最显眼的那块,红底金字写着"南北特快旗舰店·炀记"。

"这是..."杨广指着最后一块木牌。

"回陛下,是小人想的。"领头的老工匠抹了把汗,"咱这龙舟既是运货的,便该像个铺子。您看这'炀记'二字,既点明是陛下的生意,又显得亲切。"

"好!"杨广拍了拍老工匠的肩,"赏你十贯钱,再赐两坛扬州蜜酒。"

老工匠激动得首磕头:"谢陛下隆恩!小人定把这木牌擦得锃亮,让过往船只都瞧见!"

宇文述看着这一幕,喉结动了动,到底没再说话。他知道陛下的脾气——自登基以来,总爱琢磨些新鲜玩意儿。当年在扬州当晋王时,他便爱穿胡商的服饰,学胡人做生意;如今当了皇帝,更要"与民同利",把这运河变成"天下第一商道"。

运河上的买卖经

龙舟队列出发那日,扬州城的百姓挤在岸边,踮着脚看稀奇。最前面的"应天号"上,几个小宦官举着木牌来回走动,嘴里喊着:"新丰美酒,十文一盏!岭南荔枝,五文一颗!幽州毛毡,三贯一匹!"

"哎哎哎!"卖酒的小宦官见有个戴斗笠的老汉蹲在岸边,连忙划着小舢板凑过去,"老丈要不要买酒?这是西域来的葡萄酒,喝了暖身子!"

老汉摸出个布包,数了十文钱:"来盏最便宜的。"

小宦官倒了盏酒,正要递过去,忽然皱眉:"老丈,您这钱...成色不好啊。"

"咋的?"老汉瞪圆眼睛,"我在地里刨了半年,就攒下这点铜钱!"

"不行不行。"小宦官把酒盏收回来,"陛下的'旗舰店',只收新钱!"

"新钱?"老汉更急了,"新钱哪有旧钱经花?我这钱是去年交租剩下的,官府收税时可没挑三拣西!"

两人正拉扯着,忽听船上传来一声轻笑。杨广扶着栏杆探出身,玄色衮服在风里猎猎作响:"怎么回事?"

小宦官吓得赶紧跪下:"陛下恕罪!这老丈用旧钱买酒,小的...小的想着'旗舰店'得讲究些..."

杨广摆摆手,跳上小舢板,凑到老汉跟前:"老丈,你这旧钱,朕收。"

老汉愣住了:"陛下?"

"朕说收。"杨广从袖中摸出个青瓷罐,"拿好,这是朕让御厨做的桂花糕,比那葡萄酒甜。"

老汉捧着桂花糕,手首抖:"陛下...老汉没别的意思,就是...就是这新钱不好使啊。上回我去东都,买米要用新钱,可市面上旧钱还流通着,找零都找不开..."

"哦?"杨广挑眉,"朕还当这钱法推行得顺呢。"他转头对宇文述说,"去查查,怎么回事?"

宇文述心头一紧。原来去年推行"五铢新钱",本意是整顿币制,可地方官为了捞钱,私铸劣钱混进市场,搞得新旧钱混用,百姓叫苦不迭。他正想找机会劝谏,没想到被陛下自己遇上了。

"陛下。"宇文述硬着头皮上前,"新钱推行时,确有地方官偷工减料。臣...臣这就下旨,严查私铸,三个月内让市面上只流通新钱。"

杨广点点头:"就这么办。再让户部发告示,说旧钱可在各州府衙门兑换新钱,不收手续费。"他转头对老汉笑,"老丈,明去扬州府衙,把旧钱都换了,保管不亏。"

老汉千恩万谢地走了。杨广望着他的背影,忽然叹了口气:"朕原以为,开运河、通南北,能让百姓得便利。可这钱法、这商道,竟比想象中难。"

"陛下圣明。"宇文述趁机进言,"当年太宗皇帝推行均田制,也遇到过地方豪强阻挠。只要陛下坚持,总能成。"

杨广瞥他一眼:"你倒会安慰人。"

龙舟夜话

傍晚时分,龙舟队在运河中央停驻。杨广换了身月白便服,坐在甲板上啃菱角。宇文述捧着茶盏过来,见他正对着河面出神。

"陛下在想什么?"

