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7章 泥浆

小说: 朱元璋大帝   作者:丽娜来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朱元璋大帝 http://www.220book.com/book/UYLL/ 章节无错乱精修!
 

晨雾渐散,洪泽湖面浮着一层薄灰,像未燃尽的纸灰被风推着贴在水面。蓝玉战船悬旗未落,半杆朱旗卡在桅杆中段,随风拍打,发出沉闷的响。朱元璋立于高台边缘,未再看那船,只将手中灯笼轻轻一折,加了一道竖痕,便递与亲兵。灯笼纸面三折一压,边缘微卷,褶皱如刀刻。

他转身走下石阶,靴底碾过湿泥,留下深印。昨夜江风带雨,地皮吸饱了水,踩上去软而滞重。营中巡哨己换防三轮,兵卒列队行过校场,脚步整齐,甲叶轻响。一名士兵抬腿跨过水洼时稍慢,左靴底粘着一团青灰泥浆,半干不湿,在晨光下泛出微绿光泽。

徐达正巡至校场东侧,目光扫过队列,忽停在那士兵脚上。他蹲下身,未言语,只伸手抠下一块泥团。泥质细腻,夹杂着极细的贝壳碎屑,在指腹间碾开,留下滑腻感。他眉头微动,起身走向工造营旁的地形沙盘,将泥块置于盘北湾标记处,又取来一罐昨日从张士诚老寨外围取回的淤泥样本,两相对照,色泽质地竟如出一辙。

他未声张,命亲兵取来陶罐,将泥块封入其中,罐底以刀尖刻下“壬寅三更取”五字。字迹深而利,入陶三分。罐子藏入营帐暗格,外覆油布,再压上一卷未拆封的军械清单。

朱元璋在帐中听取夜哨回报,闻徐达求见,便令入内。徐达进帐,未行礼,只将手中另一块泥浆呈上,置于案前。

“张士诚的人,来过。”

朱元璋指尖轻触泥块,捻了捻,贝壳碎屑在指间发出细微的摩擦声。他抬眼:“何处渗入?”

“北湾浅滩。”徐达道,“水道迂回,芦苇密布,寻常战船难行,但小舟可潜。昨夜换防士兵中,有三人靴底带此泥,皆属左翼轻甲队,驻守西营门。”

朱元璋沉默片刻,忽问:“可查过他们换防路线?”

“查过。按令行进,无偏移。但西营门外浮桥,昨夜曾断一节,临时以木板搭接,守桥卒称‘晨雾大,未细察’。”

“未细察?”朱元璋冷笑,“雾再大,也遮不住脚底踩的是泥是水。”

他起身,踱至沙盘前,目光落在北湖水域。湖面宽广,中央航道为朱军所控,但北岸芦苇荡绵延十余里,深处可藏千人。若敌军借小舟潜渡,换上我军衣甲混入,再于夜中传递消息,确可神不知鬼不觉。

“张士诚想断我粮道,却先派人探我虚实。”他低语,“可他不知,我正缺一个由头。”

徐达抬头:“主上之意?”

“放风。”朱元璋转身,目光如刃,“就说粮道受胁,主力南移,避其锋芒。”

徐达微怔:“南移?”

“对。南移。”朱元璋走回案前,提笔蘸墨,写下一纸军令:“命工造营即日拆解铁索阵,主力三日内渡江南下,暂避张士诚水师锋芒。”字迹工整,语气沉痛,末尾加盖虎符印。

他将令纸交予李善长:“你亲自拟,三份抄本,一份存档,一份发各营,一份……让蓝玉的亲兵‘顺手’拿去。”

李善长接过,未多言,只将令纸折好,收入袖中。他转身欲出,朱元璋忽又唤住:“慢。令中提‘南下’,可调兵,走北湖。”

李善长顿步,回头,眼中微光一闪,随即低头:“属下明白。”

帐外风起,吹动旗杆上的令旗,猎猎作响。徐达出帐后,立即召集常遇春,密授军令。当夜三更,轻甲精锐五百人,卸甲束刃,乘无旗小舟,悄然北渡洪泽湖。舟行无声,仅以竹篙点水,避开战船巡弋路线,首入芦苇荡深处。

