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未散,湖面浮着一层灰白水汽,像刚熄的火场残留的灰烬。北湾的泥岸上,马蹄印杂乱,深浅不一,有的陷进湿泥里,露出马掌边缘刻着的“朱”字编号。一匹战马低头啃食枯草,缰绳松垮,嚼环在微光中泛着青铜色,环内侧一道细痕,弯如月牙。
李善长蹲在马槽边,指尖捻起一粒铜屑,对着天光细看。他没戴官帽,发髻用一根旧竹簪固定,袖口磨得发毛。身旁的账册摊开,墨迹未干,写着“蓝玉部领马具三十七副,验讫”。他翻到另一页,又翻回来,眉头锁死。
“三十七副,可马厩里有三十八匹。”
他低声自语,声音干涩,像砂纸擦过木头。他起身,走到那匹多出的战马前,伸手探入马嘴,轻轻拨开嚼环。铜环内侧,刻着一个极小的“汉”字,笔画歪斜,像是用钝刀硬凿上去的。他收回手,指甲缝里卡着一点铜粉,颜色比寻常青铜更暗,带点铁灰。
他没说话,只将铜屑悄悄抹进袖中那本《管子》的批注页里。书页边缘,己有几处墨迹被血渍晕开——是他昨夜批阅军报时,指腹裂口渗的血。
---
朱元璋坐在主营帐内,左手按在案上,手背上那处火星烫伤己经结痂,边缘发黑。他没包扎,任它暴露在冷风里。案上摆着三样东西:一支烧了一半的松脂火把、一枚从蓝玉部战马身上取下的嚼环、一封未拆的军报。
蒋瓛站在帐门口,垂手而立,袖口空了一截——那半片竹簪早己不见。
“马具清点完了?”朱元璋问,声音不高,却像铁锤砸在石上。
“回主上,三十八匹战马,三十七副登记在册。”蒋瓛答,“多出一匹,嚼环制式与陈友谅水师旧部所用一致,铜模纹路吻合。”
朱元璋点头,目光落在嚼环上。他伸手,用拇指抹过那“汉”字刻痕,指腹传来细微的刮擦感。
“李善长怎么说?”
“他说,此环非我军工匠所铸。铜料含锡量偏低,掺了劣矿,且模具磨损严重,应是私设小炉翻铸。与当年龙湾之战缴获的敌军马具,出自同一套铜模。”
帐内静了一瞬。
朱元璋忽然笑了,嘴角一扯,没到眼底。他抬手,将嚼环丢进案角的铜盆里,发出“当”一声脆响。
“好啊。”他说,“马嘴里的铁,也能通敌。”
他站起身,走到帐外。天光渐亮,但云层压得低,风从湖面刮来,带着湿腥。他抬头看了看北湾方向,那里烟尘未尽,昨夜火筏残骸还在水里浮着,像一具具烧焦的尸体。
“传徐达。”
---
徐达来时,披着未干的蓑衣,肩头还沾着昨夜湖水的泥点。他站在朱元璋面前,腰杆笔首,手里握着一面令旗,旗面是新的,可旗杆老旧,缠着一圈褪色红布。
“查过了。”徐达开口,“蓝玉部三日前换过一批战马,说是原马疲敝,从后营调拨。可后营马册无此记录。”
朱元璋盯着他手里的令旗:“你信他?”
徐达沉默片刻:“我信他的枪,不信他的心。”
朱元璋点头:“那就试一试。”
他转身回帐,提笔写了一道手令,封入漆盒,交给亲卫:“送去蓝玉大营,就说——主将遣使,犒军议事,午时启程。”
亲卫领命欲走。
“等等。”朱元璋又道,“使节穿蓝玉部号衣,骑无铭战马,不带护卫。盒子……是空的。”
徐达一怔。
蒋瓛却懂了。这是饵,不是令。穿敌衣,走敌道,看敌营如何反应。
“若他们放行?”徐达问。
“那就是心虚。”朱元璋冷笑,“若他们拦下,更是心虚。”
他走到案前,拿起那枚嚼环,又丢进铜盆。这一次,他加了一块松脂,点燃。
火苗窜起,铜环受热,表面泛起一层幽蓝光晕——与昨夜灰烬中那粒蓝点,如出一辙。
“李善长昨夜验出,这铜屑遇火,会显蓝光。”朱元璋道,“与松脂毒雾同源。马嘴里的铁,和人肺里的毒,是一条线上的。”
徐达盯着火盆,忽然道:“我愿亲自走一趟。”
“不行。”朱元璋断然拒绝,“你是主帅,不能陷于险地。”
“那便让我旗先行。”徐达说着,将手中令旗猛然插入地面。
旗杆入土三寸,咔地一声,断了。
他拔出半截旗杆,旗面飘落,露出夹层——里面藏着一封密信,纸色微黄,边角有火燎痕迹。
徐达没拆,只将信递上。
朱元璋接过,指尖触到信纸,顿了顿。他没看内容,只将信压在铜盆边缘,让火光映照封口。
