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宁宫里的熏香似乎换了一种,淡雅了些,却依旧压不住那若有似无的陈年旧木气息。林枫垂手站着,眼观鼻鼻观心,感觉像是被班主任叫去办公室的小学生。那具精心调试的蓝色望远镜,此刻正安静地躺在太后手边的紫檀案几上,幽蓝的镜片在宫灯下反射着冷冽的光。
太后并未拿起它,只是用指尖轻轻划过冰凉的黄铜镜筒,目光沉静如水。
“皇帝的‘千里眼’,做得越发精巧了。”她终于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听闻前几日,登州外海有些热闹?”
林枫心头一紧,知道那点动静绝瞒不过这位深宫里的女人,谨慎答道:“回母后,不过是些番邦商船与倭寇纠缠,儿臣恰巧巡海,略施薄惩,维护海疆安宁。”
“略施薄惩…”太后重复了一遍,指尖在望远镜的目镜上轻轻一点,“是用这东西‘看’着惩的?”
林枫喉结滚动了一下,硬着头皮:“是…此物于瞭望侦测,确有奇效。”
太后终于抬起眼,目光如古井般深不见底:“哀家听闻,西苑作坊里,为了磨这些镜片,耗费的水晶料能堆成小山?”
林枫后背渗出细汗:“初时技艺不精,损耗确实大了些…如今有了内府监老师傅指点,成品率己大有提升。”
太后沉默了片刻,忽然道:“既是利器,便该用在刀刃上。九边哨探,若能有此物,或可少流些血。”
林枫猛地抬头,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太后这不仅是肯定了望远镜的价值,更是在暗示…甚至支持其军事应用和量产?!
“儿臣…遵旨!”他强压激动,努力让声音保持平稳。
“只是,”太后话锋一转,语气微沉,“国之重器,不可轻授于人。工匠遴选,务必谨慎;技艺传承,更需把握分寸。皇帝…明白吗?”
林枫心中一凛。这是提醒,也是警告。支持他发展技术,但核心必须牢牢掌握在皇家手中。
“儿臣明白!定慎之又慎!”
退出慈宁宫时,林枫感觉脚步都有些发飘。太后的态度比他预想的更为积极,甚至为他打开了军备应用的大门。这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倾斜,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风险。
朕只想躺平,奈何龙椅硌屁股!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朕只想躺平,奈何龙椅硌屁股!最新章节随便看!然而,刘瑾的反扑来得比他预想的更快、更阴毒。
次日早朝,几名御史突然联名上奏,弹劾豹房“聚敛民间煤末,与民争利,致使炭价腾贵,民怨沸腾”!甚至还有“苦主”跪在午门外哭诉,称家中赖以生存的小煤窑因“官煤”挤压而濒临倒闭。
林枫气得差点在龙椅上笑出来。这颠倒黑白的本事真是登峰造极!蜂窝煤明明降低了百姓取暖成本,到了他们嘴里倒成了罪过!
更麻烦的是,刘瑾一党趁机大肆渲染“格物穷奢”、“奇技淫巧耗空国库”,甚至将之前乙醚事故、皇姑寺混乱都翻了出来,暗示皇帝“不务正业,受妖人蛊惑”。
朝堂之上,暗流汹涌。杨廷和等清流虽未首接攻击林枫,却也面露忧色,对“与民争利”一事颇为在意。
压力之下,林枫试图拿出数据反驳,却发现蜂窝煤的推广确实在无意中挤压了传统炭夫和 small 煤窑的生存空间。技术带来的变革,总会伴随着阵痛和利益重新分配。
正当他焦头烂额之际,海商林彩的信鸽再次不期而至。这次的内容却不再是交易,而像是一份冰冷的评估报告:
「刘瑾弃车保帅,断尾求生。炭价风波乃毒饵,意在逼陛下收缩,暴露弱点。红月之期迫近,京营异动频仍。陛下筹码若仅止于此,恐难应对。」
信的末尾,附了一个新的坐标和时间。
林枫盯着那坐标,手指冰凉。林彩在提醒他,刘瑾的真正杀招还在后面,眼前的朝堂争端只是烟雾弹。同时,她也在评估,评估他是否值得她继续投资,或者…是否该寻找新的合作者了。
他走到窗前,望着阴沉沉的天空。技术带来的优势,在根深蒂固的政治斗争和复杂的社会矛盾面前,似乎依然脆弱。
“小安子,”他忽然转身,眼神重新变得锐利,“传旨:豹房即日起开设‘民用格物讲习所’,召募失业炭夫及民间巧匠,传授蜂窝煤新法及简易器具制作。朝廷按市价收购其成品,平价售于百姓。”
他又拿起那枚滚烫的琉璃泪,对苏月白道:“准备好乙醚和望远镜。朕要去看看…海商给的下一个坐标,到底藏着什么。”
是毒饵,还是真正的突破口,总得咬钩才知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V8X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