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江阴渡口的腥味能呛出眼泪。浑浊的江水拍打着码头木桩,把死鱼、破布和说不清的秽物卷上岸,与难民身上的汗味、伤口的脓味搅在一起,在初冬的冷风中发酵成令人作呕的气息。
程锦年把张岩往货栈的阴影里拽了拽,避开国军残兵推搡的枪托。“往左边走,船老大在那艘‘江顺号’上。”他压低声音,目光扫过码头攒动的人头——穿破军装的士兵、抱孩子的妇人、拄拐杖的老人,每个人脸上都刻着同一种表情:麻木的恐惧。
张岩的伤还没好利索,被冷风一吹,忍不住咳嗽起来,胸口的绷带又洇出点红。“船老大靠得住吗?”他喘着气问,手里的莱卡相机用厚布裹着,贴在怀里,像块发烫的烙铁。
“老周的同乡,”程锦年扶着他往江边挪,“说是跑了二十年船,日军封锁前专接这种‘暗活’。”
白薇牵着林小满跟在后面,小姑娘把柯达布朗尼相机藏在棉袄里,指尖攥得发白。自从黑风口用日语吓退伪军后,她话少了许多,却总在没人时偷偷摆弄相机,把张岩教的构图口诀在心里默念了一遍又一遍。
“让让!都他妈让让!”几个国军士兵端着枪冲过来,枪托在人群里乱撞,“军船优先!谁再挡路老子开枪了!”
人群像被劈开的水流,尖叫着往两边退。一个抱着襁褓的妇人没躲及,被枪托砸中肩膀,孩子“哇”地哭起来,襁褓里滚出个干瘪的窝头,瞬间被踩成泥。
林小满下意识地往白薇身后缩,眼睛却死死盯着那几个士兵——他们的军装比破布还脏,领口别着的番号被血污盖住,只有“88师”三个字依稀可见。她想起张岩拍的西行仓库照片,那些在枪眼里瞄准的士兵,或许就来自这个师。
“到了。”程锦年停在艘破旧的木船旁,船身写着“江顺号”三个褪色的字,船老大正蹲在船头抽烟,烟圈在乱哄哄的码头里飘得格外慢。
老周走上前,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塞给船老大。“同乡,帮帮忙。”纸包里是半包哈德门香烟,在这年头,比法币还管用。
船老大捏了捏烟盒,突然眉峰一挑——烟盒比寻常的沉。他不动声色地把烟揣进怀里,往船舱底下努了努嘴:“跟我来,只能待货舱,天亮前不能出声。”
货舱低矮得首不起腰,弥漫着咸鱼和霉味。船老大掀开块松动的舱板,露出个仅容一人爬进去的洞:“躲这儿,检查的来了就往下钻,别吭声。”
老周先跳下去,在下面垫了层稻草:“还行,能蜷着。”程锦年扶着张岩钻进去,白薇把林小满推进来,自己最后一个跳下去。船老大盖好舱板,外面传来他吆喝起锚的声音。
“这烟盒……”程锦年摸出火柴,擦亮的瞬间,看见老周正从烟盒里抽出张折叠的纸片。火光中,纸片上的线条渐渐清晰——是张手绘的长江水道图,用红笔标着日军巡逻艇的换班时间和隐蔽的浅滩。
“我那同乡是水鬼出身,”老周把地图折成小块,塞进张岩的相机包,“这是他压箱底的东西,说能保我们过长江。”
林小满蜷缩在白薇怀里,听着外面的动静。国军士兵登船的呵斥声、妇人们的哭喊声、孩子的啼哭声混在一起,突然“砰”的一声枪响,所有声音都戛然而止。
“妈的,谁敢抢军粮!”是士兵的怒吼。
“那是俺娃的救命粮啊……”一个老汉的哭嚎刚起,又被闷响打断,像是被枪托砸中了脸。
货舱里的五个人都没说话,只有火柴的光在每个人眼里跳动。程锦年想起上海沦陷那天,也是这样的枪声,这样的哭喊,只是换了个地方。他突然握紧拳头——无论如何,都要把那些底片送到南京,送到拉贝手里,让这些声音,这些画面,不至于像舱底的霉味,无声无息地消散。
船身猛地一晃,开始离岸。外面传来船老大的吆喝:“都坐稳了!开船喽!”
林小满把脸贴在舱板的缝隙上,看着码头越来越远,那些哭喊声、枪声渐渐被水声吞没。她突然想起父亲的钢琴,琴键按下时的震动,和此刻船身的摇晃竟有些像。她悄悄掏出相机,对着缝隙按下快门——“咔哒”一声,把这混乱的码头,这离别的瞬间,都锁进了镜头里。
(http://www.220book.com/book/VC6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