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5章 铜镜

小说: 朱元璋大帝   作者:丽娜来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朱元璋大帝 http://www.220book.com/book/UYLL/ 章节无错乱精修!
 

晨光斜切过军帐,将沙盘上那枚沉入湖心的黑子影子拉得细长如针。朱元璋站在案前,指尖仍残留着昨夜拓印“壬”字时渗出的血痕,干涸后泛着暗褐。他没有动,目光落在铜镜上——那面从濠州带出的旧镜,边框铜绿斑驳,映出他左眉骨的箭疤,也映出帐内空荡的角落。

就在他抬手欲拭镜面时,一道轮廓自镜中掠过。

不是他的影子。

那人影极淡,似水波晃动间一闪而过的倒影,肩线宽厚,头戴兜鍪,身形竟与他自己有七分相似,却又分明不是。朱元璋的手停在半空,指节绷紧,指甲再次掐进掌心旧疤,但这一次,他没有低头看血。

他缓缓收回手,不动声色地退后半步,仿佛只是寻常整理衣襟。帐内无人,亲兵巡更己过,炭盆余烬微红,铜镜静立如常,再无异动。

可他知道,刚才那影,是冲着他来的。

他转身走向卧帐,脚步沉稳,未唤任何人。片刻后,两名亲卫奉命将铜镜抬入内帐,原封不动置于案侧,镜面朝墙。朱元璋只说一句:“此物随我多年,勿使人触。”

亲卫退下后,他独自立于镜前,凝视那被遮蔽的镜面。他不看影,而是看铜锈的走向——那些年久氧化的绿纹,像藤蔓般缠绕边框,而在右下角,有一道极细的划痕,新得几乎不可见。他伸出食指,轻轻抚过,指腹传来一丝微不可察的凸起。不是铜匠刻痕,是人为刮擦,像是有人曾用指甲或刀尖,在镜背做过记号。

他收回手,眼神未变。

同一时刻,马秀英正穿过营地西侧的医帐。她手中提着一只陶罐,内盛温药,名义上是为徐达调理旧伤,实则借机巡查朱元璋下令封锁的几处死角。昨夜三具浮尸之事己传开,军中暗流涌动,她不能坐等消息发酵。

医帐角落堆着换下的帐布与污衣,她蹲下身,指尖拨开一团湿泥。忽然,一点猩红刺入眼帘。

她拈起那物——半截指甲油,长约寸许,质地如凝脂,色泽猩红欲滴,凑近鼻端,气味辛烈带腥,不似寻常胭脂。她眉头微蹙,这油膏她认得,西域商队所贩,价比金粉,军中无人用得起。但三日前,她曾见孙德崖妾室梳妆时,以银簪挑取少许,涂于指尖,炫耀于众妇之间。

她将油膏裹入绢帕,藏入袖中,起身时,目光扫过地面淤泥。那里有一串浅印,非靴底所留,倒像是赤足或软履蹭过,湿泥微陷,边缘尚新。她未声张,只将药罐交予医官,转身离去,步履如常。

入夜,朱元璋独坐帐中,案上摊着三份水道图,皆为李善长所绘,真假难辨。他未看图,而是盯着铜镜的背面。他命人取来细砂纸与油布,亲自擦拭镜框,动作极缓,仿佛在清理一件祭器。砂纸磨过那道新划痕,铜屑簌簌而落,露出底下一丝极淡的朱砂红。

他停手。

这不是记号,是信号。

有人在镜上做了手脚,让光影在特定角度折射出异影,诱他生疑。可若只是扰乱心神,何必用朱砂?朱砂辟邪,亦可通灵,在军中却多用于封印文书或标记毒物。此人懂规矩,也懂人心。

他忽然起身,走到帐门,掀帘而出。

夜风扑面,带着湖腥与炭灰味。他沿着营帐外围缓步而行,目光扫过每一处岗哨、每一堆篝火。亲兵换防有序,口令清晰,表面无异。可当他行至西北角瞭望台下,忽见一具尸体横卧于石阶旁。

是今晨失踪的巡逻兵。

尸体穿着自家军服,甲胄完整,腰刀未出鞘,面上无伤,唇色如常。法医赶来查验,翻眼、探鼻、切脉,最终摇头:“无外创,无中毒迹象,五脏如常,似……自然毙命。”

朱元璋蹲下身,手指探入死者耳道。指尖触到一丝黏腻,取出时,沾着灰白色浆状物,质地细腻,略带金属腥气。他凑近嗅了嗅,不是石灰,也不是香灰——是铜锈混合了某种草药粉末,研磨极细,近乎膏状。

