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条克的陷落与“巨砲碎金门”的恐怖传说,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整个西亚和东地中海。罗马东方最大的堡垒和 richest 城市易主,带来的震撼是颠覆性的。一首与罗马明争暗斗的波斯萨珊王朝(此时正逐渐取代安息)对此心情复杂,既欣喜于老对手的惨败,又对汉帝国展现出的、足以毁灭城墙的可怕力量深感忌惮。而更西方的大小城邦、部落,则纷纷重新评估着自己的立场。
姜维站在安条克残破的城头(战后己移交安息军队驻守,汉军顾问团撤回),远眺着西方绵延的群山与地中海耀眼的蓝光,心中并无多少占据城市的喜悦,反而在思考着一个更为宏大的问题:如何将这场战术胜利,转化为帝国持久战略优势?如何确保帝国的影响力能够跨越如此遥远的距离,真正辐射到这片土地?
答案,依旧在于那灰白色的神奇物质——水泥,以及由其构筑的交通网络。
“传令!”姜维的声音在临时督府内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安条克之捷,乃天佑大汉,亦赖将士用命。然,徒据一城,非长治久安之策。帝国之力,在于流通!即刻起,以安条克为西端起点,以蓝氏城、疏勒为东端基点,修筑‘新丝绸之路驰道’!”
他手指重重地点在巨大的西亚地图上:“此驰道,非以往商道可比!需按帝国最高标准:路基宽十丈,夯土为基,上铺碎石,再以水泥浇筑路面,务求平整如砥,雨雪无阻!每隔二十里,设一驿站,兼有兵营、仓库、邮传、惠民医局之能!每百里,择险要处,筑一棱堡或烽燧,屯兵驻守,确保驰道安全!”
“征调当地民夫,以工代赈!安息、新附之罗马裔民、乃至波斯雇工,皆可雇佣!告诉他们,为此路出力者,不仅可得粮饷,日后商税亦可减免!格物院工程博士、工兵营全力技术支持,水泥窑就地建造,所需石灰石、黏土,就近开采!”
命令一出,举世皆惊。在遥远的异域他乡,修筑一条长达万里、标准如此之高、配套设施如此完善的“驰道”,这简首是神灵般的伟业!然而,开局穿越诸葛亮打造华夏帝国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开局穿越诸葛亮打造华夏帝国最新章节随便看!汉帝国以其强大的组织能力、技术优势和无限的决心,开始推动这一浩大工程。
从安条克向东,无数的勘探队员出发,勘测最佳路线。随后,浩荡的工程队伍跟进。开山劈石,遇水架桥(水泥拱桥技术再次大显神威)。巨大的水泥窑在沿线拔地而起,浓烟滚滚,日夜不息。灰白色的水泥路面,如同一条不断生长的巨龙,顽强地向着东方延伸,连接起一片片绿洲、城邦和荒原。
这条“驰道”的修筑,带来的影响是立竿见影且无比深远的:
1.军事上:汉军和安息盟军的调动速度、后勤补给效率成倍提升。一旦任何路段遭遇袭击,驻守棱堡的军队和高速机动的骑兵可以迅速反应。帝国的军事威慑力沿着驰道高效投送。
2.经济上:商队运输成本大大降低,运输量、安全性急剧增加。来自东方的货物更多、更快、更便宜地涌入西亚和地中海市场,同时西方的物产也更容易东输。沿线驿站和新兴市镇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变得空前繁荣。
3.政治上:这条物理上的纽带,将汉帝国的影响力实实在在地“浇筑”在了西亚的土地上。沿途城邦和部落的利益与驰道的畅通紧密绑定,反抗意味着失去财路和安全。帝国的秩序沿着驰道建立起来。
4.文化上:人员往来空前频繁,语言、技术、思想沿着驰道加速交流。汉文、汉语的学习在沿线变得热门。
波斯萨珊王朝震惊地发现,一条汉帝国控制的“经济与军事大动脉”正紧贴着他们的北部边境(安息故地)快速形成,其带来的压力远超一两个边境军团。罗马残存的东方势力更是被彻底分割压制,困守孤城,难有作为。
“驰道贯欧亚”,不仅是一项工程奇迹,更是帝国战略智慧的极致体现。它用水泥和秩序,而非单纯的武力,开始编织一张覆盖旧大陆核心地带的无形巨网。当诸葛亮在洛阳收到姜维关于驰道工程进展的奏报时,提笔批注:“此路通,则西域定,西陲宁。伯约深得朕心。”帝国的意志,通过这不断延伸的灰色道路,坚定地走向世界岛的中央。
(http://www.220book.com/book/V3Y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