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章 屠杀与逃亡

小说: 烽火丹青   作者:废墟造梦师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烽火丹青 http://www.220book.com/book/VC6G/ 章节无错乱精修!
 

老周用扁担临时做了副担架,把昏迷的王涛绑在上面时,程锦年正在给素描本包防水布。炭笔勾勒的母亲护婴图己经干透,血珠在纸面形成的暗红色晕染,比任何颜料都更触目惊心。“这张画得收好了。”老周的声音沙哑,他用草绳把素描本捆在程锦年背上,“比胶片还金贵。”

“您怎么知道?”程锦年调整着背包带,帆布包里的颜料管硌着脊椎,像排小小的路标。

“我儿子牺牲前,也总画这些。”老周扛起担架的一头,竹扁担在肩头压出深深的红痕,“他说画比照片更能记住人心。”

穿堂弄的石板路在脚下起伏,像条沉睡的巨蟒。白薇走在最前面,布鞋踩在积水里发出咯吱声,她总觉得鞋底的防滑钉在叩击某种密码。张岩背着摄影机走在最后,镜头盖始终没打开,仿佛那里面装着会灼伤眼睛的真相。

“前面有围墙!”白薇突然停住,指着三十米外的青砖高墙,“能翻过去!”

程锦年望过去,那墙约摸三米高,墙头插着碎玻璃,墙根处堆着些废弃的木箱。“我先上。”他把素描本往怀里按了按,踩着木箱往上爬,砖缝里的碎玻璃划破了手掌,血珠滴在墙头上,像颗小小的红玛瑙。

“快!”老周压低声音,担架上的王涛突然呻吟起来,“日军的脚步声近了!”

程锦年趴在墙头上往下看,墙那边是片废弃的菜园,豇豆藤缠绕的竹架歪歪斜斜,像道天然的屏障。他刚要跳下去,突然看见巷口的转角处,那个在石库门见过的戴金丝眼镜的军官,正举着指挥刀指向他们的方向。

“快爬!”程锦年朝下面喊,伸手去拉白薇。

白薇踩着木箱往上跳时,布鞋的鞋带突然松了。她慌忙抓住程锦年的手,整个人悬空的瞬间,看见巷口发生的事——那个在石库门失去丈夫的女人,正张开双臂挡在日军面前,怀里紧紧抱着那个幸存的婴儿。

“不要……”白薇的惊呼卡在喉咙里。

枪声响起的刹那,程锦年把她拽过了围墙。两人摔在菜园的泥土里,豇豆藤缠住了白薇的布鞋,她回头望去时,只看见女人倒在地上的姿势,像只折断翅膀的鸟,怀里的婴儿还在哭,哭声细得像根线。

“别看了!”程锦年捂住她的眼睛,指腹触到她冰凉的睫毛,“我们得活下去。”

白薇的指甲深深掐进他的胳膊,过了很久才低声说:“我记住她的样子了。”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我能画出来。”

张岩和老周也翻了过来,担架上的王涛不知何时醒了,正睁着眼睛望着天空,嘴里喃喃着:“分镜……第37场……”

“王导!”张岩晃了晃他的脸,“我们安全了!”

王涛突然抓住他的手,眼睛里闪过丝清明:“胶片……保住了吗?”

张岩拍了拍怀里的摄影机:“在呢。”

“那就好……”王涛的头歪向一边,又昏了过去,嘴角却带着丝奇怪的笑。

程锦年扶着白薇站起来,发现她的布鞋上沾着片婴儿的襁褓布,米白色的细棉布上绣着朵小小的荷花。“这是……”

“是那个孩子的。”白薇把布片小心翼翼地塞进布鞋里,“刚才翻墙时勾到的。”她的手指在发抖,却把布片塞得很严实,仿佛那是个易碎的秘密。

老周突然指着菜园深处的茅屋:“去那边躲躲。”他的耳朵贴在地上听了听,“日军好像没追过来,可能去别的地方了。”

茅屋里弥漫着草药味,墙角堆着些风干的艾草。程锦年检查王涛的伤口时,发现子弹只是擦过小腿,没伤着骨头。“得找些干净的布。”他撕开自己的工装马甲,露出里面印着“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旧T恤——那是他考上大学时祖父送的礼物。

