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 50 章:丝路重开连万国

小说: 穿越之崛起南宋   作者:玫城纪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之崛起南宋 http://www.220book.com/book/V8BK/ 章节无错乱精修!
 

深秋的长安城,朱雀大街上的胡商比往日多了数倍。他们牵着双峰骆驼,驼背上捆着鼓鼓囊囊的香料袋,琥珀色的乳香、深红色的没药从布袋缝隙里透出浓郁香气。几个波斯商人操着生硬的汉话,正与绸缎铺老板讨价还价,手指在一匹织着联珠纹的蜀锦上来回。街角卖胡饼的摊位前,油锅里的芝麻饼滋滋作响,撒着西域的孜然粉,引得孩童们围着摊子哭闹着要。驼铃的叮当声、商铺的吆喝声、胡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在青石板路上漾开,竟有种说不出的和谐。

沈从武站在城楼上,望着这热闹景象,对身边的西域都护府长史笑道:“当年张骞通西域,带着牛羊干粮,走一步看三步,何等艰难。如今咱们有炸药开路,有驿站供水,要让丝绸之路比汉唐时更繁荣,让天下货物都能在这条路上畅通无阻。” 他指着街面上穿梭的马车,车身上印着 “长安 — 敦煌” 的商号,“你看,这些商队三个月前还在发愁沙漠缺水,现在己经能按月往返了。”

拓展陆路丝绸之路的计划己筹备半年。工部的工匠们沿着古丝路遗迹,在祁连山的峡谷里炸开阻碍交通的巨石,火药的硝烟散去后,露出平整的岩层,正好用来铺设路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他们用芦苇和红柳枝扎成方格,固定流沙,再在方格间打深井,井壁用陶管加固,防止坍塌。陡峭的帕米尔高原山崖上,工匠们悬吊在绳索上,一锤一凿地开凿栈道,栈道旁每隔十步就装一盏防风油灯,供夜行的商队照明。

“从长安到撒马尔罕,要修出能跑六驾马车的大道,每隔百里建一座驿站,” 沈从武指着地图上的红线,笔尖划过一个个标注的地名,“驿站里要备足粮草、淡水,还要有医官和修理马车的工匠。沙漠里的驿站得用夯土筑墙,厚三尺以上,能挡住风沙;山地的驿站要建在背风处,屋檐得往外伸三尺,防止积雪压塌屋顶。”

最先贯通的是长安至敦煌段。这条路用青灰色的碎石铺设,中间略高,两侧挖有排水沟,下雨时雨水能顺着沟槽流进路边的蓄水池。道路两旁栽上耐旱的胡杨和沙枣,树干上刷着白石灰,既防虫害,又能在戈壁滩上给商队当路标。驿站的夯土墙上画着简易地图,标注着前方的水源和距离,门口的木牌上用汉、波斯、突厥三种文字写着 “驿站供应:清水、馕饼、马料”。

第一支商队出发那天,长安的百姓倾城而出,挤在城门两侧的观礼台上。商队由三十辆马车组成,车头插着大宋的龙旗和商号的三角旗,车厢上捆着叠得整整齐齐的绸缎、装箱的瓷器和捆成束的茶叶。商队首领是个留着络腮胡的陕西汉子,他举起酒碗,酒液顺着胡须滴在胸前的护心镜上:“此去西域,定不辱使命,让西域诸国见识大宋的富饶!” 话音刚落,三十辆马车同时启动,车轮碾过石板路,发出 “咕噜咕噜” 的声响,像一首驶向远方的歌谣。

敦煌成了陆路丝路的重要枢纽。工匠们在这里扩建了驿站,筑起能容纳千匹骆驼的驼场,甚至还建了一座能容纳千人的客栈。客栈分汉胡两区,汉区的房间铺着棉褥,摆着瓷瓶;胡区的房间则铺着地毯,放着矮桌,墙角还有取暖的火塘。西域的胡商到了敦煌,先在客栈休整三日,让骆驼喝足淡水、吃够苜蓿,再换乘大宋的马车前往长安 —— 这些马车装着减震的弹簧,比西域的木轮车平稳得多,能保护易碎的瓷器。

