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漫过长安城时,相遇堂的旧址上爬满了爬山虎。当年孙悟空教孩童们“护着在乎的人”的矮桌还在,只是腿上多了块补丁;墙角的木架积了层薄灰,却依稀能看出曾摆过木剑、弹弓的痕迹。
这日午后,一个拄着枣木拐杖的老者推开了虚掩的木门。他头发花白,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可那双眼睛依旧亮得很,像藏着星子——正是孙悟空。他挪到桌边坐下,拐杖往地上一顿,发出“笃”的一声轻响,仿佛在跟老伙计打招呼。
“磨蹭啥呢?”门外传来熟悉的哼唧声,猪八戒摇摇晃晃地走进来,肚子还是圆滚滚的,手里攥着个油乎乎的纸包,“刚在街口买的糖糕,热乎着呢。”他把纸包往桌上一放,毫不客气地坐在孙悟空对面,拿起一块就往嘴里塞,糖渣沾在胡子上,像落了层雪。
沙悟净是踩着夕阳的影子来的。他穿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衫,手里拎着块抹布,进门没说话,先走到桌边,仔仔细细地擦起了桌面。木桌上的划痕被他擦得发亮,那是当年孩子们刻下的“孙爷爷”“猪伯伯”,如今看来,倒像是时光留下的印章。
“西海的浪,今儿格外暖。”敖丙站在窗边,望着天边的晚霞。他的龙角早己隐去,看上去就是个寻常老者,只是眼角的纹路里,还藏着几分海的温润。他转过身时,手里捏着片干枯的迎春花——那是当年情义泉边摘的,被他压在书页里,存了几十年。
最后来的是唐僧。他由一个小沙弥搀扶着,怀里紧紧抱着那本《人间经》。书页早己泛黄,边角卷了毛边,却被得格外光滑。他走到桌前坐下,轻轻把经卷摊开,最后一页的空白处,又添了许多新的字迹,密密麻麻的,都是这些年百姓们写下的修行故事。
五人围着桌子坐下,谁都没先说话。窗外的风穿过爬山虎,沙沙地响,像在说些悄悄话。
孙悟空的拐杖尖在地上画着圈,目光落在窗外——几个孩童正围着卖花姑娘,把手里的野菊递给乞丐,笑得咯咯响。他忽然想起当年在这里教孩子们“护人就是修佛”,那时的小家伙们,如今该也成了护着别人的大人了吧。
猪八戒嘴里的糖糕快吃完了,他咂咂嘴,看向街角的方向。面馆的幌子还在摇,只是掌柜的换成了当年那个红着脸说“分饼给乞丐”的书生。方才路过时,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西游记的冒险 他听见书生对徒弟说:“给老人家多盛半勺汤,天冷了,暖乎。”这话,跟他当年教的,一字不差。
沙悟净擦完桌子,又去擦那架旧木架。指尖触到一道浅浅的刻痕,那是当年他放琉璃盏的地方。如今老妪早己不在,情佛镜却被一代代守护者擦得锃亮,听说前日有个小偷去照镜,镜中映出他幼时母亲给他缝衣裳的模样,竟当场哭着把偷来的钱还了回去。
敖丙把那片迎春花放在《人间经》上,花瓣虽干了,却还留着淡淡的黄。他想起今早渔民们来送新捕的鱼,说“情义泉的水,浇出来的麦子格外香”。有个扎总角的小娃还奶声奶气地说:“阿爷说,这泉是敖爷爷变的,他是最懂情的佛。”
唐僧的手指轻轻拂过《人间经》上的字迹,从“给李奶奶送汤”到“帮邻居补屋顶”,从“教娃认字”到“陪老人说话”,一笔一画,都是活色生香的人间。他想起当年在藏经阁说“觉知七情即是觉悟”,如今看来,众生早己把这话,过成了日子。
“看那儿。”孙悟空突然开口,拐杖往窗外一点。
众人望过去——卖花姑娘的女儿正扶着个瞎眼婆婆过马路,护街少年的儿子追着个抢糖的小痞子跑,豆腐坊的老夫妻坐在门口晒太阳,手里还剥着给孙儿的花生……夕阳的金辉落在他们身上,每个人都带着股踏踏实实的暖意。
猪八戒嘿嘿笑了,拿起最后一块糖糕,往孙悟空面前推了推。孙悟空没接,只是用拐杖碰了碰他的胳膊。沙悟净把抹布叠好,放在桌角,抬头时,正好对上敖丙的目光。唐僧合上书页,指尖在封面上轻轻敲了敲,像是在说“都记下了”。
没人说“我们做到了”,也没人说“这就是心法时代”。可彼此的眼神里,藏着比千言万语更明了的默契——那些年护着的情,守着的念,终究在人间扎了根,发了芽,长成了一片热热闹闹的佛国。
晚风渐起,吹得桌上的迎春花轻轻颤动。五人慢慢站起身,谁都没回头,一步一步走出了相遇堂。拐杖的笃笃声,哼曲的嘟囔声,抹布的摩擦声,书页的翻动声,渐渐消失在巷口。
门还敞着,夕阳透过爬山虎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桌上的糖糕纸空了,《人间经》的书页被风吹得哗哗响,最后停在那页写满故事的地方,仿佛在说:
不必再见了。
因为处处都是我们,
处处都是佛。
(http://www.220book.com/book/UXJ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