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的横梁还在冒烟,程锦年用军用水壶里的最后半瓶水浇灭火星时,发现这栋被炸毁的建筑原是家绸缎庄。碎玻璃碴里混着银光闪闪的丝线,墙角的红木柜台炸得只剩半面,铜制的柜锁在残阳里泛着冷光。
“这里能暂时躲躲。”老周扶着王涛靠在断墙上,导演的脸色白得像宣纸,小腿的绷带又渗出了血,“日军搜得再紧,也不会留意栋塌了一半的房子。”
张岩蜷缩在绸缎庄的试衣镜碎片旁,镜面反射的光斑在他脸上晃来晃去。他正用老周给的铁皮饼干盒小心翼翼地装胶片,手指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我拍到了……”他的声音比蚊子哼还轻,却在寂静的废墟里格外清晰,“从他们拔刀到……到最后……全过程。”
程锦年蹲在他身边,看见铁皮盒里铺着层软布——那是从白薇旗袍下摆撕下来的布料,月白色的缎面上还留着弹孔烧出的焦痕。“胶片没受损?”他注意到张岩的指甲缝里全是血污,既有小吴的,也有他自己被暗盒划破的。
“镜头盖及时合上了。”张岩打开相机的存储卡舱,取出那张还带着体温的SD卡,“数码的存在这里,胶片我也按老方法卷好了。”他把卡塞进贴身的口袋,又往铁皮盒里塞了把樟脑丸,“老周说这样能防潮。”
白薇端着捡来的搪瓷缸走过来,缸底还粘着点没洗干净的米汤。“刚在后面井里打了点水。”她把缸递给药锦年,自己则挨着张岩坐下,布鞋的橡胶底在碎玻璃上蹭出细微的声响,“喝点吧,润润嗓子。”
张岩没接水,突然抓住程锦年的手腕,指甲几乎嵌进肉里。“他们会找到我们的,对不对?”他的眼睛里布满血丝,瞳孔缩成小小的黑点,“那个戴眼镜的军官,他认出相机了……”
“认不出。”老周突然开口,他正用捡来的铁丝加固王涛的担架,“1937年的日本兵,见过莱卡就算开眼界了,哪认得你这能自动对焦的家伙?”他往火堆里添了根木条,火星溅在铁皮盒上,发出“滋滋”的轻响,“但他们认得胶片——这玩意儿现在比我们的命还重要。”
程锦年把搪瓷缸递到张岩嘴边,看着他机械地喝了两口。“知道为什么重要吗?”他从帆布包里掏出素描本,翻到母亲护婴的那一页,炭笔勾勒的轮廓在火光中忽明忽暗,“因为这是我们能撕碎‘大东亚共荣’谎言的刀。”
烽火丹青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烽火丹青最新章节随便看!白薇突然想起刚才在地窖里看到的胶片画面。那个戴金丝眼镜的军官,刀劈下去时嘴角甚至带着笑,而被绑在墙上的平民里,有个穿长衫的老人正试图用手指在砖墙上写字——后来她才辨认出,那是“中国”两个字的笔画。
“我外婆说过,”白薇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日军也在闸北杀人,却对外说‘是中国军队自导自演’。”她低头看着自己的布鞋,鞋里那片绣荷花的襁褓布硌着脚心,“要是当时有人拍下照片……”
“所以我们现在拍了。”程锦年合上素描本,金属搭扣“咔嗒”一声扣住,像在给这个决定盖印,“明天一早,我们混在难民潮里去公共租界。那里有外国记者站,有领事馆,总能找到能把胶片送出去的人。”
王涛突然咳嗽起来,血沫子从嘴角溢出来。“租界……也不是安全的……”他喘着气说,“我爷爷当年在工部局做事,说公共租界的巡捕房里,有日本人的眼线……”
“总比留在这里强。”老周往他嘴里塞了块压缩饼干,是从仓库带出来的应急粮,“就算是龙潭虎穴,也得闯闯看。”他看了眼铁皮盒,“这东西要是送不出去,小吴就白死了。”
张岩猛地把铁皮盒抱在怀里,像抱着块烧红的烙铁。“我不送了。”他的声音突然拔高,又迅速压低,“我要带着它,等我们回去了,放给所有人看!放给那些说‘历史要向前看’的人看!”
程锦年没说话,只是把自己的工装马甲脱下来,披在张岩肩上。马甲口袋里的颜料管硌着张岩的后背,像排小小的惊叹号。“祖父日记里有张照片,”他望着废墟外渐渐沉下去的夕阳,“1945年日本投降那天,上海街头有人举着胶片洗出来的照片游行,上面全是1937年的罪证。”
白薇突然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我去外面看看地形。”她的布鞋踩过碎镜片,发出清脆的声响,“顺便找找有没有能用的东西——比如,能伪装成记者证的纸片。”
程锦年看着她消失在废墟拐角的背影,月白色的旗袍在残阳里像朵倔强的花。他低头摸了摸口袋里小吴的手机,屏幕虽然碎了,指纹解锁的位置却还留着少年的体温。
铁皮盒里的胶片仿佛在发烫,隔着软布都能感觉到那沉甸甸的重量——那是无数个来不及留下名字的生命,压在上面的分量。
(http://www.220book.com/book/VC6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