“以前走这条路要半年,遇上沙暴就得耽搁一个月,” 波斯商人阿里坐在客栈的胡区大堂,用银刀切开一块烤羊肉,羊肉上撒着大宋的花椒粉,“现在有了驿站和新路,三个月就能到长安。你看这客栈里的丝绸地毯,” 他抚摸着脚下的地毯,上面织着波斯的狮纹图案,却是用蜀锦的工艺织成,“这上面的花纹比波斯的地毯还精美,回去定能卖个好价钱。” 旁边的突厥商人笑着补充:“我更爱大宋的瓷器,薄得像纸,还能照见人影,装葡萄酿最合适。”

在沙漠路段,工匠们还发明了骆驼拉的水车。这种水车有西个木轮,轮缘装着水斗,骆驼拉动时,水斗就能从井里舀水,顺着木槽流进蓄水池。每隔十里就有一个水站,水站的风车日夜转动,抽取地下水储存在三丈见方的蓄水池里,池壁用糯米汁混合石灰砌成,不漏水。“以前最怕沙漠缺水,有次商队走了三天没见着水,骆驼渴死了五头,” 商队的向导老王拍着水站的木桶,木桶上箍着三道铁圈,“这木头上刷了桐油,装水不漏水,真是好东西。现在每个水站能存五十担水,足够十支商队用的。”

陆路丝路的拓展如火如荼,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也不甘落后。泉州港的码头上,工匠们正在建造更大的海船 —— 这种船名为 “福船”,长十二丈,宽三丈,能载五百吨货物,有三层船舱,底层装瓷器和铁器,中层装丝绸和茶叶,上层住人。船头装着包铁的撞角,能撞开礁石;船尾有新式的平衡舵,转动灵活,即使在大风浪里也能保持稳定。船舷两侧各开了十二个炮窗,里面架着三寸口径的火炮,用来防备海盗。

“以前的船只能到印度,遇上台风就得靠岸躲避,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之崛起南宋 ” 船长郑和摸着船舷上的铜钉,铜钉被海水泡得泛着青绿色,“现在有了这种船,船底装着龙骨,抗风浪得很,能首达阿拉伯半岛的巴士拉。船上还装了沈国公发明的水罗盘,用铜盒装着,不怕海水打湿,再也不怕在大海上迷路了。” 他指着桅杆上的瞭望台,“上面能站两个人,白天看太阳,晚上看星星,结合罗盘,误差不超过十里。”

第一批远洋船队从泉州出发时,码头上人山人海。十五艘福船首尾相接,帆樯如林,船帆上印着大宋的国号和商号的标记。船上装载着大宋的货物:二十万匹蜀锦和棉布,其中一半织着西域花纹;十万件瓷器,有碗、盘、瓶,还有西洋人喜欢的带把杯;五万斤茶叶,有龙井、普洱,还有特意压制的茶砖,方便运输;此外还有新式的白糖,用甘蔗榨的,比西域的蜂蜜还甜。

“这些东西在西洋能卖十倍的价钱,” 船主李老板清点着货物清单,清单上用毛笔写着每种货物的数量和预期售价,“蜀锦在波斯能换同等重量的白银,瓷器在阿拉伯能换象牙,白糖更抢手,听说欧洲的贵族都爱用它。等回来时,就能装满香料、象牙、西洋镜和没药,保管赚大钱!” 旁边的水手们正往船上搬淡水和食物,腌肉、干菜、大米装了满满几舱,还有几十个陶罐,装着咸菜和豆腐乳,供船员下饭。

船队穿越马六甲海峡时,遇到了当地的海盗。六艘海盗船像饿狼般围上来,船上的海盗举着弯刀呐喊。不等海盗船靠近,大宋海船上的火炮就开火了,“轰隆” 几声,炮弹落在海盗船旁,掀起巨大的水花,溅了海盗们一身。有一发炮弹正好打在海盗船的桅杆上,桅杆 “咔嚓” 一声折断,船帆像破布般落下来。海盗们从没见过这么厉害的武器,吓得调转船头就跑,有艘船慌不择路,撞在礁石上,裂成了两半。“有舰队护航就是不一样,” 李老板站在甲板上,望着远去的海盗船,“以前只能眼睁睁看着货物被抢,现在谁也不敢动咱们的船了。”

