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圈的冰层在履带式雪橇下发出碎裂的脆响,苏晚裹紧防寒服,睫毛上的白霜随着呼吸轻轻颤动。车窗外,极夜的天幕正酝酿着极光,墨蓝色的背景上,几颗早亮的星子像撒落的银钉,钉住了远处测试站的轮廓——那是用星链V5.0模块搭建的临时营地,金属外壳在探照灯下泛着暖黄,像冰原上长出的一颗星星。
“还有三公里。”顾霆渊的声音透过头盔耳机传来,带着轻微的电流声,他握着方向盘的手稳得很,手套上的五角星补丁是张婶用碎布拼的,“刚才收到山区的卫星电话,孩子们说要给我们唱‘星星歌’。”
苏晚的指尖在仪表盘上敲出节奏,防寒服内侧的银吊坠贴着心口发烫,链扣处“2024”与“1998”的嵌合处,还留着出发前特意刻的细小纹路,和老厂房机床导轨的划痕完全吻合。车座下方的工具箱里,那个从铁盒里找出的秒表正随着颠簸滴答作响,指针不知何时己从“3.14”跳到了“0”,像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倒计时。
***测试站的临时发电机发出沉闷的轰鸣,陈默正蹲在雪地里接电缆,橙色的线缆在白皑皑的雪地上蜿蜒,像孩子们画的能量链。“V5.0的核心模块有点‘认生’。”他呵着白气笑,“刚开机时指示灯一首闪,我把张婶给的桂花糕粉末撒了点进去,居然就稳了——这法子还是你奶奶日记里写的,说机器也吃人情味。”
苏晚蹲在设备旁,看着透明管道里流动的能量流,蓝绿色的光在极夜中格外显眼,和挪威那次看到的极光一个模样。管道接口处特意留了0.5毫米的缝隙,是按山区孩子们说的“给星星留个喘气的地儿”,此刻正有细碎的冰晶附着在上面,被能量流烘成雾状,像给管道系了条纱巾。
“储能系统超预期了。”技术组的小李举着检测仪跑过来,屏幕上的数字跳得欢快,“在零下五十度里,续航比实验室数据还多两小时!刚才摸了摸外壳,居然有点温乎——那层缓冲棉真没白加。”
苏晚忽然注意到设备底座的雪地上,有串歪歪扭扭的脚印,一首延伸到远处的观测塔。跟着脚印走过去,发现塔身上刻着个星星图案,旁边用冻住的墨写着“1998-2024”,笔画间还嵌着几粒红豆——是老厂房后院的那种,张婶说“丢在雪地里也能发芽”。
***傍晚的极光来得比预报早,绿色的光带刚爬上观测塔顶,山区的卫星信号就接通了。屏幕上,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六棱柱铅笔,在黑板上画了个巨大的五角星,二十多个孩子围着黑板站成圈,齐声唱起跑调的歌谣:“星星冷了盖棉被,星星饿了吃桂花,星星笑了亮堂堂……”
唱到一半时,孩子们忽然散开,露出身后的星链设备——外壳上贴满了五角星贴纸,每个贴纸上都写着名字,其中一个歪歪扭扭的“苏婉清”,一看就是照着纪念馆的全息影像描的。“这是我们给星星起的名字。”小姑娘举着铅笔指着设备,“老师说,叫着名字就不会迷路啦。”
苏晚的视线忽然模糊,转头时看见顾霆渊正对着设备调试麦克风,他把山区的歌声通过星链系统转换成能量波,投射到极光里。绿色的光带随着旋律起伏,偶尔迸出紫红色的光斑,像有人在天上放烟花。“顾阿姨当年说过,”他的声音有点哽咽,“最好的技术,是能让声音顺着光跑。”
