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3章 《媒体的回访》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被遗弃的女儿 http://www.220book.com/book/UXBZ/ 章节无错乱精修!
 

秋日的阳光透过基金会的落地窗,在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苏晚晴正低头核对着救助金发放名单,指尖划过"李娟"的名字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

"苏女士您好,我是《城市晚报》的记者周梅,去年您成立基金会的时候我们采访过您,还记得吗?"电话那头的女声带着爽朗的笑意。

苏晚晴笔尖一顿,想起那个扎着马尾辫、提问格外犀利的年轻记者:"记得,周记者您好。"

"是这样的,我们想做一个'公益力量'系列报道,第一个就想回访您和您的反家暴基金。"周梅的声音透着期待,"您看这周西下午方便吗?我带个摄像过去,不会耽误您太多时间。"

苏晚晴看了眼日程表,周西下午刚好有空:"可以,三点过来吧。"

挂了电话,她望着窗外飘落的银杏叶,恍惚间竟有些不真实。

一年了。

从最初在那个堆满杂物的小单间里,对着一份份求助信掉眼泪,到现在拥有一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有了三个全职员工和十几个志愿者,基金账户里的余额从最初的几十万,变成了现在的两百多万。

这一年,她到底是怎么过来的?

手机在桌上震动,是李娟发来的照片。照片里,她抱着女儿在游乐场,背景是旋转木马,母女俩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

"苏姐,谢谢您,我们现在过得很好。"后面还跟着个大大的笑脸表情。

苏晚晴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回了句"好好生活",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暖的。

周西下午,周梅果然准时到了。她穿了件米色风衣,身后跟着个扛摄像机的小伙子,一进门就惊叹:"苏女士,您这基金会变化可真大!去年来的时候,我记得就您一个人,挤在那么小的地方..."

"是啊,多亏了大家的帮助。"苏晚晴笑着给她倒茶,"坐吧。"

周梅环顾西周,墙上挂满了锦旗,"仗义疏财""当代女侠"之类的字眼格外醒目。最显眼的是一张合影,苏晚晴站在中间,两边是二十多个笑容各异的女人,都是这一年来被基金会帮助过的。

"这张照片拍得真好。"周梅指着照片,"能给我讲讲她们的故事吗?"

苏晚晴的目光落在照片最左边的女人身上,她叫王莉,被丈夫打断过三根肋骨,当初找到基金会时,浑身是伤,眼神空洞得像口井。

"她现在开了家小超市,生意不错。"苏晚晴的声音很轻,"上个月还给基金会捐了五千块,说要帮更多像她一样的人。"

周梅的眼睛亮了:"这真是...太励志了。"

"还有她,"苏晚晴指向照片角落里一个瘦小的女人,"张翠,被婆婆和丈夫联手虐待了十年,连吃饭都要看人脸色。我们帮她离婚后,她去学了月嫂,现在是金牌月嫂,档期排到半年后了。"

她一个个介绍过去,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周梅听得入了迷,手里的笔飞快地在本子上写着。

"苏女士,您这一年来,最难的是什么时候?"周梅问道。

苏晚晴沉默了一下,想起去年冬天,有个女人带着孩子深夜跑来基金会,身上只穿着件单衣,冻得瑟瑟发抖。她丈夫拿着刀在后面追,扬言要杀了她们母子。

"那天晚上,我把她们藏在储藏室,自己站在门口,腿都在抖。"苏晚晴笑了笑,"但看到那孩子害怕的眼神,就觉得不能怂。"

后来警察来了,把那个男人带走了。现在那个女人在一家服装厂上班,孩子也上了学,每次路过基金会,都会给她带块自己做的饼干。

"那最让您感动的呢?"

"是她们的改变。"苏晚晴的眼眶有点热,"从一开始的胆小、自卑,到后来的自信、开朗,能笑着跟我分享她们的新生活。那种感觉,比拿到任何奖状都开心。"

采访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周梅的问题越来越深入,从基金的运作模式,到苏晚晴的个人经历,再到她对反家暴事业的看法。

"有人说您是在利用过去的伤痛博同情、敛财,您怎么看?"周梅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苏晚晴并不意外,这种声音从基金会成立那天起就没断过。

"我不在乎。"她平静地说,"我只在乎那些需要帮助的女人能不能得到帮助。至于钱,每一分都有明细,欢迎任何人监督。"她指了指墙上的公示栏,"每个月的收支情况都在上面贴着。"

周梅看着她坦荡的眼神,心里暗暗佩服。她见过太多沽名钓誉的所谓"公益人士",像苏晚晴这样,把公益当成生命来做的,真的不多。

"苏女士,您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想再招两个律师,"苏晚晴认真地说,"很多偏远地区的女人不知道怎么维权,我们想把服务范围再扩大一点。"她顿了顿,"还想办个技能培训班,教她们一技之长,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采访结束时,夕阳己经染红了半边天。周梅走出基金会,回头看了一眼,苏晚晴正站在门口送她们,夕阳的金光洒在她身上,像镀了层金边。

"周姐,这苏女士可真了不起。"摄像小伙子忍不住说。

"是啊,"周梅点点头,"她身上有种劲儿,明明经历了那么多糟心事,却一点都不丧,反而活得越来越有力量。"

一周后,《城市晚报》的报道出来了。头版头条,大标题格外醒目——《从家暴受害者到20位女性的"守护者",苏晚晴和她的反家暴基金》。

报道里详细讲述了苏晚晴的经历,基金会一年来的成果,还配了那张二十多人的合影和苏晚晴工作时的照片。

文章最后,周梅写道:"苏晚晴说,她不想被称为英雄,她只是个想让更多人活得有尊严的普通人。但我们知道,正是这样的普通人,用自己的微光,照亮了那些被黑暗笼罩的角落。"

报道一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给基金会打来电话,有的捐款,有的报名当志愿者,还有更多受害者鼓起勇气,寻求帮助。

苏晚晴看着不断增长的捐款数额和求助信息,心里既沉重又坚定。

沉重的是,原来还有这么多女人在受苦。

坚定的是,她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天晚上,陈默提着夜宵来看她,看到她还在加班,无奈地摇摇头:"又在忙?说了让你别太累。"

"你看这个。"苏晚晴把报纸递给她,眼里闪着光,"好多人给我们捐款,还有律师愿意免费帮我们打官司。"

陈默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心里软得一塌糊涂。他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我就知道,你一定能做成。"

苏晚晴抬头看他,正好撞进他温柔的眼眸里,心跳莫名漏了一拍。

"对了,"陈默像是想起什么,"下个月有个全国反家暴论坛,我帮你报了名,去讲讲我们的经验。"

"我能行吗?"苏晚晴有点犹豫。

"当然能行。"陈默看着她,语气无比肯定,"你是最有资格讲的人。"

苏晚晴咬了咬唇,点了点头。

窗外的月光皎洁明亮,洒在办公桌上那堆厚厚的求助信上,也洒在两个并肩而立的人身上。

苏晚晴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难。

但她不怕。

因为她不再是一个人了。

她有陈默的支持,有团队的帮助,有那么多被她帮助过的女人的信任,还有越来越多素不相识的人的善意。

这些力量汇聚在一起,像一束光,照亮了她前行的路,也照亮了更多人希望的方向。

苏晚晴拿起一份新的求助信,深吸一口气,提笔写下:"我们会帮你。"

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像是在为一个又一个新生,奏响序曲。

静澜先生的故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UXB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被遗弃的女儿 http://www.220book.com/book/UXBZ/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