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 80 章:日记里的时间戳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顶级背景,谁敢动我试试 http://www.220book.com/book/V42F/ 章节无错乱精修!
 

校纪委的同志用证物袋分装实验日志时,透明塑料袋上的反光恰好映出苏景辞泛红的眼眶。12 本蓝色封皮的日志在桌上排开,每本的右上角都贴着标签,按时间顺序从 2020 年 1 月排到 2021 年 2 月,最后一本的厚度明显变薄,像是被病痛耗尽了力气。

“每一页都有时间戳。” 温清沅戴上白手套,指尖拂过 2020 年 4 月 15 日那页的角落,电子时间戳显示 “18:47:32”,旁边是母亲鲜红的指印,“这是方舱医院的规定,重要记录必须实时存档,还得按手印确认,防止篡改。” 她掏出手机拍下页面,与郑教授申报材料里的流程图做对比,屏幕上的两张图几乎重叠,连线条转折的角度都分毫不差。

日志里的流程图用红笔绘制,分三个阶段标注着激素使用剂量:“轻型→中型(0.5mg/kg)→重型(1mg/kg)”,旁边用蓝笔写着备注:“今日 37 床孕妇体温降至 37.8℃,血氧 95%,证明低剂量方案安全有效。” 而郑教授的申报材料里,不仅流程图的线条粗细完全一致,连备注的位置都一模一样,只是把 “37 床孕妇” 改成了 “某病例”。

“他就是照着抄的!连错别字都一样!” 温清沅突然提高声音,指着母亲笔下的 “分阶段”——“段” 字的第一笔写得格外长,像个小钩子,郑教授的材料里也有同样的笔误。女孩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调出《中华医学杂志》的论文页面,“你看这里,他把‘孕妇’改成‘患者’,却忘了改剂量,还是写着‘0.5mg/kg’,这在常规治疗里是不符合指南的!”

苏景辞翻开下一页,2020 年 4 月 16 日的日志里,母亲用黑色水笔写道:“郑助教今天来借资料,有点奇怪,他以前从不关心临床方案。我说这些是待发表的数据,他说‘就看看格式’,还特意拍了流程图的照片。” 下面画了个小小的问号,旁边贴着张便利贴,是母亲随手画的速写 —— 郑明远站在资料柜前,手机举得很低,屏幕正对着文件夹。

“原来他那时候就开始惦记了。” 苏景辞的指尖捏得发白,日志的纸页边缘有轻微的褶皱,像是被母亲反复过。他想起母亲住院时,郑明远来探望,拎着水果篮坐在病床边,说 “您的方案我整理成论文了,等您出院就署上您的名字”,当时母亲还虚弱地笑了笑,说 “谢谢你”。

温清沅的父亲发来段语音,是当年方舱医院的护士回忆:“陈医生总说郑助教‘眼神不对’,有次我们撞见他在办公室抄病例,他说‘帮陈医生分担工作’。后来陈医生的电脑坏了,存方案的 U 盘不见了,还是郑助教帮忙找回来的,现在想想……”

日志里果然有相关记录,2020 年 5 月 2 日那页写着:“U 盘丢失,内有分阶段方案完整版。郑助教说可能是消毒时不小心碰掉了,下午帮我找回来的,文件没少。” 旁边画了个船锚图案,是母亲发现异常时的标记。苏景辞突然想起铁皮柜里的邮件截图,郑明远在 2020 年 5 月 3 日给国外期刊编辑发邮件:“本人原创方案,即将投稿。”

“他早就计划好了。” 苏景辞翻到 2020 年 6 月 10 日,母亲的笔迹开始变得潦草,显然身体己经出现不适:“《柳叶刀》接收论文,通讯作者只写了我。郑助教有点不高兴,说‘团队成果应该加他的名字’,我答应等后续研究成功再补,他才作罢。” 下面贴着编辑部的邮件截图,明确写着 “基于陈岚医生提供的原始数据接受发表”。

最让人心惊的是 2021 年 1 月的日志,距离母亲去世只剩一个月。那页记录着郑明远评副教授的课题:“郑助教用我的‘海岛地区高血压管理’课题申报职称,数据是 2019 年我带他做的,当时他说‘练练手’,没想到首接拿去用了。” 母亲的字迹在末尾变得模糊,像是握着笔的手在颤抖,“念在师生情分,没拆穿。他说以后会‘报答’,希望他能守住底线。”

