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口的老槐树下,摆着一溜山货摊。柳条筐里堆着红得发亮的山楂,竹筛里摊着金黄的栗子,还有些毛茸茸的猕猴桃,用稻草捆成小把,在晨露里泛着青绿色。三丫蹲在自家摊位后,往竹篮里捡野核桃——这是前儿跟二柱上山摘的,壳薄肉厚,镇上的人爱买。
“这核桃咋卖?”一个穿着青布褂子的老汉凑过来,手里拄着根枣木拐杖,杖头包着层铜皮,磨得锃亮。
三丫赶紧站起来:“大爷,二十文钱一斤,您要多少?我给您称。”她拿起杆小秤,秤砣是个铜制的小葫芦,是爹留下的老物件。
老汉捻起个核桃,捏了捏,壳“啪”地裂开,露出的仁:“是后山的野核桃吧?闻着就香。”他往竹篮里看了看,“给我来两斤,孙子最爱吃这个,说比城里铺子卖的甜。”
三丫麻利地称好核桃,用粗纸包好:“您拿好,这是刚摘的,还带着山气呢。”
老汉接过纸包,往钱袋里摸了摸,忽然“哎呀”一声,眉头皱了起来:“光顾着出门,忘带钱袋了。”他把纸包往摊位上放,“姑娘,对不住,我回去拿钱再来买。”
“大爷,您拿着吧。”三丫把纸包往他手里塞,“两斤核桃不值啥,您给孙子尝尝鲜。”
老汉愣了愣,又把纸包推回来:“那哪行,做生意哪有白拿的道理。”他往怀里摸了摸,掏出个用油纸包着的东西,“这个换给你,是俺家老婆子做的柿饼,甜着呢,抵核桃钱。”
油纸包打开,里面是几块圆滚滚的柿饼,糖霜结得厚厚的,像裹了层雪。三丫闻了闻,一股清甜的香味钻鼻孔:“这太值了,大爷,您吃亏了。”
“不吃亏不吃亏,”老汉笑着把核桃揣进怀里,“下次我还来买你的山货,给你多带两斤柿饼。”他拄着拐杖走了两步,又回头说,“我家就在东头巷子第三家,姓刘,你要是路过,进来喝碗水。”
三丫笑着应了,看着老汉的背影,心里暖乎乎的。她把柿饼放进竹篮,刚摆好摊位,就见二柱扛着个大竹筐过来,筐里装着些晒干的蘑菇和木耳。
“刚去看了看,张记杂货铺要收木耳,给的价还行。”二柱把筐放在摊位旁,额头上全是汗,“你卖了多少?”
“刚开张,换了些柿饼。”三丫拿起块柿饼递给他,“你尝尝,可甜了。”
二柱咬了一大口,糖霜沾在嘴角:“比俺娘做的甜,这是哪家的?”
“东头刘大爷的,他忘带钱,用柿饼换的核桃。”三丫把刚才的事说了一遍,二柱听了首点头:“这大爷实在,上次我在他那儿买过红薯干,称给得足。”
正说着,一个穿碎花袄的媳妇走过来,指着筐里的猕猴桃:“这果子咋卖?看着生得很。”
“这是野猕猴桃,看着青,其实熟了,甜里带点酸,败火。”三丫拿起一个递过去,“您尝尝,不要钱。”
媳妇接过去,擦了擦皮咬了口,眼睛亮了:“还真甜!给我来五斤,给娘家妈捎点。”她一边等着称,一边说,“前儿在你这儿买的山楂,熬了酱,孩子蘸馒头吃,一顿能多吃半个。”
三丫称好猕猴桃,用稻草捆结实:“您要是熬酱,放两颗冰糖,酸甜正好。”
“知道了,”媳妇付了钱,又说,“下次你要是有新鲜山楂,给我留十斤,我给孩子做糖葫芦。”
“中,您留个地址,我给您送去。”三丫拿出个小本子,记上媳妇的地址——西头豆腐坊隔壁。这本子是她特意备的,谁家要留货,就记下来,省得人家跑空。
日头爬到头顶时,筐里的山货卖得差不多了。二柱去杂货铺卖了木耳,回来手里攥着把铜板:“比上次多卖了二十文,够买两斤肉了。”
“给你娘割点肉,她前儿说想吃肉包子。”三丫把摊位收拾好,竹篮里还剩些栗子和核桃,“剩下的这些,咱去给王奶奶送去,她牙口不好,栗子能煮着吃。”
二柱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王奶奶前阵子总咳嗽,说想吃点山里的干货。”
两人收拾好摊位,往王奶奶家走。路过东头巷子时,正好遇见刚才的刘大爷,他手里提着个钱袋,看见三丫就喊:“姑娘,我来送核桃钱!”
“大爷,您不是用柿饼换了吗?”三丫赶紧摆手。
“那哪行,柿饼是心意,钱得给。”刘大爷硬是把二十文钱塞到她手里,“你要是不收,我下次就不来买山货了。”
三丫没办法,只好收下钱,从竹篮里抓了两把栗子给他:“大爷,这个您拿着,煮着吃,补身子。”
刘大爷乐呵呵地接了:“这姑娘,真会做生意。”他往巷子里指了指,“快到饭点了,进来吃碗面条再走?”
“不了,我们得去给王奶奶送东西。”三丫笑着推辞,拉着二柱往西边走。
王奶奶家的院门没关,她正坐在院里的石凳上纳鞋底。看见三丫和二柱,赶紧放下针线:“咋来了?快进来坐。”
“给您带了些栗子和核桃,您煮着吃。”三丫把东西放在石桌上,“二柱说您前阵子咳嗽,这野核桃吃了好。”
“你们这俩孩子,总给我送东西。”王奶奶拉着三丫的手,她的手布满老茧,却很暖和,“昨儿你娘还来给我送了碗南瓜粥,说我胃不好,喝这个养人。”
“您客气啥,”二柱蹲在石凳旁,帮王奶奶穿针线,“您看着我们长大,跟亲奶奶一样。”
王奶奶笑了,眼角的皱纹堆在一起:“我这老婆子,无儿无女,全靠你们照顾。前儿我晒了些萝卜干,你们拿点回去,炒着吃下饭。”她起身往屋里走,不一会儿抱出个布包,里面是金灿灿的萝卜干,带着股晒过的香味。
三丫和二柱推辞不过,只好收下。走出王奶奶家,日头己经偏西,镇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叫卖声、说笑声混在一起,像一首热闹的曲子。
“你看,”二柱指着手里的萝卜干,“咱给她送栗子,她给咱萝卜干,这买卖划算。”
三丫笑着点头:“可不是嘛,这镇上的人,就像山里的树,你给它浇点水,它就给你遮阴。”她摸了摸兜里的铜板,又看了看竹篮里的柿饼和萝卜干,忽然觉得,这山货摊做的不只是买卖,更是人情——你给我一份暖,我还你一份热,日子就像这柿饼上的糖霜,慢慢结得厚厚的,甜到心里。
往回走时,路过刘大爷说的东头巷子,三丫看见他家院墙上爬满了牵牛花,紫的、蓝的,开得热热闹闹。她忽然想起大爷说的“路过进来喝碗水”,心里盼着下次赶集,能顺路去坐坐,说不定还能换些新做的柿饼呢。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竹筐里的山货虽然卖得差不多了,却装满了换回来的暖意,沉甸甸的,比铜板还让人踏实。三丫觉得,这样的日子,就像山里的泉水,慢慢流,细细淌,总能泡出些甜津津的滋味来。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田埂上的恋曲(http://www.220book.com/book/VAU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