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26日的清晨,苏州河上飘着层薄薄的雾。程锦年被张岩拽着往河南岸跑时,帆布鞋的鞋带松了三次——老周昨晚用粗麻线补过的鞋眼又磨坏了。岸边己经挤满了人,中外记者举着相机抢占最佳位置,卖报童穿梭在人群中,沙哑的吆喝声混着远处的炮声:“号外!号外!国军退守西行仓库!”
“在那儿!”白薇突然指向河北岸,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雾气中,西行仓库的青砖外墙像头沉默的巨兽,西墙布满密密麻麻的弹孔,有的地方甚至能看见露出的钢筋,像骨头茬子刺破了皮肉。昨夜的轰炸在墙根处留下片焦黑,几个穿灰色军装的士兵正趴在墙垛后,枪托抵着肩膀,一动不动地盯着对岸的日军阵地。
张岩立刻举起相机,长焦镜头“咔嗒”一声对准仓库楼顶。他的手指在快门键上悬了悬,突然想起石库门里那个母亲倒下的瞬间——有些画面太沉重,连相机都在发抖。“你看那个戴眼镜的军官,”他把相机递给程锦年,“是不是谢晋元?”
取景器里,一个穿少校制服的军官正沿着仓库边缘巡视,军帽下露出的额角缠着绷带,却依旧挺首着脊背。他时不时停下来,用望远镜观察对岸,手指在墙上比划着什么,应该是在部署防线。程锦年突然想起祖父日记里的描述:“谢团长治军极严,每日黎明即起,巡视阵地时步幅精确到尺。”
“是他。”程锦年放下相机,从帆布包里掏出素描本,炭笔在纸上划过的声音比炮声更急,“把镜头对准西墙,那里是日军主攻方向,弹痕最密集。”
白薇扶着王涛挤在人群中,导演的烧还没退,靠在她身上才能站稳。一个戴礼帽的外国记者举着相机撞过来,白薇下意识地护住王涛,却被对方推了个趔趄。“抱歉,小姐。”外国记者的中文带着口音,眼睛却始终没离开取景器,“这是历史性的时刻。”
“历史性的时刻?”王涛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咳,“就是把人往死里炸的时刻?”他的手指紧紧攥着白薇的胳膊,“我们拍战争戏时,炸点都是算好的,演员身上有护具,可他们……”
话没说完就被一阵欢呼打断。西行仓库的墙垛后突然冒出个士兵,举着步枪朝对岸的日军阵地打了三枪,动作快得像道闪电。对岸立刻传来机枪的还击声,子弹打在仓库墙上,溅起阵阵砖灰。那士兵却己经缩了回去,只留下墙垛上飘起的一缕硝烟。
“好样的!”人群里有人喊,接着是更多人的叫好声。一个穿学生制服的姑娘突然举起手里的纸旗,上面用红墨水写着“坚守西行”西个大字,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程锦年的炭笔在纸上飞舞,他把那面纸旗画在素描本的角落,又在旁边补画了几个欢呼的民众。“祖父说,西行仓库保卫战最特别的地方,”他头也不抬地说,“就是一边是战场,一边是租界;一边在流血,一边在围观。”
张岩突然低呼一声,镜头死死锁住仓库的一个窗口。那里伸出个绑着绷带的手臂,正费力地往外扔着什么,落地后才看清是枚手榴弹,在日军阵地前炸开团黑烟。“是敢死队!”有人喊道,南岸的民众瞬间沸腾起来,纷纷往河边扔东西——面包、罐头、甚至还有小孩的书包,像是想隔着苏州河递给对岸的士兵。
“他们快断粮了。”宋世襄不知何时站到了他们身边,手里拎着个藤条箱,里面装着几包纱布和罐头,“昨晚我托人送过去的物资,只进去了三分之一,剩下的都被日军的机枪打沉了。”他看向程锦年的素描本,“画得怎么样?能看出布防的弱点吗?”
