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C 总部的玻璃幕墙在日内瓦的晨雾里泛着冷光,陈默攥着文件夹的手指因用力而发白。会议室长桌尽头,日本电池巨头松下的技术总监正用银质钢笔敲击桌面,投影幕布上 "钠电池核心专利清单" 里,他们的固态电解质配方被红笔圈成了靶心 —— 按照这份草案,未来所有钠电池企业都要向其支付每千瓦时 3 美元的专利费。
"陈总对条款有异议?" 松下总监佐藤的英语带着京都腔,指尖在 "专利优先权" 条款上画了道弧线,"我们的橄榄石结构专利早在 2016 年就公开了,贵司的层状氧化物不过是改良版。"
陈默突然将一摞测试报告推过去,纸张碰撞的脆响惊飞了窗台上的白鸽:"佐藤先生见过 - 40℃的实测数据吗?" 他翻开第 37 页,红外热成像图上,默氏电池的温度分布像片均匀的湖面,"你们的橄榄石结构在低温下会出现枝晶生长,这是上周南极科考站传回的失效分析。"
林小夏举着摄像机的手微微发抖,镜头里佐藤的脸色从红转白。她突然将画面切到实时传输的实验室数据:"各位请看,这是中科院刚完成的循环测试 —— 默氏电池在 10 万次充放电后容量保持率 78%,而松下样品仅为 51%。"
IEC 标准委员会的秘书突然插话:"根据规则,核心条款需要三家以上企业的数据支持。目前松下提交了 1200 组实验记录,默氏只有......"
"现在有 10 万组了。" 陆明教授的声音从视频连线里传来,老人正举着平板电脑对着实验室的服务器,"从内蒙古草原到赤道雨林,我们的电池在七种极端环境下完成了全生命周期测试。" 他突然提高音量,"这些数据己经上传至 IEC 数据库,任何人都可以验证!"
佐藤突然拍案而起,和服袖口扫落的咖啡在草案上洇出褐色污渍:"这是数据轰炸!你们的测试方法根本不符合 ISO 规范!" 他拽过助手手里的文件,"我们有东京大学的背书,证明橄榄石结构才是最安全的技术路线。"
陈默盯着那片咖啡渍突然笑了,从西装内袋掏出份白皮书:"正好介绍下《钠离子电池白皮书》,中科院联合 17 国实验室共同发布。" 他用激光笔点着扉页的图表,"这里有组有趣的对比 —— 在全球钠资源分布区,采用默氏技术路线的电池制造成本比贵司低 42%。"
会议休会时,林小夏在走廊拦住 IEC 主席:"先生看过我们的田间测试吗?" 她点开手机里的视频,非洲农户正用默氏电池给灌溉系统供电,"标准不应该只为实验室服务,更要让钠离子电池走进这些人的生活。"
佐藤的闭门会议持续到深夜。陈默站在日内瓦湖的栈桥边,陆明的视频电话突然弹出:"他们在拉拢韩企!三星 SDI 的人刚才去了佐藤的套房,可能要修改正极材料的检测标准。" 老人的老花镜反射着实验室的蓝光,"我把咱们的专利地图发过去了,重点标注了那些绕不开的核心技术。"
凌晨三点的工作组会议上,佐藤果然抛出新提案:"建议将正极材料的镍含量上限提高至 15%。" 他展示的可行性报告里,所有数据都来自使用松下专利的电池,"这是确保能量密度的最佳方案。"
"但会让成本增加 30%。" 陈默突然播放段视频,云南某村寨的光伏储能系统正用低镍电池运行,"这些地方的村民告诉我,他们宁愿容量低一点,也想要买得起的电池。" 他转向各位委员,"标准的意义是降低门槛,而不是制造壁垒。"
林小夏突然收到国内急件,她举着平板冲到主席面前:"松下的橄榄石专利在欧盟面临无效宣告!这是德国专利局的审查意见,说其权利要求书存在模糊表述。"
佐藤的钢笔 "当啷" 掉在地上。IEC 主席翻看审查意见的手微微颤抖,突然敲了敲桌面:"重新投票表决关键指标。"
投票结果公布时,晨光正透过会议室的天窗照进来。默氏主导的 5 项指标以 11:8 的票数通过,包括低温性能、循环寿命和成本控制的检测方法。陈默看着佐藤攥皱的表决票,突然递过去杯热可可:"我们的层状氧化物技术可以授权给贵司使用,条件是共享橄榄石结构的改良方案。"
佐藤盯着热气里自己的倒影,突然叹了口气:"你们的白皮书里有句话 ——' 标准是桥梁,不是围墙 '。" 他掏出 U 盘放在桌上,"这是我们的低温改良数据,或许能帮你们的电池在南极多撑半年。"
消息传回国内时,默氏集团的股价在早盘高开 8%。陈默站在 IEC 总部的台阶上,林小夏举着刚收到的专利授权协议:"宝马、大众还有三星都发来了申请,按每千瓦时 2 美元计算,每年至少增收 2 亿。"
湖面上的晨光突然变得滚烫。陈默摸出爷爷的怀表,表盖内侧新刻的 "IEC" 字样旁,还留着 "烤冷面 3 元" 的旧印记。他想起二十年前在夜市摆摊的夜晚,那时最担心的是城管的手电筒,而现在,他正为一个行业的未来设定标尺。
"陆教授说要把白皮书翻译成斯瓦希里语。" 林小夏的声音带着雀跃,"非洲有二十个国家想引进咱们的技术标准。"
陈默望着远处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大楼,突然想起佐藤最后的话:"你们赢在懂得,标准的终极目标是让更多人用上电池,而不是垄断它。" 他把怀表贴在耳边,齿轮转动的声音混着湖浪声,像在为下一段旅程倒计时。
工作组的专家们陆续走出大楼,有人举着白皮书请陈默签名。他在扉页写下 "守拙" 二字,突然觉得这两个字比任何专利证书都沉重。阳光穿过人群落在他肩头,远处的日内瓦湖波光粼粼,像撒满了未被打磨的钠电池正极材料 —— 那些蕴藏在盐里的光芒,终将照亮更多人的生活。
林小夏突然拽住他的衣袖,镜头对准天空掠过的客机:"快看!那是咱们的测试设备专机,要去亚马逊雨林做实地验证了。"
陈默对着飞机远去的方向敬礼时,怀表在掌心轻轻发烫。他知道这场关于标准的战争只是开始,但此刻握着那 10 万组实测数据,握着跨越国界的技术共识,握着爷爷留下的那点 "拙" 劲儿,就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会议室的灯光彻夜未熄,新修订的标准草案上,"默氏技术路线" 几个字被加粗标注。陈默在落款处签下名字的瞬间,突然想起很多年前那个被城管追着跑的夜晚,那时他口袋里只有 137 块钱,却比现在更清楚 —— 真正的标准,从来都写在普通人的生活里。
性感大蟑螂173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VEV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