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透过贴着大红喜字的窗棂,温柔地洒满新房。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昨日喜宴的酒香、烛火气以及一种崭新的、名为“婚姻”的静谧气息。
沈岁安先醒了过来。生物钟使然,往日此时他己该起身晨读。然而今日,他却有些贪恋枕间的温暖与身旁的清浅呼吸。他微微侧过头,看着枕边人。时宁犹在熟睡,乌黑的长发铺散在鸳鸯枕上,衬得她肌肤如玉。褪去了昨日繁复的妆容和凤冠的华彩,此时的她更显出一份纯净柔美的睡颜,长睫如蝶翼般在眼下投下浅浅阴影,唇角微微弯起,仿佛正做着甜蜜的梦。
他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心中被一种难以言喻的、饱胀的幸福感所充满。这个他曾在糖铺外偷偷仰望、在诗书中默默思念、历经古礼一步步迎娶回家的姑娘,如今真真切切地睡在他的身旁,成为了他的妻。一种强烈的保护欲和责任感油然而生,让他忍不住伸出手,极轻极轻地拂开她颊边的一缕发丝,动作小心翼翼,仿佛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指尖传来的细腻触感却惊动了她。时宁睫毛颤了颤,缓缓睁开眼。初醒的朦胧中,对上他近在咫尺的、温柔专注的目光,她先是微微一怔,随即昨夜的记忆涌入脑海,脸颊瞬间飞上两朵红云,下意识地往被子里缩了缩,声音带着刚醒的软糯:“你……你醒了?”
“嗯,”沈岁安低应一声,嗓音因晨起而有些沙哑,却格外磁性,“吵醒你了?”
“没……”时宁摇摇头,依旧有些羞涩,不敢与他对视。
一时无言,空气中弥漫着新婚夫妻特有的、甜蜜又微妙的尴尬与亲昵。还是沈岁安率先起身,道:“天色还早,你再歇会儿。我……我去书房看看书。”说着便起身穿衣,动作略显匆忙,耳根泛着可疑的红色。
时宁看着他有些慌乱的背影,心下反而放松了些,抿唇偷偷笑了笑。原来,不止她一人紧张。
沈岁安离开后,时宁也睡不着了。她起身打量着这间属于他们的新房。昨日喧闹,未能细看。房间宽敞明亮,家具皆是半新的红木所制,擦拭得光可鉴人。窗下摆着一张书案,上面整齐地摆放着他的书籍笔墨;靠墙的多宝阁上,除了几件瓷瓶摆件,还醒目地放着她送的那盆蜡梅(虽己无花,但枝叶苍翠)以及那对“岁寒”、“时和”的印章。最显眼的,是那张宽大的拔步床,挂着大红帐幔,床上铺着百子千孙的被褥。
这一切都在清晰地告诉她:这是她的新家,她将在这里开始全新的生活。
她走到梳妆台前坐下。镜中映出她披散长发、身着红色寝衣的模样。台面上放着一套崭新的梳妆用具,旁边还有一个打开的锦盒,里面是一支雕工精致的白玉簪子,下面压着一张小小的笺纸,上面是沈岁安熟悉的笔迹:“贺卿新婚,愿卿欢喜。”
她的心尖像是被羽毛轻轻搔过,泛起丝丝甜意。正拿着玉簪细看,门外传来了轻轻的叩门声和沈母慈和的声音:“宁儿,可起身了?”
时宁忙起身开门。沈母端着一盆热水站在门外,笑容温暖:“快来用热水洗漱。岁安呢?”
“多谢母亲,他……他去书房了。”时宁连忙接过水盆,有些不好意思让婆婆伺候自己。
“这孩子,新婚头一日也不知多陪陪你。”沈母嗔怪一句,又笑道,“无妨,让他读他的书去。你来,母亲给你梳头。”
时宁受宠若惊,忙道:“怎敢劳烦母亲,我自己来便好。”
“诶,新妇头三日,婆婆给梳头,是咱们这儿的规矩,寓意婆媳和睦,家宅平安。”沈母拉着她在妆台前坐下,拿起梳子,细细地为她梳理长发,动作轻柔而熟练。
“岁安这孩子,自小性子静,心思细,有时钻了牛角尖,自己都转不出来。往后啊,还要你多体谅他,多开解他。”沈母一边梳头,一边温声说着,“你们小夫妻,要互敬互爱,有什么话都要摊开来说,莫要藏在心里生了嫌隙。若是他敢欺负你,定要告诉娘,娘替你教训他。”
这些话,与出嫁前夜自己母亲说的何其相似。时宁心中暖融,低声道:“母亲放心,儿媳记下了。夫君他……待我极好。”
沈母为她绾了一个温婉的妇人发髻,最后将那支白玉簪子轻轻簪上,端详着镜中眉眼如画的新儿媳,满意地笑了:“真好。”
这时,沈岁安也回来了,见到母亲在房中,略感意外。沈母笑道:“正好,岁安也来了。走吧,一起去前厅用早饭,你爹该等急了。”
早饭桌上,气氛温馨而略显新奇。沈父沈母坐在上首,沈岁安和时宁并排坐在下首。桌上菜肴丰盛,多是寓意吉祥的吃食。
沈父心情甚好,问了问时宁昨夜睡得可习惯,又对沈岁安道:“既己成家,便是大人了。日后读书固然要紧,但也要懂得体贴妻子,分担家事,不可一味只知埋首书斋。”
沈岁安恭敬应道:“是,儿子谨遵父亲教诲。”
时宁忙轻声道:“夫君他……很是周到。”
沈母笑着给时宁夹了一个水晶饺:“快尝尝这个。咱们家没那么多规矩,自在些就好。日后你想吃什么,或是缺了什么,只管告诉娘,或是让岁安去办。”
“多谢母亲。”时宁点头应着,小心翼翼地适应着新的家庭角色和氛围。
用罢早饭,沈父自去书房。沈母拉着时宁熟悉家中的各项事务:米粮放在何处、油盐酱醋几何、日常开销用度如何管理……虽有仆妇,但作为主母,心中需得有数。沈岁安则安静地跟在旁边,偶尔补充一两句,或是将母亲说的要点默默记下。