他们在北岸插立空营旗号,堆起假灶,燃起微火,制造主力驻扎假象。每面旗帜皆按朱军制式,唯旗杆稍短,风起时倾斜角度略异,若远观,几可乱真。

朱元璋未归帐,独坐沙盘前,手中把玩一枚铜钉。这是今晨验马时,从传令兵战马蹄铁上新嵌的铜钉取下。钉头刻有细纹,非军中制式,而是民间马具铺私造标记。他指尖钉纹,忽问身旁亲卫:“换马时,可有人查验蹄铁?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朱元璋大帝 ”

“回主上,马夫例行擦拭,未察钉痕。”

“未察?”他轻笑,“那就让他们察去。”

他命人将铜钉重嵌马蹄,且专挑往北湖送信的传令兵使用。钉痕入地,必留痕迹,若敌军追踪,自会循迹而至——而那痕迹,正指向空营。

三日后,晨光初透。

湖面突起浓雾,白茫茫一片,十步之外难辨人影。主营中军帐内,朱元璋正批阅军报,忽闻外头一阵骚动。亲兵急入,低声禀报:“蓝玉部战船,起航了。”

朱元璋搁笔,起身出帐。雾太大,望不见湖心,只听得水波轻响,偶有桨声断续。他立于高台,手扶栏杆,静听。

片刻,歌声传来。

调子低缓,曲不成章,却是哄婴入睡的谣。一个男人哼着,声音沙哑,却极轻柔。那歌谣随雾飘来,断断续续,却清晰可辨。

朱元璋神色未变,只将手缓缓按在腰间刀柄上。他知道是谁在唱。

蓝玉。

那歌谣,他听过一次——三年前,太子朱标病中夜啼,马秀英彻夜未眠,轻哼此调。当时帐中只有三人:马秀英、朱标,还有在门外值守的蓝玉。

如今,他在战船上唱起这调子,方向却首指主营。

朱元璋未动,只低声问:“徐达何在?”

“巡营未归。”

“传令,封锁主营西周,弓弩手就位,但——无令不得放箭。”

亲兵领命而去。朱元璋仍立于台前,雾气沾湿了他的发梢,一滴水珠顺眉骨疤痕滑下,落于左眼。他未擦,只凝神听那歌声。

歌谣忽止。

水声再起,是船桨划动的节奏,由远及近,稳定而坚定。一艘战船破雾而出,船头立着蓝玉,甲胄未卸,手扶刀柄。船行至主营码头三十步外,停住。他未下令靠岸,也未呼喊,只静静站着,目光穿透雾气,望向高台。

朱元璋迎上那目光。

两人相望,无言。

片刻,蓝玉缓缓抬手,指向主营方向,嘴唇微动,似要说话。

就在此时,湖风骤转。

雾被撕开一道口子,阳光斜射而下,照在蓝玉战船甲板上。那里,一滩黑血正从缝隙中缓缓渗出,顺着木纹流向船沿,滴入水中,晕开如墨。血迹未干,边缘泛紫,显然刚流不久。

朱元璋目光微动,未言。

蓝玉却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传来:“主上——昨夜北湖,可曾听见鼓声?”

朱元璋未答。

蓝玉也不等答,只缓缓转身,命船调头。战船逆雾而行,渐渐隐没。歌声再起,仍是那调子,只是这次,节奏微变,末尾拖长,像一声叹息。

主营校场,徐达匆匆归来,手中提着陶罐。他登上高台,将罐子置于朱元璋面前。

“壬寅三更。”他低声道,“泥浆未动。”

朱元璋俯身,指尖轻抚罐口封泥,触到一道细微划痕——是有人曾试图开启,但未成功。

他抬头,望向湖面。

雾又合拢,白茫茫一片,仿佛刚才的船、血、歌谣,皆未存在。唯有风掠过旗杆,发出轻微的震颤。

徐达站在他身侧,手按刀柄,目光沉静。

朱元璋忽然道:“传令常遇春,按原计,三更渡湖,目标——北湾水寨。”

徐达点头,转身欲去。

朱元璋又唤住他:“等等。”

他从怀中取出那枚铜钉,递过去:“钉入他战马蹄铁。”

徐达接过,铜钉在掌心微凉。他未多问,只将钉子收入袖中,大步离去。

朱元璋立于高台,望着湖心。雾中,一艘小舟正缓缓靠岸,舟上无人,只有一面半落的旗,随风拍打船舷,发出沉闷的响。

旗面暗色,绣着龙纹,边缘镶金。



    (http://www.220book.com/book/UYL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朱元璋大帝 http://www.220book.com/book/UYL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