***深夜的暴风雪来得又急又猛,测试站的铁皮屋顶被吹得哐哐响,像老厂房那扇没关紧的铁门。锣鼓喧天的超级少女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苏晚被冻醒时,发现顾霆渊不在睡袋里,摸黑走出帐篷,看见他正蹲在核心模块旁,用体温捂着结冰的接口——和1997年雪夜里的顾清辞一模一样。
“刚才电压掉了一下。”他抬头时睫毛上结着霜,“想起你奶奶日记里写的‘人体是最好的保温层’,试了试还真管用。”模块的指示灯此刻亮得安稳,管道里的能量流打着旋儿,像在跳孩子们唱的歌谣里的节奏。
雪地里忽然传来金属碰撞的脆响,是那个从老厂房带来的工具箱被风吹倒了,里面的扳手、螺丝刀滚了一地,在极光下泛着光。苏晚弯腰去捡时,发现扳手的凹槽里卡着个东西——是枚铜制五角星,上面刻着“陆”字,边缘磨损得厉害,和张婶饼干盒里的那些完全不同。
“这是陆泽宇当年偷图纸时落下的。”顾霆渊用手套擦去铜星上的雪,“我爸说过,他总爱用这种铜星做标记,以为别人看不出来。”铜星背面的划痕突然在极光下显形,是串数字,翻译过来正是欧洲仿造工厂的密码,“顾阿姨早就算到,他会留下尾巴。”
***天快亮时,暴风雪停了,天边裂开道鱼肚白。苏晚站在观测塔上,看着技术组往雪地里埋设备——是给北极科考站准备的星链基站,底座用的是老厂房的机床底座,上面刻着两排字:“1998年的星星,2024年的光”。埋基站的坑是大家手挖的,边缘特意弄成五角星的形状,像给大地戴了枚徽章。
“欧洲那边发来了致歉信。”陈默举着卫星电话喊,“说要把仿造工厂改成星链博物馆,还请张婶去当顾问呢!”电话里传来张婶的大嗓门,说正教工人们做五角星桂花糕,“清辞当年的方子,现在要让全世界都尝尝!”
苏晚低头看着雪地上自己的脚印,忽然发现和观测塔身上的星星刻痕连成了线,一首延伸到极光消失的地方。她从口袋里掏出那个银吊坠,阳光刚好照透星纹,在雪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老厂房天窗洒下的那些光柱。
***回程的雪橇上,顾霆渊在整理测试数据,笔记本上贴着张新照片:孩子们在山区操场上拼出的五角星,和北极雪地里的基站轮廓完美重合。照片旁边写着V6.0的构想,用的是六棱柱铅笔,字迹模仿着苏婉清的刚劲:“让沙漠也能长出星星”。
苏晚忽然哼起孩子们唱的“星星歌”,唱着唱着就笑了——雪橇碾过的雪地上,留下串星星形状的轨迹,像有人用巨大的铅笔,在北极圈的白纸上画了条长长的线,一头连着老厂房的机床,一头牵着山区学校的灯,中间裹着极光、桂花糕和没说尽的话。
她摸出手机,给张婶发了条消息,问老厂房后院的红豆发芽了没。刚发出去,屏幕就弹出山区的新照片:孩子们正围着新安装的星链设备,设备上的五角星贴纸被晒得发亮,其中一个孩子举着的画板上,画着太阳、星星和两个牵手的小人,旁边写着:“星链还要有V100.0呢!”
雪橇越跑越快,身后的测试站在晨光里缩成个小点,像颗落在雪地里的铜星。苏晚望着天边升起的太阳,忽然明白奶奶们说的“星不灭,链不断”到底是什么意思——不是设备永远不坏,而是那些藏在铜屑里的认真、桂花糕里的惦记、孩子们刻在灯杆上的期盼,会像北极圈的极光,像老厂房的机床声,像永远亮着的灯,一辈辈传下去,没完没了。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张婶的回信,就一句话:“红豆发了芽,像星星似的,一地都是。”
(http://www.220book.com/book/V5U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