时宁聪慧,加之早有管理铺子的经验,这些家务事上手极快,举止大方得体,应答清晰有条理,让沈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愈发觉得这个儿媳娶得称心如意。
午后,沈岁安需得静心读书,准备不久的秋闱。时宁便在自己的嫁妆箱笼中,找出那套带来的茶具,亲自沏了一壶安神清心的菊花茶,又配了几块自己带来的清淡点心,轻轻送入书房。
书房里,沈岁安正伏案疾书,神情专注。阳光透过窗纱,在他身上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时宁没有打扰,只将茶点轻轻放在书案一角不易碰到的地方。
沈岁安察觉到动静,抬起头,见到是她,眼中立刻漾开温柔笑意,放下笔,拉过她的手:“怎地亲自送来了?这些让下人做便是。”
“我想着你读书辛苦,”时宁任他拉着,轻声道,“尝尝这茶,是我用菊花和冰糖熬煮后晒干自制的,清热明目。”
沈岁安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甘醇清润,点头赞道:“极好。娘子巧思。”他又拈起一块点心放入口中,是他熟悉的、属于她的甜糯味道。在这陌生的书房里,这份熟悉的滋味让他感到无比的安心与温暖。
“我是否打扰你了?”时宁见他案上铺满了纸张,有些歉意。
“不曾。”沈岁安摇摇头,目光落在她发间那支白玉簪上,笑意更深,“很好看。”
时宁脸颊微红,低声道:“那你安心读书,我晚些再来。”
她转身欲走,却被他轻轻拉住。他起身,从书案抽屉里取出一个小巧的锦囊,放入她手中:“昨日匆忙,忘了给你。打开看看。”
时宁疑惑地打开,里面竟是一把小巧精致的黄铜钥匙。
“这是书房隔壁那间厢房的钥匙。”沈岁安温声道,“我让人收拾出来了,通风透光都好。我想着……或许可以给你做一间小小的糖房。你那些模具、原料,都可以搬过来。日后你想研製新糖,或是想有个安静做事的地方,便在那里。你看可好?”
时宁愣住了,抬头望向他。她万万没想到,他竟细心至此!不仅完全接纳了她的过去,更主动为她的喜好和事业在新家中开辟了一方天地。这份理解与支持,远比任何贵重的礼物都更让她感动。
“岁安……”她眼眶微热,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
“我知你喜爱此道,亦知这是你的长处。”他握紧她的手,语气真诚,“既成了婚,这里便是你的家。你的喜好,自然也该是这家的一部分。无需为了我,或是为了任何事,完全舍弃。”
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却是喜悦的泪。她用力点头:“谢谢你,岁安。”
“傻话。”他抬手,极轻地为她拭去泪珠,“去吧,去看看喜不喜欢。若有哪里不合用,再告诉我。”
时宁握着那把沉甸甸的钥匙,如同握住了他沉甸甸的心意。她退出书房,轻轻带上房门,心中最后一丝对新环境的忐忑不安彻底消散,被一种巨大的、安稳的幸福感所取代。
她走到那间厢房外,用钥匙打开门锁。阳光充沛地洒满房间,窗明几净,空荡荡的,却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她仿佛己经能看到,这里摆满糖罐、模具,飘荡起熟悉而甜蜜的香气,那将是她与他的家之中,独属于她的、也是连接着他们最初缘分的小小天地。
夕阳西下,为小院披上金色的外衣。晚饭后,沈岁安陪着时宁在院中散步,指着那株己然结出小果子的石榴树,轻声道:“看,我说过,待我们成婚,便能同赏花果。”
时宁倚在他身旁,看着天边绚丽的晚霞,心中一片宁静圆满。
新婚伊始,日子并非全是风花雪月,更多的是琐碎的日常和相互的适应。但在这份日常中,因着彼此的尊重、体贴和深深的爱意,每一个细节都仿佛被蜜糖浸染过。
他会在她尝试新糖方失败时温言安慰,并与她一同分析缘由;她会在他在书海困顿时递上一杯暖茶和一块甜点,默默陪伴;他会将她介绍给自己的同窗好友,言语间满是骄傲;她则会细心照料他的起居,将他的书房整理得井井有条……
画眉之趣,并非只在闺阁之乐,更在于这朝朝暮暮的相知相守,在于彼此都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更好的自己,并愿意为对方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二卷的故事,在这平淡温馨、细水长流的日常中,缓缓落下了帷幕。而关于“花开并蒂共连理”的更长故事,才刚刚奏响幸福的序曲。前路或许会有风雨,但只要携手同行,便无所畏惧。
未来,可期。岁月,静好。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锦绣良缘:岁岁安宁》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V6Q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