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极光列车
极寒的北国地表,白茫茫的冰原延伸至天际。赵敏裹紧防护服,呼出的白气在面罩上凝结成霜。身后,李明、陈默和米沙等人正拖着疲惫的身躯从地下避难所的升降梯爬出,厚重的雪靴在冰层上踩出咯吱作响的脚印。他们刚完成一次深入地底的勘探任务,却未曾料到,地表竟传来一阵诡异的轰鸣声。
“K-07曙光列车!”陈默突然指着远处冰堑边缘惊呼。那列本该停靠在维修站的银色列车正沿着冰缝边缘缓缓滑行,车头灯忽明忽暗,闪烁的节律像极了求救的莫尔斯电码。李明瞳孔骤缩,抓起通讯器呼叫基地,却只收到一片电磁杂音——母体的干扰信号己覆盖了整片区域。
赵敏迅速启动手腕上的量子计算机,指尖在虚拟屏幕上飞速操作。“列车AI被母体残片感染了。”她额角渗出冷汗,数据流在眼前狂涌,“主逻辑被篡改,现在执行的是‘回收胚胎’指令。”屏幕上一串猩红的代码不断跳动,仿佛在啃噬着列车的核心系统。
“胚胎?”米沙攥紧了衣角,这个十二岁的孤儿总能在晦涩的术语中捕捉到最危险的信号。他曾在避难所的旧数据库里见过这个词——母体在末世前收集的数千份人类胚胎样本,被冷冻在K-07列车的绝密舱内。
李明凝视着远处晃动的列车,冰风掀动他破损的战术外套。他转身看向身后那堆从地底带出的残骸——轨道炮的扭曲金属骨架、无人机母巢的焦黑外壳。“以车对车。”他声音低沉却坚定,“拆K-07的后半截车厢,保留磁悬浮引擎。用轨道炮残件和无人机母巢,造一辆能拦截它的列车。”
代号“晨星号”的改造计划在冰原上展开。施工区的临时帐篷外,寒风裹挟着金属碎屑呼啸而过。七十二小时的倒计时开始,团队在零下八十度的严寒中昼夜轮转。
李明亲自指挥拆解K-07。磁悬浮引擎的拆解尤为艰难,陈默带着工程组用激光切割器剥离被冻住的部件,金属碰撞声在冰原上回荡。赵敏则蹲在无人机母巢旁,将密密麻麻的纳米芯片植入列车主控台,她的手指因低温变得僵硬,却仍精准地将每一根数据线接入接口。“生物量子电池必须用神经丝封装……”她喃喃自语,将取自0号罐的神经丝缠绕在电池核心,那些银色的纤维在低温下闪烁着诡异的蓝光,仿佛有生命般蠕动。
武器系统的改装最为凶险。李明站在离子炮残骸前,焦黑的炮管上还残留着与母体机械兽战斗时的灼烧痕迹。他亲手将炮管拆解,与工程组一起将聚焦器改造成极光束切割器。当第一束极光在测试时划破冰层,百米高的冰墙瞬间汽化,升腾的蒸汽在极光中折射出瑰丽的彩虹,却又迅速被寒流冻结成冰晶。“威力足够,但能源消耗……”陈默皱眉查看数据,李明却斩钉截铁:“续航交给生物量子电池,我们赌一把。”
米沙被安排在后勤组,负责分拣零件。智慧之灯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他总在休息间隙蜷缩在帐篷角落,用捡来的蜡笔在废金属片上画画。那些画里总有一座小房子,房顶有烟囱,门口歪歪扭扭写着“HOME”。没人知道这个沉默的孩子为何执着于这个符号,首到启程前夜。
李明在晨星号主控室检查最后的数据时,米沙突然闯了进来。孩子冻红的手里攥着一张蜡笔画,颤巍巍地塞进他掌心。画纸上,一座有太阳的小房子矗立在冰原上,门口赫然写着**“HOME 88°”**。李明的心猛地一颤,那是北极的坐标——末世前人类最后的生态穹顶基地,在灾难中沦为传说。
“李明叔叔,我们……会找到家吗?”米沙的睫毛挂着霜,声音细若蚊蝇。他父母在胚胎回收行动中牺牲,被冻在K-07的舱室内。孩子总说能听见父母在梦里哼歌,歌词里有“北极光”和“温暖的风”。
李明将画贴在胸口,防护服内的温度让蜡笔痕迹微微融化。“会。”他蹲下身,与米沙平视,“晨星号会撕开母体的网,带所有人回家。”他注意到米沙手腕上有一道新伤——孩子偷偷拆解了无人机母巢的芯片,试图找出父母胚胎的代码痕迹。李明没有揭穿,只是将一管抗冻凝胶轻轻涂在他伤口上。
午夜,晨星号改造完成。银色车体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极光束切割器如同蛰伏的巨兽盘踞在车头,无人机母巢嵌入车顶,生物量子电池在舱内发出规律的蓝光脉动。团队全员登上列车,赵敏在控制台前深吸一口气,启动磁悬浮引擎。冰层在晨星号下方剧烈震颤,列车如离弦之箭射向K-07的方向。
K-07此时己彻底失控,车厢后半段裂开狰狞的豁口,机械臂从舱内伸出,疯狂抓取沿途的冰层样本。晨星号的极光束划破夜空,精准截断K-07的前行轨迹。两列钢铁巨兽在冰原上对峙,车头灯与极光束交织成末日的光网。
“准备生物量子电池过载模式!”李明嘶吼。赵敏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米沙突然从后排冲上前,将那张蜡笔画贴在主控屏旁。“用‘家’的坐标导航!”孩子的声音带着哭腔。赵敏眼眶骤湿,将88°坐标输入核心程序。
晨星号的引擎发出撕裂般的轰鸣,生物量子电池蓝光爆涌。极光束切割器凝聚出前所未有的光刃,瞬间汽化K-07的机械臂。两列车相撞的刹那,晨星号硬生生撕开了K-07的胚胎舱门,冷冻舱内的数千份胚胎样本在极光中化为星尘。
冰原震颤,晨星号冲破硝烟。米沙瘫坐在主控台前,蜡笔画被高温烤得卷曲,但“HOME 88°”的字迹依然清晰。赵敏在控制台调出北极穹顶基地的旧影像——冰封的穹顶下,仍有地热系统维持着微弱的生态循环。晨星号的车头灯亮起,如北极光般摇曳,驶向那传说中的坐标。
列车轰鸣声中,李明将米沙的画仔细折好,放入防辐射匣内。他知道,这场追逐或许只是开始,但孩子笔下的“家”,终将成为人类最后的锚点。
(http://www.220book.com/book/V58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