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0章 启程的预兆

小说: 焚书之夜   作者:废墟造梦师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焚书之夜 http://www.220book.com/book/VCG9/ 章节无错乱精修!
 

离开威尼斯的前一天,莱拉去了圣马可广场。鸽子在湿漉漉的石板地上踱步,游客们举着相机拍照,一切都和1943年她和米洛什逃亡时一样,又好像什么都不一样了。

她坐在广场边缘的长椅上,翻开那本《神曲》。经过几天的潮湿空气,虫洞果然变得清晰起来,一幅完整的萨拉热窝地图在纸页上显现出来,甚至能看清老城区的每一条小巷。在地图的中心,有一个用红墨水标注的圆点——是那棵无花果树的位置。

“你是想让我回去看看,对吗?”她对着书本说,指尖在圆点上轻轻一点。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蓝色连衣裙的小女孩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信封。“阿姨,这是一个老先生让我交给您的。”女孩的眼睛很大,像极了年轻时的以斯拉。

莱拉接过信封,上面没有署名,只画着一个小小的银铃。她心里一动,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泛黄的纸——是1943年米洛什被流放的命令副本,上面盖着纳粹的印章,字迹己经模糊。

纸的背面有几行褪色的波斯语,是米洛什的笔迹:“所有的离别都是错位的相遇。我们以为分开了,其实只是在不同的时间走向同一个地方。”

莱拉抬起头,想问问小女孩那个“老先生”是谁,却发现女孩己经跑远了,背影消失在广场的人群里。她的手腕上戴着一个银铃手链,跑动时发出清脆的响声,像极了当年以斯拉的妹妹袖中藏着的银铃。

回到旅馆,莱拉开始收拾行李。她从行李箱的夹层里翻出一个铜汤婆子,那是1950年米洛什偷偷送给她的,说“冬天冷,抱着它就像抱着我”。这些年她走到哪里都带着,却从没仔细看过。

此刻,她忽然发现汤婆子的内胆上刻着一些细小的纹路。她对着灯光仔细一看,竟是一幅微型的威尼斯地图,运河的走向、桥梁的位置,和米洛什刻在蜡板上的一模一样。地图的终点,正是“沉没的书店”。

“你早就把一切都安排好了。”莱拉笑着说,眼泪却再次涌了上来。她想起米洛什总爱说:“爱情是最精密的钟表,每一个齿轮都藏着时间的密码。”

离开威尼斯的那天,雨停了。莱拉抱着《神曲》坐在贡多拉上,看着两岸的建筑缓缓后退。船夫唱起了一首古老的意大利歌谣,歌词她听不懂,却觉得旋律很熟悉——像极了米洛什年轻时用波斯语为她唱的情歌。

“我们要去哪里?”船夫问她,用带着口音的法语。

莱拉看着远方的海平面,那里的天空正慢慢放晴,阳光在水面上洒下一片金光。“去萨拉热窝。”她说,声音平静而坚定,“去赴一个迟到了二十年的约会。”

贡多拉转过一个弯,迎面驶来另一艘船,船上坐着一个戴黑帽的犹太人,正低头看着一本《神曲》。莱拉的目光与他相遇,那人对她笑了笑,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是以斯拉。

他的手里拿着一个银盒子,正是米洛什枕头下那个装着莱拉头发的盒子。以斯拉把盒子举起来,对着莱拉晃了晃,然后放进了自己的口袋,紧贴着心口的位置。

莱拉低下头,看着怀里的《神曲》。书脊上的蜂蜡封印己经完全融化,露出了里面两个重叠的指纹——她的,和米洛什的。

远处的海鸥发出一声长鸣,飞向湛蓝的天空。莱拉知道,米洛什说的没错,咸水与淡水终将相聚,盐柱终将融化,而所有的离别,都只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她轻轻翻开《两海相聚》的最后一页,在那幅无花果树的素描旁边,用指甲刻下了一行小字:“我来了。”

海风拂过,书页轻轻翻动,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极了米洛什温柔的叹息。

焚书之夜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焚书之夜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VCG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焚书之夜 http://www.220book.com/book/VCG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