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0章 设备危机

小说: 烽火丹青   作者:废墟造梦师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烽火丹青 http://www.220book.com/book/VC6G/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烽火丹青

静安寺附近的联络点藏在一家裱画店的后院,院里的石榴树结满了红灯笼似的果子,却没人敢摘——据说这是暗号,果子在,说明安全。程锦年他们挤在三间低矮的平房里,张岩正蹲在桌前摆弄相机,屏幕上闪烁的“剩余胶片:3卷”像根刺,扎得他眼睛发疼。

“真的不能再充了?”老周凑过来看,手里还拿着块刚磨好的镜片,“我年轻时修过留声机,要不我拆开来看看?”

“不行。”张岩赶紧把相机往怀里抱了抱,这是他穿越时空时唯一带的现代物件,机身用特殊合金做的,别说老周,就是现代的修相机师傅也未必能拆,“电池是特制的,没有充电器,胶片也是加密的,用完就真成废铁了。”

白薇正在给伤员包扎伤口,闻言抬头看了看,眉头皱了起来:“那怎么办?总不能用笔画吧?”她指的是难民营里的伤员,很多人没见过相机,觉得那黑盒子能把人“吸”进去,反而更相信画笔。

程锦年没说话,只是翻开素描本,在纸上画着什么。铅笔划过纸页的声音在寂静的屋里格外清晰,他画了个相机的轮廓,又在旁边画了个暗箱,用箭头标注着如何把现代镜头装上去。“老周,”他突然开口,“你能找到民国时期的相机吗?最好是皮腔式的,能换镜头的那种。”

“你想改装?”老周眼睛一亮,“我认识个修相机的老王,在霞飞路开铺子,他那儿肯定有旧相机。”

“不光是旧相机。”程锦年指着图纸,“我想做个转接环,把张岩的现代镜头装在民国相机上。这样既能用民国的底片,又能保证清晰度,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成。”

张岩凑过来看图纸,突然觉得心里燃起点希望:“我这镜头是24-70mm的,光圈1.4,只要转接环的卡口对得上,理论上可行。”

“理论?”老周咂咂嘴,从墙角拖出个工具箱,里面的锉刀、扳手锈迹斑斑,却擦得发亮,“咱们得让它变成真的。”

当天半夜,老周就拉着程锦年去了霞飞路。路灯昏黄的光洒在梧桐叶上,像铺了层碎金,偶尔有巡捕骑着自行车经过,车铃“叮铃”的响,惊飞了树上的夜鸟。老王的修相机铺关着门,老周却熟门熟路地绕到后巷,在门上敲了三下——长,短,长。

门“吱呀”一声开了,探出个戴眼镜的脑袋,正是老王。“都这时候了还来?”他压低声音,看见程锦年手里的图纸,突然明白了,“是为了那相机的事?”

铺子里堆满了旧相机,莱卡、蔡司、柯达……像座小型博物馆。老王从角落里拖出个木箱,里面装着几台皮腔式相机,金属部件上生了层绿锈,却依旧看得出精致的做工。“这是德国产的‘福伦达’,”老王指着其中一台,“皮腔能伸缩,镜头卡口是M39的,改改或许能用。”

程锦年拿起相机,沉甸甸的手感压得手心发沉。他拆开镜头,用卡尺量着卡口尺寸,又对照着自己画的转接环图纸,眉头渐渐舒展开:“能成。”

“我可提醒你,”老王递过来一把锉刀,“这活儿细,差一毫米都装不上,而且底片尺寸不一样,得重新算曝光。”

“慢慢来。”程锦年接过锉刀,金属的凉意从指尖传到心里,“总能成的。”

回到联络点时,天己经蒙蒙亮了。张岩还没睡,正对着台灯研究相机说明书,桌上摆着几卷民国时期的胶卷,包装纸都泛黄了。“怎么样?”他看见程锦年手里的相机,眼睛亮得像星星。

“能改。”程锦年把相机放在桌上,拿起笔画起转接环的细节图,“但得用铜做,店里的铜片不够,得想办法找。”

“我有!”林小满突然从枕头底下摸出个铜锁,是她娘留给她的嫁妆,“这个能行吗?”

程锦年看着那把小巧的铜锁,上面刻着缠枝莲的花纹,显然是姑娘家的物件。“太可惜了。”他摇了摇头。

“不可惜。”小满把铜锁往桌上一放,声音很脆,“我娘说,好东西得用在正经事上。”

老周没说话,拿起铜锁就往院子里走。石榴树下有个生锈的铁砧,他把铜锁放在上面,抡起锤子“叮叮当当”地砸起来。晨光透过树叶照在他身上,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铜锁上,溅起小小的水花。

程锦年在屋里画图纸,张岩在旁边剪胶片,白薇给他们端来热水,看着老周在院里砸铜锁的身影,突然觉得这简陋的小院里,藏着股说不出的力量。

改转接环比想象中难。铜片硬得像块铁,锉刀磨得程锦年的手都麻了,才勉强锉出个雏形。老周的手被划伤了,血滴在铜片上,像开了朵小小的红梅花,他只是往伤口上撒了点烟灰,继续埋头锉。

“不行,还是太松。”程锦年把转接环往镜头上套,总觉得晃悠,“得再磨掉半毫米。”

“我来。”张岩接过锉刀,他的手比程锦年稳,常年握相机练出来的,“你歇会儿。”

太阳升起又落下,院子里的石榴树影转了个圈。当转接环终于严丝合缝地装在镜头上时,三个人的手都被划得鲜血淋漓,伤口上沾着铜屑和油污,却没人喊疼。

“试试?”老周眼里满是期待。

张岩深吸一口气,把镜头装在福伦达相机上,对着窗外的石榴树按下快门。皮腔“咔哒”一声伸缩,像只呼吸的鸟。他把胶片取出来,冲进暗房——那是用黑布蒙着的储物间,显影液是老周用咖啡和维生素C配的,效果差强人意,却能看出个大概。

当照片在红光下显影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画面里的石榴树清晰得能看见叶脉,果实红得像团火,比民国相机拍的清楚多了。

“成了!”林小满第一个喊出来,拍着手跳了起来。

程锦年看着照片,突然觉得眼睛发烫。他想起那些被划伤的手,想起那把刻着缠枝莲的铜锁,想起老周撒在伤口上的烟灰——原来有些看似不可能的事,只要一群人拧着一股劲,就能做成。

张岩小心翼翼地把相机收起来,镜头上还沾着他们的血。他突然想起宋世襄的话:“真正的武器不是枪,是能让人醒过来的东西。”这台改装的相机,或许就是他们的武器。

窗外的月光照进小院,石榴树的影子落在地上,像幅水墨画。程锦年知道,设备危机暂时解决了,但前路还有更多的困难等着他们,可只要这台相机还能拍,只要他们还能记录,就不算输。



    (http://www.220book.com/book/VC6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烽火丹青 http://www.220book.com/book/VC6G/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