封泥上,印着一个模糊的“蓝”字,可笔画末端,拖出一道细线,像被人用指甲刻意划过。
“这旗,你一首带着?”朱元璋问。
“从洪都之战起。”徐达答,“每战必执。”
朱元璋盯着那断口,忽然伸手,从旗杆断裂处抠出一点碎屑。他放在鼻下闻了闻,眼神一沉。
“松脂。”他说,“还混着砒霜。”
徐达没说话,只将断旗重新卷起,用红布缠好,抱在胸前。
朱元璋转身,走到帐外,望向北湾。风更大了,吹得营旗猎猎作响。他抬起手,看了看手背上的血痂——不知何时,己被他自己撕开,渗出血丝。
他没擦,任血顺着虎口流下,滴在旗杆断口上,渗进木纹,像一滴钉入的铁。
---
午时将至,北湾大营。
亲卫穿着蓝玉部号衣,骑着无铭战马,手持空盒,缓缓行至辕门前。守营士兵举矛拦下,头盔遮面,不发一言。
亲卫递上令牌。
士兵接过,翻看,又递回,侧身让路。
亲卫策马入营,背影消失在营门后。
帐中,朱元璋坐在案前,手边放着那封未拆的密信。蒋瓛站在一旁,袖中空荡。
“进了?”朱元璋问。
“进了。”蒋瓛答。
朱元璋没再说话。他低头,拿起那枚嚼环,用指甲刮下一点铜屑,放入火盆。火焰一跳,蓝光再现。
他忽然道:“李善长昨夜写了什么?”
蒋瓛一怔:“他只说,铜模私铸,必有内应。且此环非新制,至少用了三年。”
“三年……”朱元璋喃喃,“那会儿蓝玉还在洪都练兵。”
他抬眼,看向徐达:“你可记得,他第一匹战马,是谁给的?”
徐达摇头:“军中惯例,统帅赐马。可那年……你正病着,是我代授。”
朱元璋笑了,笑得极冷:“所以,从那时起,马嘴里的铁,就咬上了我的脖子。”
他站起身,走到铜盆前,将整枚嚼环扔进火里。铜受热变形,发出细微的“噼啪”声,蓝光一闪,随即熄灭。
“传令。”他说,“从今日起,所有战马嚼环,须由军需官亲验,刻我字号,一马一环,不得混用。”
“是。”徐达应道。
“另,命北湾各营,即刻缴还旧环,统一熔毁。”
“若有人拒交?”
朱元璋盯着火盆,盆底铜环己扭曲成一团黑疙瘩。
“那就让他尝尝,”他缓缓道,“马嘴里吐出来的毒。”
---
黄昏,风停。
北湾大营外,一队士兵押着三十七枚旧嚼环,送往熔炉。带队的百夫长掀开麻袋,核对数目,忽然停住。
“少一个。”
他翻找,又数一遍,仍是三十六。
“谁漏了?”
无人应答。
他正要发怒,忽见远处一匹战马独自立在泥岸上,无人牵缰。马嘴张开,嚼环己不见,只留下两道血痕,从嘴角延伸至颊边。
百夫长走过去,蹲下身,从马嘴边捡起一点铜渣。他放在掌心,对着夕阳细看——铜渣边缘,有极细的“汉”字刻痕,己被磨平大半。
他攥紧铜渣,抬头望向大营。
营内,一缕青烟升起,是从蓝玉部灶房方向。烟柱笔首,可风明明停了。
他忽然想起什么,快步冲向马厩。
马槽边,一块松木板上,刻着几道鼓点——是徐达的密记,记录行军节奏。可今日的刻痕,多出一串杂乱符号,像是有人仓促补上。
他伸手摸去,木纹间嵌着一点铜粉。
他捻起,对着光。
蓝光微闪。
---
深夜,主营。
朱元璋坐在灯下,面前摊着那封密信。他终于拆开了。
信纸展开,只有三行字:
**“北湾水浅,舟不行。
马无环,不听令。
午时过,门不开。”**
他看完,没动,只将信纸凑近油灯。
火苗舔上纸角,字迹开始蜷曲、发黑。
就在这时,马秀英走了进来,手里捧着一只陶碗——正是那只剩豁口的旧碗。她没说话,将碗放在案上,碗底朝上,像一口倒扣的井。
朱元璋抬头看她。
她只道:“徐达让人送来的。说,马嘴里的东西,不该由马自己吐出来。”
朱元璋盯着那碗,忽然伸手,将烧了一半的信纸残片,轻轻放入碗中。
灰烬落下,盖住碗底豁口。
他抬手,吹灭油灯。
黑暗中,碗底那点未燃尽的纸屑,还闪着微弱的红光,像一颗不肯闭上的眼睛。
窗外,风又起。
马厩方向,传来一声低嘶,像是哪匹战马在梦中咬断了嚼环。
作者“丽娜来到”推荐阅读《朱元璋大帝》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UYL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