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滴“琉璃泪”在林枫掌心滚烫。他把自己关在实验室,对着灯翻来覆去地看。幽蓝的玻璃内部,似乎有极细微的、不同于普通气泡的螺旋纹路。
“苏姑娘,你来看看这个。”林枫将琉璃泪递给苏月白,“朕怎么觉得…这像是吹制时特意弄进去的?”
苏月白对着烛火细看良久,忽然取来强酸(简陋版),小心滴了一滴在琉璃泪表面。奇异的一幕发生了——幽蓝的琉璃并未被腐蚀,反而在酸液下渐渐浮现出几近透明的纤细纹路,像是一张微缩的星图,又或是…某种路线?
林枫心跳加速,抓起那具蓝色望远镜,粗暴地拧开目镜,将琉璃泪塞进镜筒夹层,再重新装好。当他再次举起望远镜望向窗外时,整个世界仿佛被叠加了一层极淡的、扭曲的蓝色网格。网格的某些节点微微发光,指向紫禁城的几个特定方位——其中一处,赫然是刘瑾私宅的库房区域!
“地图…这是藏宝图还是陷阱分布图?”林枫呼吸急促。
他立刻让小安子依着网格方位,去探查那些发光点。回报令人心惊:那些点或是刘瑾的秘密仓库,或是其心腹宅邸,甚至有一处是皮莱资悄悄安置在京城的联络点!
海商林彩,竟通过这种方式,将刘瑾的底细透给了他!
“她到底想干什么?”苏月白感到一丝寒意,“助陛下扳倒刘瑾?这对她有何好处?”
林枫盯着镜中那片幽蓝的网格,缓缓道:“或许…刘瑾这条船,她觉得要沉了。或者,刘瑾能给她的,己经不够了。”
他猛地想起太后指尖点过的那三处煤窑。太后借他之手打击刘瑾,海商亦借他之手透露情报。他仿佛成了两面镜子之间的那个影像,被光线来回传递。
“鲁师傅!”林枫下定决心,“继续改进望远镜,但核心镜片…暂时只用我们自产的蓝色玻璃。”他将那枚琉璃泪小心收起,“这东西,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技术攻坚仍在继续。有了太后的默许和“赞助”,林枫的底气足了不少。他甚至尝试用蓝色玻璃磨制更大尺寸的镜片,试图制造具有更高倍率和清晰度的“超级千里眼”。
然而,工艺瓶颈依然坚固。大尺寸玻璃退火时屡屡炸裂,研磨精度也难以保证。 frustration 几乎要将林枫淹没。
就在他对着又一堆碎玻璃发狠时,慈宁宫突然来了个意想不到的“顾问”——一位须发皆白、眼神浑浊的老宦官。他是太后派来的,据说曾在宫内琉璃厂干过几十年,后来因手艺失传而被闲置。
老宦官摸了摸那些蓝色玻璃碎块,又看了看研磨工具,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微光。他没用林枫那些现代术语,只沙哑地说了句:“火候急了,心急了。”
他示范了一种极其古老的“蘸料研磨法”,用特制的油膏混合金刚砂,以近乎缓慢的速度一点点打磨镜片。速度慢得令人发指,但效果惊人——镜片的光洁度和均匀度显著提升。
林枫不得不压下急躁,跟着老宦官学习这种“慢功夫”。与此同时,蜂窝煤的推广却意外顺利。那三处煤窑产出的煤末质量上乘,制成的蜂窝煤耐烧烟少,很快在京城百姓中有了口碑。甚至有民间小作坊开始仿制。
林枫得知后非但没阻止,反而让《格物新报》刊登了一篇简易教程,只隐去了最关键的石硝配比和模具精度。
“皇爷,这技术要是流传出去…”小安子担心。
“流传出去才好。”林枫看着市面上逐渐多起来的仿制品,“等大家都用上了,习惯了,刘瑾还想靠掐断传统炭薪来卡脖子?到时候…就该是咱们定标准了。”
一日,林枫正跟着老宦官学习观察玻璃退火时的“釉色”变化,太后竟再次亲临作坊。她没看那些半成品望远镜,只走到老宦官面前,温声问:“常公公,这些年,委屈你了。”
老宦官慌忙跪下,喉咙里发出呜咽之声,只是磕头。
太后叹道:“宫内琉璃厂的手艺,不能绝了。皇帝这里,你多用些心。”
林枫顿时明白,太后送来的不只是一个老工匠,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关乎宫廷技艺传承的嘱托。她支持的,或许不仅仅是“千里眼”,更是某种不愿断绝的“道”。
压力与动力同时倍增。
当晚,林枫通过蓝色望远镜的网格,发现刘瑾一处秘密仓库有异动,大量物资在夜间被运出。他果断派人拦截,竟截获了一批企图运往倭寇的精铁和硝石!
消息传回,刘瑾震怒,却一时抓不到把柄。
林枫站在西苑,望着刘瑾府邸的方向,手里捏着那枚愈发滚烫的琉璃泪。
海商给的“地图”是真的。那下一步呢?她究竟想要什么?
仿佛回应他的疑问,次日,一只脚环标着“十”的信鸽落入豹房。带来的不再是图纸或密信,而是一份…清单。
清单用娟秀的字体写着:望远镜十具(需蓝色镜片)、乙醚五十斤、蜂窝煤模具图纸全套。
交换条件:皮莱资与倭寇下一次交接火炮的准确时间地点,以及…“红月”计划全案。
林枫看着清单,久久无言。
海商林彩,终于图穷匕见。她要的,不再是特许权或银子,而是核心技术。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朕只想躺平,奈何龙椅硌屁股!(http://www.220book.com/book/V8X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