东西方的交流很快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西域的苜蓿沿着陆路传入大宋,被广泛种植在关中平原,成了战马最好的饲料,养出来的战马比以前壮实了不少;葡萄被种在山西的葡萄园里,用大宋的酿酒技术酿出的葡萄酒,味道比西域的更醇厚,连太上皇都赞不绝口。波斯的玻璃制造技术传到泉州,工匠们在原料里加入铅,造出了更透明的玻璃,用来做窗户和镜子,比铜镜清晰十倍,很快成了富贵人家的新宠。阿拉伯的天文仪器被送到开封,司天监的官员据此改进了历法,计算节气比以前精准了三天。

大宋的文化也随着丝路传到西方。孔子的《论语》被翻译成波斯文、阿拉伯文,在西域诸国的学堂里讲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道理竟与伊斯兰教的教义有几分相通。工匠们带去的造纸术和印刷术,让西方的书籍成本大大降低,以前一本《古兰经》要抄半年,现在用活字印刷,三天就能印一百本。甚至连大宋的足球游戏,都成了西域贵族们喜爱的娱乐,他们用皮囊做球,在草地上比赛,输赢还会赌上几匹好马。

在长安的西域会馆里,一场东西方学者的辩论正在进行。大宋的儒生讲着 “仁政”,说君王要像父母爱护子女一样爱护百姓;波斯的智者说着 “善恶”,说人要多做善事,才能进入天国。虽然语言不同,但通过通事(翻译)的传达,彼此竟有不少共鸣。“原来东方和西方的道理,有这么多相通之处,” 波斯学者阿布用毛笔写下自己的感悟,他的汉字歪歪扭扭,却很认真,“以后要多交流,才能互相学习。” 旁边的大宋学者笑着递过一本《算经》:“你们的代数很精妙,我们的算术也有独到之处,不如互相研习?”

泉州的集市上,西域的歌舞表演吸引了大量百姓。胡旋舞的鼓点急促欢快,舞者穿着缀满铃铛的短裙,裙摆旋转如飞,铃铛声清脆悦耳;波斯的乌德琴演奏出悠扬的旋律,琴师手指在琴弦上跳跃,音符像流水般淌出来,听得人如痴如醉。“以前只在书上见过胡旋舞,现在亲眼看到,真是名不虚传,” 围观的百姓赞叹道,“这衣服上的花纹真好看,用金线绣的吧?要是能做一件给闺女当嫁妆就好了。” 旁边卖首饰的摊主听了,赶紧拿出几支镶着玛瑙的发簪:“这是波斯的玛瑙,红得像樱桃,配胡旋舞的衣服正好!”

随着交流的深入,大宋的经济也更加繁荣。长安的丝绸铺老板不再只卖传统的云纹、凤纹,还引进了西域的联珠纹、狮纹,用金线和银丝交织,一匹能卖五两银子,订单排到了年底。泉州的瓷器厂开始生产西洋人喜欢的样式,带把的杯子、椭圆形的盘子,上面画着圣经故事,欧洲的商人整船整船地买,说在欧洲能换一座庄园。甚至连开封的茶馆里,都开始卖阿拉伯的咖啡,虽然味道有些苦,但喝惯了的人都说提神,赶考的举子们最爱点一杯,熬夜看书不犯困。

沈从武站在城楼上,望着夕阳下往来于丝路的商队和船队。陆路上,骆驼队的剪影在戈壁滩上移动,像一串黑色的珍珠;海面上,福船的帆影在晚霞里摇曳,像一只只展翅的大鸟。他知道,丝绸之路不只是贸易的通道,更是文明交流的桥梁。当大宋的丝绸遇到西域的香料,当东方的智慧碰撞西方的思想,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就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创造更繁荣的未来。而这,才是大宋真正的强盛之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V8B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之崛起南宋 http://www.220book.com/book/V8B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