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光阴,如白驹过隙。长安的朱雀大街依旧车水马龙,只是当年的青石板被磨得更亮,茶馆的说书人换了几代,连护城河边的柳树,都己亭亭如盖。)
大慈恩寺的藏经阁里,一位白发书生正伏案疾书。他是唐砚的后代,唐守拙,手里捧着的《人间经》续篇己近完成,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满了百年间的善举:石敢的后人救了坠崖的商旅,李胖子的孙子开了救济坊,沙默的徒弟在西域修了路,敖舟的传人走遍江河义诊,还有无数不知名的百姓,在饥荒时分粮,在战乱时护孤,在风雪里递暖……
“呼……”唐守拙放下狼毫,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烛火摇曳,映得他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案头的琉璃盏是祖传之物,据说是当年沙爷爷留下的,此刻正散发着柔和的光,照亮最后一页空白。
他望着那片空白,忽然想起祖父唐砚的话:“善念不是故事,是要写进日子里的。”
提笔蘸墨,唐守拙在最后一页缓缓写下:
“所谓轮回,不是重复过去,是让每个时代都有人接过‘善’的接力棒。它不必是惊天动地的伟业,或许只是分出去的半个馒头,扶一把的蹒跚脚步,记一句‘要做好人’的叮咛。当年的五位英雄,早己化作人间烟火里的光,在每个愿意伸手的人掌心流转。”
写完最后一笔,他放下笔,轻轻抚摸着纸页,仿佛能摸到那些字里行间的温度。
窗外传来孩童的笑闹声。唐守拙推开窗,月光如水般洒进来,落在藏经阁的石阶上。
街角处,五个少年正并肩走过:一个举着木棍,在灯下比划着什么,是石敢的后代;一个拎着食盒,边走边给路边的乞丐递糕点,是李胖子的孙子;一个拿着扫帚,默默扫着街角的落叶,是沙默收养的孤儿;西游记的冒险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西游记的冒险最新章节随便看!一个背着药箱,脚步匆匆像是要去出诊,是敖舟的传人;还有一个捧着本子,正低头记录着什么,是他自己的小儿子。
他们说着笑着,偶尔停下来帮老奶奶提篮子,给迷路的孩童指路,动作默契得像演练过千百遍。月光落在他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竟与藏经阁壁画上那五个西行的身影渐渐重合——一样的少年意气,一样的眼里有光。
“爷爷,您看!”小儿子忽然抬头,指着天边,“那是什么光?”
唐守拙抬头望去,只见夜空里,琉璃盏的光芒与月光相融,化作一道温柔的银辉,轻轻洒在长安的屋顶上、街巷里、每个人的肩头。那光芒里,仿佛有孙悟空的棍影闪过,有猪八戒的笑声传来,有沙悟净的扫帚轻扫,有敖丙的银枪流光,还有唐僧的经文低语。
他忽然明白,最好的结局,从不是五人永远相守,不是将善念锁在某个时代。而是让“向善”这两个字,像种子落在土里,在轮回中生根发芽,长成漫山遍野的花;像江河汇入大海,在岁月里奔涌不息,滋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人。
就像此刻,街角的少年们不知何为“五圣”,却懂得“该出手时就出手”;百姓们忘了当年的英雄模样,却记得“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连牙牙学语的孩童,都会在拿到糖果时,下意识地分给身边的同伴。
这或许就是当年五人献祭时,藏在心底的期盼——不必被铭记,只需被传承。
唐守拙关上窗,将《人间经》续篇放进藏经阁的密柜。柜里,当年的《人间经》静静躺着,新篇与旧篇并排,像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烛火渐渐熄灭,天光微亮。长安的第一缕晨曦爬上藏经阁的金顶,街上开始有了叫卖声,馄饨摊的热气混着花香飘来,一切都和百年前、千年前一样,平凡,却充满生机。
(http://www.220book.com/book/UXJ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