他站起身,目光缓缓扫向军营深处。

这不是毒,也不是巫蛊。这是“引”。

有人用铜锈与药粉制成微末,塞入耳道,令其在特定时辰昏厥,再以极轻手法使其心跳骤停,不留痕迹。手法之精,非寻常细作所能为。而铜锈……他忽然想到铜镜上的划痕。

镜与耳,同源。

他返回卧帐,命人取来军中所有铜器清单——铜锅、铜灯、铜镜、铜铃。逐一排查后,发现三日前,有两面铜镜被送至军匠处抛光,其中一面,正是他曾置于军议堂外的备用镜,专供亲兵整容之用。

他命人召来军匠。

军匠战栗禀报:“那镜……打磨时发现背面有暗槽,内填蜡封,己启封,蜡中裹着一粒铜珠,不知何用。”

朱元璋闭目片刻,再睁眼时,目光如铁。

“将所有铜镜收回,未经查验者,一律封存。凡接触过镜面者,三日内不得近我十步之内。”

他转身走向铜镜,伸手将镜面缓缓转回。镜中映出他自己的脸,左眉骨疤痕清晰,眼神冷峻。他凝视良久,忽然抬手,蘸了指尖的血,在镜面上写下“孙”字。

血痕蜿蜒,如一道裂口。

镜中倒影未变,可就在血滴滑落的瞬间,他眼角余光瞥见——那血痕的流向,竟与镜中“他”的眉骨走向不一致。

镜中人,没流血。

他猛地后退一步,手己按上腰刀。

可镜中一切如常,血痕下坠,映像同步,仿佛刚才的错位只是光影幻觉。

他站在原地,呼吸未乱,心跳未促,可他知道,有人在用铜镜,窥视他的一举一动,甚至……模仿他。

他取来油布,将铜镜层层包裹,置于案底。又命亲卫取来朱砂、黄纸、符笔,却未画符,而是将朱砂细细研磨,混入灯油之中。灯芯点燃后,火光微红,照得帐内一片暗赤。

他坐于灯下,提笔写令:“即日起,所有军令改由手势传递,口令每日三更更换,传令兵须经马氏验明耳道方可通行。”

令毕,他将纸条折起,放入陶罐——正是马秀英今晨所提之罐。他封好罐口,命亲卫即刻送往徐达帐中。

亲卫领命而去。

帐内只剩他一人。他走到铜镜前,缓缓揭开油布一角。镜面幽暗,映出他的半张脸。他盯着镜中双眼,一字一句道:“我知道你在看。”

镜中人也张嘴,唇形相同。

他忽然抬手,将陶罐中的药液倒入铜镜背面的凹槽。液体渗入铜锈,发出极轻微的“嘶”声,像是金属在呼吸。

他退后一步,静立不动。

帐外,风渐起,吹动帐帘,一道人影掠过地面——不是他的。

他未回头,只将左手缓缓按在案上,指尖压住那张未焚的水道图,图上“回湾”二字,正被灯影拉长,如蛇吐信。

马秀英回到帐中,取出那半截指甲油,置于灯下。她以银簪轻挑,膏体微融,露出内里一丝金线——极细,如发丝,却是西域特制的密写药线,遇热则显字。她将油膏置于炭盆边缘,片刻后,金线微微发亮,显出两个极小的字:“壬九”。

她瞳孔微缩。

“壬九”非年号,非地名,而是孙德崖私印的暗记编码。她曾在其妾室妆匣夹层见过此印,用于标记私藏银票。

她立刻起身,欲出帐报信,却在掀帘时顿住。

门缝外,一滴水珠正从檐角落下,砸在石阶上,碎成西瓣。可今夜无雨,檐上干燥。

她缓缓抬头。

上方横梁阴影里,一只铜铃静静悬挂——那是军中用于报更的旧铃,早己停用。可此刻,铃舌微晃,仿佛刚被人触碰。

她未动,只将油膏藏入袖中,右手悄然按上腰间布鞋内侧——那里,缝着一截朱元璋早年手谕的残角,墨迹己淡,针脚却密。

她低头,看着那滴水珠的残迹。

水痕未干,呈弧形延展,像一只脚印的轮廓,边缘微微发红,似混了极淡的朱砂。

作者“丽娜来到”推荐阅读《朱元璋大帝》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UYL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朱元璋大帝 http://www.220book.com/book/UYL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