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9章 雁门春深

小说: 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   作者:芸涓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VF6O/ 章节无错乱精修!
 

惊蛰那日,雁门关的积雪融成了溪流,沿着城墙根的石缝蜿蜒而下。承安站在演武场边,看着新兵们练习枪法,枪尖挑着初萌的草叶,带起一串的泥土气息。

“将军,江南的稻种到了。”亲兵捧着个粗布袋子跑来,袋口露出的谷粒,阳光洒在上面,泛着琥珀色的光。承安伸手捻起一粒,指尖还留着枪杆的凉意,“按二姨信里说的,先在暖棚里育秧。”

不远处的空地上,几个士兵正搭着竹架。去年冬天从苏州来的少年阿木蹲在地上,用炭笔在木板上画着什么,走近了才看清是幅简易的地图,标注着水源和向阳的坡地。“先生说种稻要找活水,”阿木仰起脸,鼻尖沾着泥点,“这是我按兵法里的地形篇画的。”

承安忍不住笑了。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江南的稻种,还有王先生教的字和沈家兵书里的智慧。他想起沈念卿信里说的,当年外祖父在边关屯田,也是这样带着士兵一边练兵,一边开荒,把苦寒之地种出了庄稼。

午后的风带着暖意,吹得城楼的旗帜猎猎作响。承安巡关时,见几个牧民赶着牛羊从关外进来,领头的老者怀里抱着个布包,见到他便掀开: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草药,叶片上还带着露水。“这是山里新采的防风,”老者笑得皱纹里都盛着光,“灵月小姐寄来的医书上说,和江南的当归配着用,治风湿最好。”

他想起上月灵月随沈念瑶来义诊的情景。药铺就开在关城的老屋里,沈念瑶带着学徒熬药,灵月给士兵们扎针,屋檐下晒着的草药有北疆的黄芪,也有江南的白术,混在一起竟生出奇异的清香。临走时,灵月把一本批注过的医书留给了军中郎中,书页里夹着片海棠花瓣,是从京城沈府带来的。

“将军快看!”城楼下传来欢呼。承安俯身望去,见暖棚的竹架上爬满了绿藤,是沈念瑶特意让人送来的丝瓜种,说是既能遮阳,结的瓜还能给士兵们做菜。阿木正踮着脚给藤叶浇水,他那条曾跛着的腿,如今己能稳稳地站在田埂上,像株经了风雪的树苗,愈发挺拔。

入夜后,承安在灯下给沈念卿写信。桌角压着明宇寄来的兵法新篇,其中有篇《守关策》,开篇便说“关城者,非砖石之谓,乃民心之聚也”。他忽然想起白日里那老者说的话,灵月的冻疮膏改良了配方,加了北疆的雪莲花,比从前更见效,牧民们都学着做,说是要让边关的冬天不再冻坏人。

窗外的月光漫进营房,落在外祖父的旧甲上。承安伸手抚过甲片上的凹痕,那是当年征战时留下的弹痕,如今被岁月磨得光滑。他忽然明白,所谓传承,原是这样细微的事:江南的稻种在北疆发了芽,北疆的草药融进了江南的医方,而那些刻在骨子里的忠勇与仁厚,正像这春夜里的月光,悄无声息地漫过山川,落在每个人心上。

几日后,暖棚里的稻种冒出了嫩芽。承安带着士兵们移栽秧苗时,见阿木蹲在田埂上,用树枝在泥地上写着“镇国”二字。阳光穿过他的发梢,在字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当年沈念卿在柴房里,借着月光看兵书时的模样。

远处的草原上,牧民们赶着羊群走过,歌声顺着风飘过来,隐约能听出是阿木编的歌谣:“海棠花开在塞北,稻花香在江南,守着这关,护着这田,便是咱的家……”

承安首起身,望着漫山遍野的新绿。他知道,等秋天到来时,这里会结出的稻穗,就像沈家的故事,历经风雪,终在这片土地上,结出了最踏实的果实。而这果实里,藏着的是春深,是希望,是一代代人用生命守护的,山河无恙。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VF6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VF6O/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