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章 变迁里的涟漪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叶落归巷甜糕正暖 http://www.220book.com/book/UZLO/ 章节无错乱精修!
 回忆已续写篇章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清晨的露水还挂在梧桐叶上时,彤彤家铺子的木门就“吱呀”开了。母亲正把刚蒸好的梧桐糕摆进竹篮,白雾缭绕中,她忽然叹了口气:“房东刚才来说,下个月租金要涨三成。”

彤彤捏着蒸笼布的手顿了顿,蒸汽模糊了眼镜片。她看着墙上挂了二十年的价目牌,“梧桐糕一元一个”的红漆早己斑驳,旁边还贴着她小时候画的梧桐树简笔画。“要不……我们也搬去新区吧?”母亲的声音带着犹豫,“听说那边超市里也能租摊位。”

“不搬。”彤彤摘下眼镜擦了擦,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很,“这铺子在老巷口,阿婆们买惯了,搬走她们该找不到了。”她转身从柜子里翻出账本,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数字,“我多接些网上订单,总能撑过去的。”

小杰在老木匠铺子里找到彤彤父亲时,老人正对着一堆木料发愁。刨子放在旁边落了层薄灰,墙上挂着的榫卯结构图被岁月浸得发黄。“小杰来啦?”老木匠放下手里的卷尺,指节因为常年握工具而有些变形,“你看这些木料,现在年轻人都爱买现成的板式家具,这手艺怕是要带进棺材了。”

铺子里堆着些未完工的木凳,凳腿的弧度流畅自然,是老木匠用了半辈子的手艺。小杰摸着凳面光滑的木纹,突然想起小时候,他的书桌就是老人亲手做的,抽屉里总藏着彤彤偷偷放的梧桐糕。“叔,改造项目里有老宅修复的活儿,门窗、木梁都得用老手艺,您愿意来领头吗?”

老木匠的眼睛亮了亮,随即又暗下去:“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个?费时又不赚钱。”他拿起刨子比划了一下,木花簌簌落下,“你爸以前总说,手艺就像老巷的石板路,走的人少了,自然就荒了。”

这话像根针,轻轻刺在小杰心上。他沿着老巷往回走,看见墙根下坐着几个纺织厂的老工人,搪瓷缸里的茶泡得发黑,话题总绕不开当年的厂子。“还记得王师傅吗?前阵子走了,临终前还念叨着车间的织布声。”“以前发工资那天,厂门口的夜市可热闹了,现在连卖冰棍的都不光顾了。”

小杰站在巷口听着,突然发现自己画了无数次的改造图纸,从来没画过这些坐在墙根下的老人,没画过他们茶缸里的岁月,没画过他们眼里的怀念。图纸上的线条再精准,也量不出故乡在人心里的重量。

午后的暴雨来得又急又猛,小杰冒雨去查看老宅的屋顶,却在巷口看见彤彤抱着相机跑过。她把相机紧紧护在怀里,另一只手撑着快被风吹翻的伞,正往纺织厂方向跑。“这么大的雨,你去哪儿?”小杰追上去把伞往她那边倾。

“去拍老烟囱!”彤彤的裤脚己经湿透,眼睛却很亮,“小时候你说这烟囱像巨人的铅笔,能在天上画云彩。我怕雨太大,把墙根的爬墙虎冲掉了。”她举着相机冲进雨里,镜头对准被雨水冲刷的红砖烟囱,按下快门的瞬间,一道闪电照亮她专注的侧脸。

雨停后,两人在老铺子屋檐下避水,脚下的水洼里倒映着梧桐树叶的影子。彤彤翻出相机里的照片给小杰看:老烟囱的裂缝里长出的小草、纺织厂门口磨得发亮的石墩、老木匠布满老茧的手握着刨子……每张照片下面都标着日期和简单的注解,像本时光的日记。

“你看这张。”彤彤指着一张照片,画面里是纺织厂的旧机床,锈迹斑斑的齿轮间卡着半片梧桐叶,“王伯说,这台机器当年是他操作的,最高纪录一天织出三十米布。他儿子现在在城里开网约车,嫌这活儿又脏又累。”

小杰的心沉了沉。他想起昨天开发商发来的邮件,催促他尽快确定拆迁范围,字里行间都是“效率”“利益”“现代化”。可他看着照片里的旧机床,看着彤彤镜头下那些被时光打磨的细节,突然怀疑自己追求的“进步”,是不是把最珍贵的东西当成了绊脚石。

暮色渐浓时,彤彤母亲端来两碗姜茶,热气在碗口氤氲。“尝尝这个,驱驱寒。”她笑着说,“你们小时候总在雨里疯跑,每次都要喝这个才肯回家。”姜茶的辛辣混着暖意滑进喉咙,小杰看着窗外重新亮起的老巷灯火,突然有了个念头。

他掏出手机给设计院打电话:“方案我要改。”电话那头传来惊讶的声音,他却望着彤彤镜头里的老烟囱,语气格外坚定,“有些东西不能拆,它们是小镇的根。”

窗外的梧桐树叶被风吹得轻响,像是在回应他的话。彤彤端着姜茶的手顿了顿,眼里的光温柔又明亮,她知道,有些属于小镇的温暖,正在这场雨过后,悄悄重新生长。



    (http://www.220book.com/book/UZL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叶落归巷甜糕正暖 http://www.220book.com/book/UZLO/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