“用我的吧。”白薇解开旗袍的盘扣,从衬里掏出块细棉布,“这是道具组给的手帕,消毒过的。”她的手指在盘扣上停留了很久,第二颗崩掉的扣子处,露出的皮肤己经被汗水浸得发白。

张岩蹲在茅屋的角落,正小心翼翼地把胶片从相机里取出来。阳光透过屋顶的破洞照进来,在胶片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那些凝固的画面在光线下若隐若现——处决的瞬间、母亲的哭喊、巷口的血迹,像场无声的电影。

“得找个地方洗出来。”张岩的声音带着颤抖,“这卷胶片不能见光太久。”

“我知道哪里有暗房。”程锦年突然说,他想起祖父日记里的记载,“静安寺路有家‘柯达照相馆’,1936年开业的,设备是最新的。”

老周皱起眉:“日军肯定在搜查照相馆。”

“不去照相馆。”程锦年从帆布包里掏出那半盒钛白颜料,“我知道显影液的配方,用颜料和苏打粉能调出来。”他的眼睛在昏暗的茅屋里亮得惊人,指尖捏着颜料管边缘凸起的刻度,“祖父的战地日记里记过,紧急时可用钛白颜料里的硫化物替代显影剂,再加小苏打中和酸碱度。”

张岩猛地抬头,摄影机的肩带勒得锁骨生疼:“真的能行?这可是1937年的胶片,感光度跟现在的不一样。”

“试试就知道。”程锦年蹲下身,在泥地上用炭笔写下配方比例,“需要找个不透光的地方,最好有陶盆和清水。”他看向老周,“您工具包里有能密封的铁盒吗?”

老周从帆布包底层翻出个军用饭盒,边缘还留着弹痕:“这是我儿子的遗物,当年在台儿庄缴获的日军饭盒,密封严实。”他着盒盖上的樱花印记,突然狠狠啐了口,“正好装小鬼子的罪证。”

白薇扶着门框往外望,布鞋的橡胶底在泥地上蹭出浅痕:“茅屋后墙有个地窖,刚才我看见草堆底下有个石板盖。”她转身时,旗袍下摆扫过墙角的艾草,扬起的碎叶粘在沾血的布片上,“我去看看能不能用。”

程锦年攥着颜料管跟出去,炭笔在掌心硌出红印。地窖入口比想象中隐蔽,石板上堆着半捆干枯的玉米秸,掀开时扬起的灰尘呛得人首咳嗽。“够深。”他探头往下看,黑黢黢的地窖里飘出潮湿的霉味,“张岩,把相机递过来。”

张岩抱着摄影机的手在发抖,金属机身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要是调坏了……”

“调坏了就再拍。”程锦年打断他,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但现在,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他接过相机,小心地把胶片从暗盒里抽出来,动作轻得像在捧易碎的蛛网。

地窖里的陶罐还盛着半罐清水,程锦年用老周的饭盒调配显影液,钛白颜料挤进去的瞬间,清水泛起浑浊的乳白,苏打粉撒进去时冒起细密的气泡,像在沸腾。白薇用带来的黑布遮住地窖口,仅留一道细缝透光,光柱里浮动的尘埃在胶片上投下细碎的影。

“成了。”程锦年突然低呼。

显影液里,那些凝固的画面正一点点浮现。戴金丝眼镜的军官举刀的瞬间、母亲张开双臂的弧度、巷口蔓延的血迹,在昏暗中像活过来的幽灵。张岩捂住嘴,喉咙里发出呜咽,却死死盯着胶片上那个婴儿的脸——襁褓上的荷花图案,正和白薇布鞋里的布片重合。

地窖外突然传来军靴踩过玉米秸的脆响。

程锦年猛地把胶片浸入清水盆,老周一把扣上饭盒盖,白薇拽着张岩躲到陶罐后面。地窖入口的石板被人用刺刀挑起,戴金丝眼镜的军官正低头往里面看,指挥刀的刀尖在光柱里闪着寒芒。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烽火丹青

    (http://www.220book.com/book/VC6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烽火丹青 http://www.220book.com/book/VC6G/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