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过了多久,外面的炮声渐渐稀疏了些,只剩下零星的枪声和远处的哭喊。仓库里的人却像被抽走了骨头,瘫在地上动弹不得,只有张岩还守在窗边,时不时按动快门,发出"咔嚓"的轻响。
"手机......"不知是谁突然说了一句,"看看手机有没有信号......"
这句话像颗石子投进水里,所有人都猛地反应过来。大家纷纷摸出手机,屏幕亮起的光在黑暗里连成一片,却又很快黯淡下去——所有的手机都显示着"无服务",信号栏里的叉号像一个个嘲讽的笑脸。
"我的也是......"
"没信号......"
"连紧急呼叫都拨不出去......"
议论声越来越低,最后变成了沉重的叹息。王涛颤抖着点亮自己的手机,屏幕上的时间清晰地显示着:1937年8月12日,下午5点37分。
"假的......肯定是系统故障......"他疯狂地按动着屏幕,试图调整时间,却发现日期那一栏是灰色的,根本无法修改。"这手机是最新款的!怎么会......"
"我的也一样。"张岩从窗边转过身,举着手机晃了晃,屏幕上的日期同样是1937年8月12日,"刚才在外面就发现了,还以为是进水了。"
白薇掏出自己的手机,犹豫了一下才点亮。她的手机壳上贴着张小小的全家福,照片里的父母笑得眉眼弯弯。屏幕亮起的瞬间,那张笑脸和"1937年"的日期重叠在一起,显得格外刺眼。
"程指导,你的呢?"她抬头看向程锦年。
程锦年沉默着掏出手机。他的手机很旧,是款淘汰的机型,屏幕边缘还有道裂缝——那是上次拍爆破戏时不小心摔的。屏幕亮起后,日期和时间清清楚楚地显示着:1937年8月12日,17:39。
他尝试着打开地图软件,屏幕上却只有一片空白,连定位标志都在疯狂地闪烁,找不到任何位置。打开浏览器,所有的网页都显示"无法连接网络"。他甚至试着拨打了110,听筒里只有一阵单调的忙音。
"没用的。"他把手机揣回口袋,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死水,"我们确实不在原来的地方了。"
"那我们在哪?"年轻的场记带着哭腔问,"这里到底是哪里?"
程锦年走到仓库门口,推开一条缝往外看。夕阳己经沉到了西边的建筑后面,只留下一道暗红色的光带,把天空染得像块浸透了血的布。街角的报亭还立在那里,报纸被风吹得哗哗作响,有几张飘落在地上,被往来的行人踩得脏兮兮的。
"我去再拿几份报纸。"他说。
"我跟你去。"张岩扛起摄影机,"顺便拍点街景素材。"
老周也站起身:"我也去,外面不安全。"他从工具包里掏出把折叠刀,打开后寒光闪闪,"这玩意儿虽然比不了真枪,但能壮壮胆。"
白薇想跟上去,被程锦年按住了肩膀:"你留在这儿,照顾大家。"他的手指碰到她的肩膀,能感觉到她在微微发抖,"我们很快回来。"
白薇点点头,没说话,只是把目光投向仓库外那片被血色夕阳笼罩的街道,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三人走出仓库,脚下的石板路被夕阳染成了暗红色,像凝固的血。街道上的行人比刚才多了些,大多行色匆匆,脸上带着惊慌失措的表情。有几个穿着军装的士兵扛着枪跑过,步伐急促,枪托撞在石板上发出"噔噔"的响声。
"往这边走。"程锦年指着报亭的方向,脚步放轻了些。他注意到路边的墙根下,有人用粉笔写着"闸北难民收容所",后面画着个箭头,指向西边。
张岩举着摄影机不停地拍摄,镜头扫过慌张的行人、紧闭的店铺、墙上的标语......他的呼吸有些急促,额头上渗着汗,却始终没有放下机器。
"你看那边。"他突然停下脚步,镜头对准了街角的一个电话亭。那是个墨绿色的铁皮亭子,上面印着"上海电话局"的字样,一个穿着西装的男人正焦急地拨着号码,听筒里传来的忙音隔着玻璃都能听见。
"连电话都打不通了。"老周叹了口气。
走到报亭前,程锦年弯腰捡起几张散落的报纸。除了《申报》,还有《新闻报》《时事新报》,日期都是8月12日。他随便翻开一张,社会版上刊登着日军在虹口增兵的消息,旁边还配着张照片——几个日本兵正在街道上巡逻,刺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这些报纸......"张岩的声音有些发颤,"和博物馆里的一模一样。"
程锦年没说话,他的目光被一则小广告吸引住了。那是则寻人启事,寻找一位名叫"程守义"的年轻人,二十岁左右,身高五尺八寸,穿着灰色学生制服,于8月11日在闸北走失。启事下面留的地址是"南京路45号"。
程守义。
这个名字像道闪电劈进程锦年的脑海里。那是他祖父的名字。
祖父日记里写过,1937年8月,他确实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因为日军轰炸和家人失散过几天。没想到,竟然能在这张八十多年前的报纸上,看到寻找祖父的启事。
他的手指抚过那行名字,纸面粗糙的触感无比真实。这一刻,所有的怀疑和侥幸都烟消云散了——他们真的回到了1937年,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夏天。
"走吧。"程锦年把报纸折好塞进怀里,声音有些沙哑,"该回去了。"
往回走的路上,他们路过一家布店,门口的黑板上用白粉写着物价:"洋布一尺三角,土布一尺一角五,棉纱一斤一元二角"。旁边还贴着张告示,说因时局紧张,即日起实行限购。
老周停下脚步,盯着黑板上的字看了半天:"1937年的法币购买力......差不多就是这样。"他掏出钱包,里面有几张百元人民币和几张零钱,"可惜啊,这些在这儿就是废纸。"
张岩的镜头对准了布店门口挂着的青天白日旗,旗子在风中猎猎作响,边角己经有些磨损。"以前拍电影,这旗子就是块道具布,"他低声说,"现在看着......心里真不是滋味。"
程锦年没说话,他的目光越过街道,望向苏州河的方向。虽然看不见,但他知道,河对岸就是西行仓库的位置——那个在历史上被称为"东方马其诺"的地方,那个即将见证八百壮士浴血奋战的战场。
祖父日记里说,西行仓库的墙壁上,至今还留着密密麻麻的弹孔,像无数只眼睛,看着这个民族走过的路。
回到仓库时,里面的气氛依旧压抑。白薇看到他们回来,立刻迎了上来:"怎么样?"
程锦年把手里的报纸递给她:"你自己看吧。"
白薇接过报纸,一张一张地翻看,脸色越来越白。当她看到那则寻找"程守义"的启事时,惊讶地抬起头:"这是......"
"我祖父。"程锦年平静地说,"1937年夏天,他确实在上海。"
仓库里一片死寂。所有人都明白了,这不是梦,不是特效,而是残酷的现实——他们被困在了1937年的上海,困在了这场即将吞噬一切的战火里。
(http://www.220book.com/book/VC6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