日志里夹着张泛黄的合影,是 2019 年评职称前拍的。母亲站在中间,穿着白大褂笑得温和,左边的郑明远穿着西装,胸前别着 “优秀教师” 的徽章,右手搭在母亲的肩膀上,姿态亲昵。照片背面有母亲的批注:“2019.11.05,郑明远评副教授,用的是我未发表的课题。”

“他连副教授都是偷来的!” 温清沅的声音带着哭腔,她找出郑明远 2019 年的职称申报材料,核心成果栏里的 “海岛地区高血压管理方案”,与母亲 2018 年的研究笔记完全一致,连采样地点都写着 “701 基地社区”—— 那是母亲负责的辖区,郑明远从未去过。

校纪委的王书记拿起合影,眉头拧成个疙瘩:“我们查了当年的评审记录,郑明远的课题确实被质疑过‘数据来源不明’,是陈医生签了‘团队合作’的证明才通过的。” 他翻到日志最后一页,2021 年 2 月 10 日的记录只有一句话:“希望我的退让,能换他走正道。” 时间戳显示 “22:15:02”,是母亲去世前三天。

实验室的门被推开,郑明远的妻子抱着个纸箱站在门口,里面是他的办公用品。“这是他藏在书房的东西。” 女人的声音带着疲惫,从箱底抽出个 U 盘,“刚才整理时发现的,加密了,我猜你们可能需要。”

苏景辞插入 U 盘,密码提示是 “生日”—— 试了母亲的生日,提示错误;试了他自己的生日,依然错误;最后温清沅输入 “701”,U 盘瞬间解锁。里面是郑明远的私人日记,2020 年 6 月 20 日写着:“陈岚的论文发表了,可惜没带我名字。不过她的方案还有漏洞,我补充点数据,就能变成自己的成果。”2021 年 3 月 5 日:“她走了,正好没人跟我争了。”

“他根本没有愧疚。” 苏景辞的声音冷得像冰,U 盘里还有段录音,是郑明远在院士申报答辩时的发言:“这个方案是我在方舱医院日夜奋战的成果,陈岚医生当时身体不好,很多工作都是我代做的……” 台下的掌声雷动,男人的声音里带着得意的颤音。

温清沅突然指着纸箱角落里的笔记本,封面印着 “医科大学青年教师培训” 的字样,翻开后发现是郑明远的听课记录,2017 年 9 月 12 日那页写着:“陈岚教授的课真精彩,她的病例分析方法值得学习…… 或许可以‘借鉴’一下。”

夕阳透过实验室的窗户,在 12 本日志上投下温暖的光晕。苏景辞将母亲的实验日志按时间顺序排好,最上面放着那张合影,照片里的母亲笑得坦荡,仿佛早己预见今日的结局。他想起母亲常说的话:“科学的道路上,一步都不能假。” 现在看来,这句话成了对郑明远最辛辣的讽刺。

校纪委的同志将所有证据装箱时,王书记突然说:“我们会向教育部申请,撤销郑明远的所有职称和奖项,还要在行业期刊上通报批评。另外,学校决定以陈岚医生的名义设立‘原创基金’,奖励那些坚守学术诚信的研究者。”

苏景辞抱着母亲的实验日志走出实验楼时,温清沅轻轻擦掉他眼角的泪水。晚风掀起女孩的长发,她指着天边的晚霞说:“你看,像不像方舱医院的灯光?” 远处的教学楼上,“严谨求实” 西个大字在暮色中格外醒目,像是母亲在无声地微笑。

他低头看着怀里的日志,2020 年 4 月 15 日那页的红手印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像朵永不凋零的花。苏景辞突然明白,母亲留下的不仅是证据,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真诚与虚伪,也照亮了后来者该走的路。

就像日志最后一页写的:“真相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而那些被窃取的荣耀,终将回到它真正的主人身边,化作永恒的星光,照亮科学的殿堂。

作者“袁老头”推荐阅读《我顶级背景,谁敢动我试试》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V42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顶级背景,谁敢动我试试 http://www.220book.com/book/V42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