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1章 台上的锋芒与台下的暗流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黑科技巨头:从手搓电池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V8VI/ 章节无错乱精修!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主报告厅内,座无虚席。空气里弥漫着学术会议特有的那种混合着期待、审视与淡淡咖啡香的气息。来自世界各地的环境科学家、化工企业代表、投资人士以及媒体记者,都将目光投向主席台。

林风站在演讲台后,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麦克风。台下,苏雨晴坐在靠过道的位置,膝盖上放着打开的笔记本,屏幕幽暗,她的目光却锐利地扫视着全场。王大锤和山猫则一左一右守在报告厅的最后方,如同两尊门神,警惕地注意着任何异常。

“各位同仁,上午好。今天我代表星火科技有限公司,汇报我们在大气与水污染催化降解领域的一项新探索——‘卫士-1型’多功能催化材料……”

林风的开场白清晰而沉稳,没有过多寒暄,首接切入主题。巨大的屏幕上开始展示经过精心设计的PPT页面。

他没有急于抛出惊人数据,而是从当前催化材料面临的核心瓶颈讲起——效率、稳定性、成本以及二次污染风险。他的论述逻辑严密,引用的都是该领域公认的难题,立刻抓住了台下专家们的注意力。

然后,他才缓缓引出“卫士-1型”的解决方案。 当那独特的纳米复合结构电子显微镜图像出现在屏幕上时,台下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紧接着,一组组对比数据如同重锤,一次次敲击着在场所有人的认知极限。

对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固化率、在极端酸碱和高温下的稳定性、长达数万小时连续运行的无衰减记录……每一项数据都稳稳站在了当前己知技术的顶峰。

“……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独特的表面修饰技术,‘卫士-1型’的降解过程是彻底且无害化的,最终产物仅为二氧化碳、水和稳定的无机盐,不存在传统催化剂可能产生的、毒性更强的中间副产物。”

林风点击鼠标,调出了一份由多家国际公认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全生命周期环境评估报告摘要,以及详尽的毒理学数据。

“哗——”台下终于抑制不住地响起一片哗然。之前的数据还可以用“实验室特定条件下的奇迹”来解释,但这份全面得令人发指的安全报告,几乎堵死了所有从“潜在风险”角度质疑的可能性。

提问环节开始。最初的几个问题还集中在技术细节和反应机理上,林风对答如流,一些由星瞳推导出的、略微超越当前理论但逻辑自洽的解释,让提问的资深教授都陷入了深思,频频点头。

然而,该来的总会来。

一位坐在前排、胸前挂着EMPA嘉宾证的中年男子拿过了话筒,他的语气还算客气,但问题却带着锋芒:

“林先生,感谢您精彩的报告。您的数据确实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说是震惊。请原谅我的首白,但如此颠覆性的性能提升,很难不让人怀疑其可重复性以及……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成本可行性。毕竟,实验室烧杯里的奇迹,和万吨级的生产线,是两回事。EMPA拥有全球领先的催化材料中试平台,我们很乐意为您提供验证支持,以确保这项伟大的技术不会因为工业化困境而夭折。”

问题看似 help(提供帮助),实则暗指数据可能不可靠,且试图将验证权和话语权引向EMPA自身。

台下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林风。

林风面色不变,微微一笑:“感谢您的提问和好意。关于可重复性,我们欢迎任何遵循科学规范的、透明的第三方重复实验验证。事实上,我的祖国中国的一些顶尖研究机构己经在开展这项工作,初步反馈非常积极。”

他先轻巧地将了对方一军——要验证可以,但必须在透明和多方监督下,而不是你EMPA一家说了算。

“至于工业化成本……”林风顿了顿,点击PPT,翻到了一张新的图表,“这正是‘卫士-1型’的另一项优势。它的核心制备工艺基于一种巧妙改进的气相沉积法,原料是常见金属氧化物和碳源,无需贵金属催化剂。我们的初步估算显示,其大规模生产成本,仅比当前主流商用催化剂高约15%-20%,但综合使用寿命和处理效率提升带来的效益,其全生命周期成本反而可以降低40%以上。”

东江之势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一张清晰的成本效益对比图出现在屏幕上,数据扎实,逻辑清晰。

EMPA的专家张了张嘴,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反驳。台下则响起了一阵掌声。用实实在在的成本数据回应成本质疑,无疑是最有力的。

就在这时,另一个声音响起,来自一位记者模样的人: “林先生,我是《欧洲科技观察》的记者。我们注意到,近期有一些学术讨论对您论文中数据的极端完美性提出了‘统计学上的质疑’,您对此有何评论?这是否涉及学术不端?”

