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堂的后堂弥漫着浓郁而复杂的药香。高高的药柜如同一面巨墙,无数小抽屉上贴着天书般的药名。陈掌柜并没有因为赵欣欣年纪小又哑巴而敷衍,反而教得格外认真和耐心。
“丫头,看这个。”陈掌柜拈起一片晒干的、边缘微微卷曲的褐色叶子,“这是陈皮。就是橘子皮晒干陈化所得。性温,味苦辛,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你闻闻。”
赵欣欣凑近,一股熟悉的柑橘清香混合着药味钻入鼻腔,她用力点头表示记住了。
“嗯,这味道……炖肉放点去腥增香绝对棒!化痰?阿奶的咳嗽说不定能用上!”*内心的小人儿立刻将美食与药效挂钩。
“这个,”陈掌柜又打开一个抽屉,里面是切成薄片、黄白色的根茎,“茯苓。味甘淡,性平。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你看这切面,细腻紧实者为佳。”
赵欣欣仔细观察,小手忍不住想去摸摸那细腻的质地。
“茯苓糕!茯苓饼!健脾养胃小零食!安排上!” 吃货的DNA在疯狂躁动。
“还有这个,甘草”陈掌柜拿起一小段黄褐色、带着纵纹的根,“味甘甜,性平。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还能调和诸药,是药中的‘和事佬’。”
赵欣欣眼睛一亮,这个她熟!前世药膳常用!她咿咿呀呀地指着甘草,又做了个“放嘴里”的动作。
陈掌柜笑了:“小丫头倒是机灵,知道它甜?尝尝可以,但不能多吃。”他掰了一小点递给赵欣欣。赵欣欣小心地含在嘴里,熟悉的甘甜在舌尖化开,带着淡淡的药香。
“甜!是天然的甜味剂啊!煮汤炖肉放一点,提鲜增甜还养生!完美!”
陈掌柜很惊讶于这个小徒弟的领悟力。她似乎对气味和味道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度。教她辨认药材,往往只需要让她闻一闻,尝一尝(在安全范围内),再辅以简单的描述,她那双大眼睛就能立刻亮起来,用力点头表示懂了。
而且她学得极快,认过的药材几乎不会再忘。更难得的是那份专注和用心,小小的身影总是努力踮着脚,伸着脖子去看药柜高处,小脸绷得紧紧的,生怕错过一个字。
“丫头,你以前……真没人教过你识药?”有一次,陈掌柜忍不住试探着问,看着赵欣欣熟练地将新收的柴胡按长短粗细分开整理。
赵欣欣心里一紧,面上却露出茫然又无辜的表情,摇了摇头,然后指了指自己的鼻子和嘴巴,咿咿呀呀地比划着闻和尝的动作,意思是“我就靠闻和尝记住的”。
陈掌柜捋着胡子,看着小徒弟那副“全靠天赋”的懵懂样子,心里的疑虑渐渐被“捡到宝”的喜悦取代。他越发觉得,收下这个哑巴小徒弟,或许真是缘分,也是济世堂的福气。她心思纯净,学得又快,对药材有天然的亲近感,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赵欣欣在药铺里如饥似渴地学习,赵小山也没闲着。他年纪虽小,却是个极有眼力见的孩子。看妹妹学得认真,他就在药铺前堂帮忙。看到伙计阿福忙不过来,他就主动上前,帮着扫地、擦拭柜台、整理散乱的药包。
阿福起初还怕他毛手毛脚打坏东西,后来发现这孩子手脚麻利,做事勤快又仔细,而且从不乱碰贵重药材,便也乐得让他搭把手。
“小山,帮我把那边的笸箩拿过来。”
“哎!阿福哥,给!”
“小山,门口有些药渣,扫一下。”
“好嘞!”
赵小山跑前跑后,小脸上总是带着笑容。他嘴甜,一口一个“阿福哥”、“陈伯”,勤快又懂礼数,很快赢得了药铺上下的一致好感。阿福更是喜欢这个勤快的小帮手,有时忙完了,还会偷偷塞给他一小块麦芽糖,或者教他认一两种简单的药材。
每日晌午,是兄妹俩的“午餐时间”。赵母总会提前准备好两人的干粮——通常是两个杂粮饼子,有时里面会奢侈地夹一点点咸菜或者猪油渣。兄妹俩就坐在药铺后门的小台阶上,就着凉水,小口小口地啃着饼子。
赵欣欣一边吃,一边兴奋地跟三哥比划着今天又认识了什么新药材,有什么味道,师父说了什么功效。
赵小山一边听(看),一边用力点头,眼睛亮晶晶的:“妹妹真厉害!师父教的都记住了!那个甘草真那么甜啊?下次我也尝尝!” 他也会跟妹妹讲阿福哥教了他什么,或者前堂来了什么有趣的病人。
简单的饼子,因为有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兄妹间的分享,也变得格外香甜。阳光洒在两个小小的身影上,药铺后巷的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药香和属于少年人的希望。
两个时辰的学习结束,赵欣欣会恭敬地对陈掌柜行个礼(虽然动作笨拙但很认真),然后背上她的小布包(里面有时会装着师父给的、让她回家辨认的几味药材样品),拉着三哥的手,踏上回家的路。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赵欣欣的小脑袋瓜里装满了新学的药材知识,盘算着哪些可以尝试着加入家里的伙食,改善口味又滋补身体。赵小山则叽叽喳喳地说着药铺的见闻,或者憧憬着下次卖了草药再买肉包子吃。
破败的赵家小院,在暮色中亮着温暖的微光。瓦罐里炖煮的骨头汤香气,混合着院子里晾晒的草药清香,远远地飘来,那是家的味道,是努力生活的味道,更是充满希望的味道。赵欣欣知道,她的药铺学徒之路才刚刚开始,但每一步,都踏在通往温饱和家人健康的坚实土地上。
(http://www.220book.com/book/V1M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