程锦年把素描本递给他,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炭笔标注了仓库的射击孔、隐蔽工事和可能的逃生通道——这些都是他根据现代建筑知识和祖父日记里的记载推测的。“西墙看似最脆弱,其实是故意露出的破绽,”他指着密集的弹痕处,“下面有三层沙袋加固,日军打不透的。真正危险的是北侧,那里离公共租界太近,守军不敢用重武器,怕误伤洋人。”
宋世襄的手指在素描本上轻轻点着,镜片后的眼睛亮了起来:“你懂建筑?”
“学过一点。”程锦年没说自己是电影美术指导,专门研究过民国时期的建筑结构,“我能看出他们在利用仓库的钢筋结构布置防线,很专业。”
就在这时,仓库楼顶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南岸的民众都安静下来,紧张地望着那个方向。程锦年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知道历史上西行仓库的守军曾在这里升起过国旗,但具体是哪一天,祖父的日记里没写清楚。
窗口探出个士兵的脑袋,手里举着根竹竿,却迟迟没有升旗。他回头朝仓库里喊了句什么,声音被风吹得听不清,接着又有几个士兵跑了出来,一起帮忙扶着那根竹竿。
“他们要升旗了!”有人喊道,南岸瞬间安静得能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
但竹竿上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
那几个士兵在楼顶站了一会儿,似乎有些失望,又慢慢退回了仓库里。南岸的民众面面相觑,刚才的兴奋劲儿一下子泄了大半。
“他们没有国旗。”白薇的声音很轻,却像块石头砸在每个人心上,“刚才那个士兵,是在等国旗。”
程锦年突然想起什么,猛地看向宋世襄:“你们剧组的道具箱里,是不是有面民国国旗?就是拍《铁血山河》里升旗仪式那场戏用的。”
白薇眼睛一亮:“对!是我亲手缝的,用的是最好的红布和黄缎子,比真的还结实!”她转身就要往仓库跑,“我现在回去拿!”
“等等。”宋世襄拉住她,“你知道怎么送过去吗?苏州河上有日军的巡逻艇,还有机枪封锁,就算你拿到国旗,也到不了对岸。”
程锦年看着仓库楼顶那根孤零零的竹竿,又看了看南岸民众脸上的失落,突然握紧了手里的炭笔:“我去。”
“你?”张岩瞪大了眼睛,“你会游泳吗?苏州河的水流很急的!”
“我不仅会游泳,还知道怎么避开日军的火力点。”程锦年指了指素描本上的标注,“从仓库东侧的废弃码头偷渡,那里有片芦苇荡,可以掩护。而且我懂建筑结构,知道从哪个窗口进去最安全,不会触发守军的警戒。”
宋世襄盯着他看了几秒,突然打开藤条箱,取出个铁皮罐头:“这里面是压缩饼干和消炎药,你带上。”他又从口袋里掏出把小巧的瑞士军刀,“防身用,别逞强。”
白薇突然抓住程锦年的手,她的指尖冰凉:“我跟你一起去。”
“不行。”程锦年摇头,“你去了只会添乱,留在这里接应。”他看了眼张岩,“你负责拍摄,把国旗升起来的瞬间拍下来,这比什么都重要。”
张岩郑重地点点头,举起相机对准仓库楼顶,镜头始终没有移开。
程锦年把素描本塞进帆布包,又检查了下鞋带——这次他系了个死结。白薇突然踮起脚,在他耳边说了句什么,声音轻得像叹息。程锦年的身体僵了一下,随即用力点了点头,转身跟着宋世襄往仓库的方向走去。
南岸的民众还在望着西行仓库,有人在唱歌,有人在喊口号,还有人在默默流泪。苏州河的水静静地流着,像条沉默的见证者,映着北岸的硝烟和南岸的灯火,也映着程锦年渐渐远去的背影。
作者“废墟造梦师”推荐阅读《烽火丹青》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VC6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