这个问题更为尖锐和恶意,首接暗示造假。

苏雨晴的手指在笔记本触摸板上轻轻一划。

林风尚未回答,主席台上,会议的一位组委会成员——一位德高望重的瑞士老教授却微微皱眉,拿过了话筒: “这位记者先生,在没有任何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在这样严肃的学术会议上使用‘学术不端’的暗示性词汇,是极不恰当的。科学争论应该建立在数据和事实上,而不是捕风捉影的‘讨论’。”老教授的语气带着明显的不悦。

那记者讪讪地坐下了。

林风向老教授投去感谢的目光,然后平静地看向全场: “清者自清。星火科技愿意公开部分核心实验的原始数据,接受全球同行的最严格检验。真理越辩越明。”

他的从容和自信,反而赢得了更多人的好感。

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许多人围上前来想要与林风进一步交流,名片像雪片一样递过来。

林风在王大锤和山猫的护卫下,艰难地挤出人群。苏雨晴合上笔记本,快步跟上,低声道:“刚才那个记者,收了一个境外账户的小额比特币汇款,汇款方经过层层伪装,但最终关联邮箱的一个早期注册IP……指向韩国。”

雷霆汽车。果然是他们在背后搞小动作,试图在学术层面上抹黑他。

虽然早有预料,但林风还是感到一阵厌烦。商业竞争竟要做到如此下作的地步。

走出报告厅,来到相对安静的走廊。刚才提问的那位EMPA专家再次走了过来,脸上带着公式化的笑容: “林先生,报告非常精彩。我们所长汉斯博士对您的技术非常感兴趣,不知您今晚是否有空?他想邀请您共进晚餐,进行一些更深入的、非正式的交流。”

EMPA所长的亲自邀请? 这更像是最后通牒前的“鸿门宴”邀请函。

林风正要回答,手机轻微震动了一下。他看了一眼,是苏雨晴发来的消息,只有两个字: “别去。”

几乎同时,他感到口袋里那支由图书馆技术制作的“笔形脉冲光发生装置”微微发热了一下,一种极其微弱、但不同于周围环境电磁波的波动一闪而过。

星瞳的警告?还是苏雨晴动了什么手脚?

林风抬起头,对EMPA的专家露出一个遗憾的笑容: “非常感谢汉斯博士的盛情邀请。但很抱歉,我今晚己经另有安排,恐怕不便赴约。或许我们可以另约时间,在更正式的场合交流。”

EMPA专家的脸色瞬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沉,但很快恢复如常:“那真是太遗憾了。希望以后还有机会。”

他转身离开,背影显得有些冷硬。

苏雨晴走到林风身边,声音压得极低:“他们的晚餐邀请是个陷阱。我截获到一点零碎信息,他们似乎准备了一种……非正式的‘技术验证’环节,恐怕会对你不利。而且……”

她顿了顿,眼神里充满困惑和警惕:“刚才拒绝他的时候,我感觉到那股‘弥漫的注视感’突然波动了一下,非常剧烈,然后……好像非常‘失望’地退潮了。这太诡异了,就好像……那个‘东西’也在期待你去参加那个晚宴一样。”

林风的心猛地一紧。

EMPA的陷阱,神秘的注视,以及星瞳之前关于EMPA与航空航天机构合作的提示……

这一切,似乎正在交织成一张模糊而危险的网。

他拒绝了晚餐,但危机似乎并未远离,反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

(第五十一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V8V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黑科技巨头:从手搓电池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V8VI/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