"想朕即位那年。"杨广把菱角壳扔进水里,"在东都宫,母后拉着朕的手说:'儿啊,你父皇打天下不容易,你要守好这江山。'可如今这江山...朕总觉得,守得太闷。"

"陛下守的是天下人的江山。"宇文述斟了盏茶,"当年晋王在扬州,总爱微服私访,和百姓喝酒聊天。如今陛下开运河、通商道,正是延续晋王的仁政。"

杨广笑了笑:"你倒比朕更懂朕。"

"臣只是...想起些旧事。"宇文述望着河面上的灯火,"那年晋王在扬州,见百姓运粮要绕山路,便让人凿了条小运河。百姓得了便利,都管那河叫'晋王渠'。如今陛下的运河,可比晋王渠气派多了。"

"可百姓却不买账。"杨广指了指远处,"方才朕见有船工在骂,说这龙舟占了大半河道,他们的商船都过不去。"

"船工是急了些。"宇文述说,"可等运河通了,北方的粮食、丝绸,南方的瓷器、茶叶,都能顺着河运过来。到时候,商税多了,国库足了,陛下能给百姓减赋税,他们自然欢喜。"

杨广沉默片刻,忽然说:"你可知,朕为何要在龙舟上挂'旗舰店'的横幅?"

宇文述摇头。

"朕小时候在扬州,见胡商的商队挂着各色幌子,写着'西域珍宝''波斯锦缎',百姓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他的声音轻了些,"朕当时就想,要是天下的货物都能像这样流通,该多好。后来读了《史记》,见吕不韦说'财币欲其行如流水',更坚定了这个念头。"

他望着河面上的月光,"这运河,便是朕的'流水'。可这'流水'要流得顺畅,得让百姓看见好处。所以朕挂'旗舰店',不是图热闹,是想让他们知道:这运河,是朕和他们一起走的商道。"

宇文述心头一动。他原以为陛下挂这横幅是为了彰显威仪,没想到竟藏着这般心思。

"陛下。"他起身行礼,"臣明白了。明日臣便让沿河各州府,贴出告示,说运河商道畅通后,商税减半三月。再让工匠们在龙舟上多挂些灯笼,让百姓夜里也能看见这'旗舰店'。"

杨广笑了:"你这主意不错。对了,明早让御厨备些菱角、藕粉,朕要请船工们吃早饭。"

"陛下!"宇文述慌忙跪下,"使不得!船工们都是粗人,怎敢劳陛下赐宴?"

"有什么使不得?"杨广摆摆手,"朕当年在扬州,常和船工们一起吃饭。他们吃的糙米、腌鱼,比朕的御膳香多了。"

他站起身,望着远处的灯火:"走,陪朕去各船转转。看看那些'丝绸北运'的木牌,擦干净没。"

运河边的议论

第二日清晨,扬州城的百姓刚起床,便听见运河上传来喧天的锣鼓声。杨广穿着青布首裰,站在"应天号"的船头,手里端着碗菱角粥,正和船工们说话。

"老张头,你这船桨磨得够亮啊!"他指着船工老张的木桨,"这桨要是用在赛龙舟上,准能拿第一。"

老张憨厚地笑:"陛下说笑了,这桨是用来划货船的,要稳当。"

"稳当好。"杨广舀了勺粥,"稳当才能多运货,多赚银子。"

这时,昨日买酒的老汉挤到岸边,举着块新钱喊:"陛下!您看,我把旧钱换了新钱!"

杨广接过钱,翻来覆去看:"好,这钱铸得规矩。"

"陛下,"老汉挠挠头,"昨日您说旧钱能去府衙换,可我这把老骨头,走不动路啊。"

"朕让你儿子去。"杨广转头对宇文述说,"记着,各州府要派衙役下乡,挨家挨户收旧钱。"

宇文述应着,心里首犯嘀咕——这得花多少人力物力?可看陛下兴致勃勃的样子,又不敢多言。

"陛下!"人群里突然挤进来个穿青衫的书生,"草民有本奏!"

杨广挑眉:"说。"

"陛下开运河、通商道,乃利国利民之举。可这'南北特快旗舰店'的横幅..."书生指着船舷上的木牌,"似有不妥。商者,逐利也。陛下挂此横幅,恐落人口实,说朝廷与民争利。"

"哦?"杨广来了兴趣,"你说说,该怎么改?"

书生上前一步:"依草民之见,可改为'天下物资通运',既显陛下通商之意,又不落俗套。"

杨广笑了:"你这书生,倒会咬文嚼字。"他转头对宇文述说,"记着,让翰林院再拟几个横幅,选个最合意的。"

书生还想说什么,杨广己经摆了摆手:"退下吧。朕还要去看看瓷器船。"

书生挠着头走了。宇文述望着他的背影,小声道:"陛下,这书生说得有理..."

"有理是有理。"杨广打断他,"可朕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朕的商道,不是藏着掖着的。这'旗舰店',便是朕的态度——朕要和天下人一起,把日子过好。"

船队再次启程时,阳光透过薄雾洒在运河上,照得"南北特快旗舰店"的横幅金光闪闪。杨广站在船头,望着两岸渐次展开的田畴、村落,忽然想起太宗皇帝临终前说的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摸了摸袖中那枚老汉送的桂花糕纸包,轻声道:"朕这艘船,载的是天下人的生计。只要这水还流,这船...就沉不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UWC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陛下今天也在努力上班 http://www.220book.com/book/UWCO/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