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古籍修复学院的晨雾总带着松节油与陈年纸张的气息。莱拉站在橡木工作台前,指尖捻着一片金箔,薄如蝉翼的材质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泽。她如今是学院里最年轻的导师,人称“法蒂玛女士”——这个名字像一层薄薄的釉彩,覆盖住莱拉·科瓦奇曾经的模样。五年了,自第七花园那次短暂的、仅以银铃与石榴为证的相会之后,她学会了用平静的语调谈论书页修复技术,用镊子般精准的克制包裹住每一寸仍在发烫的思念。
“注意金箔的纤维走向,”她对围在身边的三个学生说,声音里听不出任何波澜,“15世纪的烫金工艺讲究‘随纹贴金’,你们看这处《古兰经》的书脊残片,牡丹花纹的脉络必须与金箔的延展性一致,否则百年后会起翘剥落。”她拿起竹制修笔,沾了点鱼鳔胶,动作轻得像在抚摸蝴蝶翅膀。学生们屏息看着,没人注意到她左手无名指第二关节处,那道月牙形的疤痕——那是去年修复一本被水泡烂的波斯诗集时,被碎玻璃划开的,至今仍在阴雨天隐隐作痛。
今天要修复的是一本15世纪的《古兰经》,书脊在某次宗教冲突中被利器劈裂,烫金剥落了大半,露出底下暗红的皮革。莱拉用特制的脱酸剂轻轻擦拭着破损处,忽然,镊子尖勾到了一点异样——书脊内侧的衬纸边缘,似乎有一道极细微的裂口。她皱了皱眉,示意学生们先去整理工具,自己则取来放大镜,凑近了细看。那裂口是人为撕开的,边缘还留着指甲掐过的痕迹。她心跳莫名快了半拍,想起五年前在第七花园石凳上看到的那些石榴籽——米洛什总能用最隐秘的方式留下痕迹,仿佛他们的命运本就是由无数个需要破译的符号组成。
莱拉取来一把极薄的手术刀,刀刃几乎透明。她屏住呼吸,顺着裂口轻轻挑开。衬纸下面并非预想中的空白,而是藏着半页折叠得极为整齐的羊皮纸。纸页己经泛黄发脆,边缘卷成了波浪状,像是被人反复过。她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将其展开,目光触及上面文字的瞬间,手指猛地一颤——那是塞尔维亚语,字母倾斜的角度、尾钩的弧度,甚至某个字母上故意点歪的重音符号,都带着米洛什独有的笔迹。
她闭上眼,强迫自己冷静。学生们还在隔壁房间整理颜料,走廊里传来他们讨论骨胶熬制温度的声音。莱拉将羊皮纸重新折好,塞进自己胸前的口袋里,那里贴身藏着一块小小的银铃碎片——去年暴雨夜在第七花园捡到的,据说是从米洛什耳垂的链条上脱落的。冰凉的金属贴着皮肤,让她稍微定了定神。她重新拿起手术刀,假装刚才什么都没发生,继续清理书脊的破损处,只是这一次,指尖的力道明显不稳,金箔在她掌心碎成了星星点点的光。
夜幕降临时,修复室里只剩下她一个人。窗外的月光透过彩色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斑斓的光斑,像极了当年地窖图书馆里那些被阳光切割的尘埃。莱拉锁上门,拉上厚重的天鹅绒窗帘,然后从口袋里取出那半页羊皮纸。她没有立刻开灯,而是先点燃了一盏紫外线灯——这是她从学院库房里“借”来的,专门用于检测那些用特殊墨水书写的隐秘文字。
紫外线下,羊皮纸上的塞尔维亚语开始发生奇妙的变化。原本墨黑色的字迹边缘,渐渐晕开一层淡紫色的光晕,像是有另一种文字隐藏在笔画之下。莱拉凑近了细看,那些紫色的痕迹组成了一行行波斯语诗句,是哈菲兹的诗:“你是我伤口上的盐,也是治愈它的蜜。”她的手指抚过那些微微凸起的笔画,忽然想起1942年的冬天,米洛什就是这样在她的笔记本上写下这首诗的,当时他说:“每种语言都有它的密码,波斯语的密码是忧伤,塞尔维亚语的密码是等待。”
羊皮纸的中间有一块明显的缺损,像是被虫蛀了,又像是被人故意撕掉的。莱拉用指尖抚摸着那个缺口,那里的羊皮纸边缘异常光滑,显然是后者。她忽然想起米洛什当年教她制作“三色墨水”的情景——用茜草汁调红色,胡桃壳煮出棕色,再混入少量硫磺制成遇热会变黑的特殊颜料。他说:“重要的话,要藏在三种光线下才能读完。”此刻,这半页诗稿上的紫色字迹,想必就是用硫磺墨水写的,而那些黑色的塞尔维亚语,或许还藏着第三种秘密。
她找出学院里用来检测纸张年代的热释光仪,调到最低温度,小心翼翼地靠近羊皮纸。当仪器的热量触碰到纸面时,那些黑色的塞尔维亚语字母开始扭曲、变形,像是活了过来。几秒钟后,在字母与字母的缝隙间,渐渐浮现出一行淡金色的小字,是用亚美尼亚语写的:“地窖的丁香开了,第七级台阶。”
莱拉的呼吸骤然停滞。地窖,丁香,第七级台阶——这是他们当年在贝尔格莱德的地窖图书馆里约定的暗号。1942年春天,德军开始搜查全城的私人藏书,他们把最珍贵的一批手稿藏在了地窖最深处,那里有一级刻着丁香花纹的台阶,米洛什说:“等战争结束,我们就在这里重新整理它们,就像整理我们被打碎的日子。”
羊皮纸的边角处,还有一个模糊的指印,像是有人在上面按了很久。莱拉用放大镜仔细辨认,发现那指印的纹路与自己左手的某个指纹几乎重合——是米洛什的。他总喜欢在她写的东西上按一个自己的指印,说这样“就像两个人的名字刻在了一起”。
窗外传来巡夜警察的脚步声,莱拉迅速关掉紫外线灯和热释光仪,将羊皮纸折好,藏进一本17世纪的《波斯语语法》的封皮夹层里。那本书的封面己经磨损得看不出原样,是她特意从废品堆里捡回来的,谁也不会想到,这里面藏着足以让她被投入监狱的秘密。
她坐在黑暗里,听着自己的心跳声在空旷的修复室里回荡。五年了,她以为米洛什己经消失在某个不知名的修道院,以为那些刻在蜡板上的诗句早己被宗教警察销毁,可现在,这半页藏在《古兰经》里的诗稿,像一声来自深渊的呼唤,提醒她所有的等待都并非徒劳。指尖的旧伤又开始隐隐作痛,这一次,她却觉得那疼痛无比清晰,像是在确认某种真实的存在——米洛什还在,他在用他们独有的密码,一点点靠近她。
(http://www.220book.com/book/VCG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